宁静的山水,流动的意趣

时间:2022-08-18 10:13:00

宁静的山水,流动的意趣

认识张新中先生,是因为我们曾经是邻居。那时候,他在邯郸学院美术系任教,还是个小有名气的画家。后来,他去了石家庄,去河北经贸大学艺术学院任教,渐渐的艺术之路进入佳境。在一次告别的过程中,我看了他的画册,起初并没有引起我的关注,一是因为没有太多的交流,二是因为对于美术我是个外行。虽然我认识几位画家,有的因是家父的同事,有的是文学上的朋友,交往只是停留在普通的层面上。直到张新中先生让我为他的作品写几句话,我推脱了两年有余,实在是难以再一次拒绝,只好完成一次朋友之托。

去年秋天,在石家庄的一个画廊里,我看到了张新中先生的几幅作品,大都是表现山水情趣的。看得出,他的山水世界是宁静的,宁静的让人闲适。山是那种北方的山,粗狂、野性、蛮荒。水也是北方的水,自由、洒脱、清凉。在山水之间,有一种特别的意趣在流动,又似乎在凝固,我仿佛是在一种佛的境界中感受到了之中情感的起伏。《烟雨太行》迷蒙中透着清爽,画面诗情如歌,佛意荡漾。《暮归图》一副朦胧的美感,层次分明、意境悠远。《雨润太行》更是写实与写意并重,在浓墨中展示恬静之美,清净之美,自然之美,把中国画的传统之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在一起的探求中,张新中先生似乎与我有同感,他告诉我他喜欢把最激烈最宏大的场面,用一种心情去冲淡,用清晰流畅的线条,用充满灵智的墨迹让山水宁静,让境界开朗。在线条的描摹中,一切都是自由的,一切又都是顺畅的。正如北方的山,贫瘠、清净、恬淡,但有充满了理性和佛性,所以线条大都细腻委婉。也正如北方的水,幽静、涓涓、清浅,但充满灵性与质感,所以线条清晰明澈。张新中似乎是用一种世外高人的情怀在作画,在表现自己心灵里的山水世界。

张新中是一位在新学院派画家中崛起的年轻画家,他崇尚黄宾虹的墨道,以墨的变化生灵性,展示民族画的灵魂。追求中国画传统的意境与西方的技法相融合,推崇民族的智慧与现代的风尚糅合,坚定自然与生活的统一,以厚重的民族历史沉淀,表现时代风貌。正如著名山水画家李明久先生指出的那样:他从传统入手,开始了中国山水画创作与研究,他不断研习范宽作品的势,黄宾虹、石涛的笔法、墨法,并大量的从当代山水画家中汲取营养。以纵横多变的线条,淋漓大墨构筑画面结构,线与墨通过皴擦巧妙连接和融合。在画面的构成上,整中求平,平中求变,变后归源,形成了“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佳境。

一个画家的世界,我认为应当是一个感性与理性共融的世界。面对自己熟悉的景物与生活场景,除了角度、色彩、画面,能够让人读到境界以外的,应当是画家的思想。这种思想是一个画家的艺术追求,更是作品的艺术魅力。张新中先生从小对太行山情有独钟,几十次的带领学生去太行山深处写生,对那里的一岩一石,一峰一壑,一草一木,一溪一潭,一屋一舍都倾注了情感。对太行山水的特殊情感,他认为用画作来表现,不是山的气势,水的流淌就能简单表现的。落墨,要在一种自然的状态里,用心灵的感应创作,形成自己的思维境界与意趣世界,才能显得别具风韵。于是,在宁静中寻找闲适,在蛮荒中绘出秀色,在野性中突发意趣,在画面中蕴含诗意,成为他的一种追索。

