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探析

时间:2022-08-18 09:06:51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探析

高校辅导员队伍是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传播者,是培养大学生成为合格人才的教导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管理者,是引导大学生正确学习和生活的服务者。从大局来讲,加强和改进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建立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敬业爱岗、作风正派、纪律严明、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高层次和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是培养社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证。对于如何建立新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有效机制,从根本上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整体水平,是辅导员队伍建设中面临的最迫切问题。

一、辅导员队伍的现状

1.总量不足。特别是专职辅导员数量不足(按1:200配备)。

2.结构不合理。特别表现为职称结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的不合理。大部分高校辅导员都刚毕业一年或两年,年龄相仿,职称都处于起步阶段。

3.队伍成员总体上职业认同感低,思想不稳定。随着形势的发展,专职辅导员队伍的职能发生了变化,除日常教育和管理外,还承担着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等工作;事务繁琐,责任重大。加之目前对困扰着辅导员的一些实际问题(如出路问题、待遇问题等)得不到较好解决。同时他们的工作效果显现是比较漫长的过程,其工作好坏的绩效很难及时判断,外界不能及时的给予很好认同评价。因此严重影响了辅导员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稳定性。调查发现,辅导员一般在此岗位工作2~3年后,普遍感觉前途渺茫,希望转向其它岗位,而且工作热情和工作态度比较消极。

4.队伍实际工作效果不佳。专职的辅导员大部分是非思政专业的,工作状况处于落后的、经验的、自发的意识状态,严重影响到了他们的工作效果。

5.实际工作职责被弱化。辅导员具体的、阶段性的事务过多,疲于应对,真正做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专职”时间反而很少。从辅导员工作记录中就发现事务性的工作几乎占去了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而与学生的谈心,学生思想状况调研等工作的记录就很少,辅导员主要职责思政教育工作无形中被弱化。

二、辅导员队伍现状产生的根源分析

1.各高校编制数整体上呈现出不足,要严格按照1∶200比例配备辅导员还存在一定困难。

2.队伍的选拔和管理机制尚未理顺。第一,辅导员的选拔渠道单一,未形成从年龄、专业、职称等方面的梯度,满足不了思政教育工作多层次的需要。第二,长期以来辅导员队伍是由各高校的学生处垂直领导和管理,这种管理模式,虽说也有其易控好管理的方面,但客观上形成学工部门单线“孤军奋战”吃力育人的局面,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未形成全院上下“共育人”的合力。

3.辅导员是教师又是管理干部,而实际处于被两个群体边缘化的地位,在高校的建设和发展上得不到足够重视。同时受传统观念影响,社会上对辅导员的工作不理解,认为辅导员的工作是任何人都可以做的,轻视辅导员的工作在高校中地位和作用。这种实际工作地位的重要性与现实人们的忽视形成了巨大反差,对辅导员的思想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另外,在实际中对辅导员岗位的工作要求高,任务重,而实际待遇(经济、政治待遇)又偏低,这一高一低反差太大,造成部分辅导员心理失衡,严重影响着他们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

4.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他们必须从学生思想道德形成规律出发,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来对待工作,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但是,严重的思政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的缺乏使他们在实际的工作中步履维艰,工作效果不佳。

5.高校内部的管理职责不明确使辅导员出现了角色模糊,使辅导员的工作的强度和工作量过大。事无巨细,只要与学生沾边的事情(如:选课、学费催交等)都要让辅导员去抓去管,常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同时,学生主体意识增强(如:平等和法律)、学生服务需求不断增加(如:职业和心理辅导)、学分制实施等使得辅导员日常管理难度的增大等,各种具体事务性工作耗去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于开展研究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时

间就很少,严重影响着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建议

1.建立和谐的环境支持体系。受环境观念的负面影响,高校内还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对辅导员工作的不理解,认为辅导员的工作人人都会做,不就是动动嘴,空洞的说教吗。大多高校都存在辅导员队伍“孤军奋战”的现状,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成为辅导员队伍的专属,与教师和管理人员,教育环节和课程设置等还没有形成合力。在高校最常听到的是来自机关、系教师对辅导员的一句话:“你的学生怎么了,你要多管管”,“你的学生又出事了,怎样管学生的吗?”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需要学校在制度设计和机制制约以及各管理环节中营造一个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的环境,使教师、干部和管理人员都时刻重视、关心、参与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构建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大循环队伍。教师必须承担起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形成高尚品格的重任,把科学素质的培育,法律精神、人文关怀、宽阔的胸怀融入平常的教学、指导实验和论文中去,使他们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赋予灵魂和动力。

