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神经性头痛治疗中温针灸的应用价值

时间:2022-08-18 08:32:43

血管神经性头痛治疗中温针灸的应用价值

【摘要】 目的:探讨血管神经性头痛治疗中温针灸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本院针灸科门诊部自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56例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临床疗效上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血管神经性头痛; 温针灸; 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 R7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2-0072-01

神经性头痛主要是指紧张性头痛、功能性头痛以及血管神经性头痛。其中血管神经性头痛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综合征,其临床表现:遇到劳累或者情绪刺激时,就会加重;发作时一侧或者双侧头部搏动性跳痛、刺痛以及胀痛,并伴随有恶心、失眠、呕吐以及烦躁,其头痛具有间歇性反复发作史[1]。本文针对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采用温针灸治疗,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针灸科门诊部自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56例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其中男18例,女38例,年龄22~37岁,平均(29.5±7.5)岁,病程2~7年,平均(4.5±2.5)年。所有患者病例诊断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与疗效标准[2]。神经系统检查为阴性,经过头颅CT检查正常,没有甲亢以及高血压病史。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病程上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28例患者采用针刺治疗,取百会、风池、角孙、太阳、头维、太冲穴位,患者取俯伏位,采用0.35 mm×0.40 mm毫针,进行常规消毒后,刺入穴位,得气后平补平泻5 min,1次/d,5 d休息一次,10 d为一个疗程。

1.2.2 观察组 28例患者采用温针灸治疗,穴位以及疗程与对照组一样,在次基础上使用温灸艾条1.5 cm置针柄上施以温针灸,每个穴位5 min。

1.3 疗效标准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制定疗效标准。治愈:头痛以及伴随症状消失,复查脑血流图结果显示正常,随访半年没有复发;有效:头痛以及伴随症状消失或者减轻,复查脑血流图结果显示没有恢复正常,停药半年以上,出现复发,但是复发次数少;无效:头痛以及伴随症状无变化,复查脑血流图结果没有得到改善。总有效=治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

2 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例(%)

组别 治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对照组(n=28) 3(10.71) 19(67.86) 6(21.43) 21(75.00)

观察组(n=28) 6(21.43) 21(75.00) 1(3.57) 27(96.43)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头痛的发作与血小板的功能有关,局部脑血量的减少,提升血小板凝聚力,头颅外血管发生强烈变化,从而影响其血管收缩性,就导致头痛,头痛时脑组织存在缺血以及缺氧状况。关于头痛的发病机制,到目前为止,大多观点认为是血管功能受到障碍以及机体生化物质发生改变[3]。要想达到治疗头痛的目的,必须降低血小板羟色胺含量和比值,脑组织的氧和血红蛋白饱和度要有所改善[4]。

血管神经性头痛在中医上认为是“偏头痛、夹脑风、头风”等,认为头是“清阳之府”,同时是髓海所在,凡五脏精华之气,六肺腑阳之气,皆注于头部。因此,邪气阻滞清阳,或者内伤诸疾,从而导致气血逆乱[5],脑失所养,都能够发生神经性头痛。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温针灸治疗,针刺能够改善交感神经的功能,促使血管恢复舒缩功能,改善微循环,从而疏通经络。加上艾条还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加速血液循环,增加组织器官的血氧供应以及扩张血管的功效。同时,有研究表明,艾条经过燃烧能够产生一种有效的红外线辐射,能够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同时进行艾灸温补,能够起到升清阳、调气血以及养脑髓的作用。所取的风池穴进行温针灸,达到疏风散热、明目开窍的功效;针灸太阳穴,与风池穴相配合,共同起到疏肝通络的作用。

综上所述,采用温针灸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复发次数少,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高会新.200例头痛患者脑电图及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5):115-116.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与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3.

[3]刘力,郭培东.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0):12-13.

[4]曾泽蓉,曾建军.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36例[J].中国医学创新,2010,7(9):180.

[5]敖虹.针灸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70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7):1170.

(收稿日期:2013-06-08) (编辑:郎威)

上一篇:哺乳期乳腺炎超声图像特征分析 下一篇:右美托咪定在晚发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应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