我认为,中国画的难点是在表现深远的意境中落墨淡雅而画面简约。一个优秀的画家,往往是只用寥寥数笔就能使所描摹的景物传神。如果还能是画面的境界更富有深刻的内涵及时代意义,就是传世佳作。我们这个时代所追求的精神,不是浮躁,不是乖张,更不是满溢,而是意趣的丰盈和灵性的闪光。读张新中先生的画,可以有几分感悟与大家共享。一是他对艺术的追求不跟风,在承继传统中,在中西艺术的融合中,自由寻找自己的风格;而是对时代意趣的探求不刻意,追求宁静与自然,一切以自然处之;三是非感性创作,在感性的世界里让理性流动,努力使作品蕴涵哲学精神。

张新中受到过专业的训练,并长期对中国画的发展进行研究与探索。早在他就读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时,就提出了弘扬中国传统画法,加强中西艺术融合,加强儒、道、佛学等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与当念相融合的观点。多年以来,他孜孜不倦,在宁静中治学,在平静中创作,在创新中提升,作品的厚重感与自由度不断凸显,作品先后入选《河北省中国画名家展》、《形式的意义》现代水墨作品展、《学院新方阵——中国画名家精品展》、《中国水墨现场大展》等近二十次国内著名学术展览,得到了广泛好评。《美术观察》、《文艺研究》、《画刊》、《中国美术》、《美术向导》、《中国艺术》、《美术天地》、《东方艺术》、《艺术+》、《美术报》、《中国画家》、《中国当代艺术》等国内重要画刊杂志刊载介绍了他的作品与艺术成果。可以说,一个充满艺术魅力的实力派画家张新中正在以崭新的艺术风貌屹立于中国画坛。

对艺术的追求是无止境的,但我相信,张新中深知自己肩负的艺术使命,如何让作品在宁静中充满灵性的智慧,让意趣活起来,落墨更加坚定,叛逆更加强烈,是张新中先生从艺之路更加辉煌的必然。此前,我通过张新中有过几次书面的交流,他的艺术修养还是让我十分敬佩的,但愿他不负众望,走出自己的新路。其实,一家之言,难免偏僻,沿自己的艺术之路走下去,才是光明前途。

影、电脑展示精美的文物图片,同时结合语文课文《火烧圆明园》,激起学生极大地兴趣和爱国情感;特别是《爱护古建筑》一课,我组织六、二班同学到潍坊市区的老城区进行了古建筑保护情况的实地参观和调查,引起了学生极大地兴趣。有的带摄象机,有的带照相机,同学们自觉结组合作,顺利的完成了参观和调查活动。

在上完《保护文物》和《爱护古建筑》后,我们及时地让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了两课的手抄报和调查报告,并展示在六、二班的宣传栏中,引起了其他各班的浓厚兴趣。

(以上照片是利用周末的时间,带领学生参观本市仅剩不多的古建筑,后两幅是根据参观的情况、感受、及所想让学生做了保护文物的手抄报,在班级宣传栏上进行展示。)

三、展示作品,博客交流

以上是本学期积累下来的这些宝贵的数字化资料(照片及片段)经过我们用Ulead VideoStudio(绘声绘影)的编辑后,每学期可集中起来通过我们学校的直播系统准确的传输到每个班的电视上,让每个同学都能清楚饱尝到他们的精彩劳动的劳动成果。这样一来便取代了之前局限的在规定的范围内只展示单一的美术作品(绘画作品)。现代化的技术让我们看到了更多、更精彩、更真实、更全面的美术作品。现代化的技术也帮我们在储存作业上压缩了它的占地空间,不再害怕损坏、腐烂、浪费。

学生更好的进行交流,我们在百度网上申请了空间建立了博客,把所有生在校的丁点表现都是家长热切关注的焦点,为了跟家长和学拍下来的美术作业都全部上传到这个空间里(这个网站的博客较其他网站的博客的优势是,上传图片没有大小的限制,因此上传图片都是原尺寸)争取跟家长、学生以及外界做到更好的沟通与交流。学生想保存自己作品照片的,可以从博客上随意下载进行储存。

上一篇: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成因与防治 下一篇:变压器运行中常见故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