2.提升队伍的职业形象。一是构建和谐的团队环境。由于辅导员组成结构的原因,整个队伍呈现出年龄、阅历、知识等方面相近和相仿。他们都赶冲赶想赶干,思维活跃,这也会使这样一个年轻有朝气的团体内部最易产生矛盾和冲突,很不利于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发展。因此要特别注重加强辅导员队伍成员间的内部沟通和交流,形成相互支持,相互排忧解难,营造和构建一个团结、互助、和谐的大学生思政队伍。二是加强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建设。首先明确辅导员的职业使命,建立“一切为了学生”的核心价值观。辅导员队伍工作效果关系到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养和身心素质;关系到中华民族现在和将来的民族素质。因此职业所赋予辅导员队伍的使命光荣而艰巨,需要辅导员工作者坚守自己的职业使命,建立“一切为了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坚持“以人为本,学生第一”的意识,以师者良好的个性人格去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不可替代的“阳光雨露”,呵护他们,成为学生排忧解难、可信赖的良师益友,为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其次加强思政教育学科建设,使辅导员形成专业工作理念。建立和完善专职辅导员专业教育机制。辅导员仅有其他的学科背景是远远不够的,辅导员应具有从事思政教育、心理教育、就业指导咨询及相关科研的基本素质,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群众工作、调查研究、语言文字表达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辅导员专业教育机制,对于辅导员队伍要加强培养,按照超前式、动态式和竞争式培养建立和完善辅导员的培养制度;为了尽快改变目前辅导员的工作现状,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一方面鼓励和支持辅导员成为思政教育工作方面的专门人才,攻读思政教育硕士或第二学士学位,提高辅导员的岗位专业学历层次;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岗前培训与在岗培训制度,加强辅导员的专业培训和理论培训,提高辅导员的思政素质和业务水平,能给学生把大道理讲实、小道理讲正、深道理讲透、歪道理讲倒,真正成为大学生政治上的领路人。最后提高学术研究能力,成为思政教育工作的实践者和研究者。要加强思政教育的理论研究,设立研究基金,争取科研项目,促使辅导员能够进行思政教育的研究和探索,提高思想教育管理的系统性与科学性,促进他们的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3.建立科学合理的辅导员队伍建设机制。第一,建立严格队伍选拔机制。即严格辅导员的选聘标准,多渠道的进行队伍的选拔,保证新进辅导员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健康的身心素质和较高学历层次,形成一支年龄、职称、专业背景等方面结构合理的队伍。第二,明确职责,严格管理与考核。高校应把辅导员队伍建设放在与学校教学、科研队伍建设同等重要位置,统筹规划,统一领导。明确“以思政教育为核心,寓教育于引导之中;以学生发展指导为主体,寓指导于辅导之中;以学生事务管理为基础,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为职责。同时建立由学工部、组织人事处、院系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辅导员考核评价机制,健全辅导员队伍的考核体系,定期评选表彰优秀辅导员,并将表彰奖励纳入教师、教育工作者表彰奖励体系中。第三,解决实际问题。第一,妥善解决辅导员的职称问题。比如在专职辅导员申报职称时,要充分考虑辅导员工作时间性强的特点,注意考核思想政治素质、理论政策水平及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绩和能力,要防止和克服只看论文而轻视实际表现和实绩的现象。第二,妥善解决待遇问题。高校要将辅导员的岗位津贴纳入学校内部分配体系统筹考虑,根据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在通讯、值班等方面给予适当补贴,不断提高辅导员的实际收入水平。第三,妥善解决出路问题。鼓励和支持辅导员向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同时要根据辅导员本人的条件和志向,适时的把辅导员向校内党政管理领导干部岗位推荐或向专业教学和科研工作岗位输送。第四,把辅导员从繁重的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发挥其思政教育职能。事务工作与活动组织只是思政教育的载体,如果把辅导员的工作拘泥于此,就偏离了思政教育的方向与实质;和学生谈话和交往较少,不能全面掌握学生情况,就完成不了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任务。高校思政教育作为高校人才培育系统工程的重要部分,其工作重心应放在大学生全面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的教育和提高上,而不是单纯的事务工作与活动组织上,惟认真地研究教育对象的心理特点及其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不同需要,用新知识、新科技培养大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

(作者单位:四川理工学院)

上一篇:论电子商务时代基于顾客价值的数据库营销 下一篇:新形势下如何加强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