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与脑梗死相关关系的研究概况

时间:2022-08-18 06:51:19

幽门螺杆菌与脑梗死相关关系的研究概况

[摘要]目的:依据临床相关研究资料探讨幽门螺杆菌(HP)与脑梗死相关关系及可能致病机制。方法:对临床关于HP与脑梗死相关关系及可能致病机制的研究资料作综合论述。结论:多数研究者认为HP感染是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目前对HP感染与脑梗死发病正相关趋势的研究,尚无定论。对于HP感染可能致脑梗死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HP可能单独或通过影响其危险因子的方式参与脑梗死发病,其致病机制主要涉及炎症、免疫、干扰脂代谢等多方面。但HP感染是否确为脑梗死发病的一个危险因素,其确切发病机制办何,尚待进一步科学研究。

[主题词]脑梗塞/病因学;螺杆菌,幽门

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脑梗死已成为严重危害我国中老年人生命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是中老年人致残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脑梗死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等基础方面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促使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除传统的因素,如年龄、性别、环境、动脉粥样硬化、吸烟、饮酒、代谢综合征、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之外,一些炎症、感染、高半胱氨酸血症等因素也可能促使脑梗死的发生。对危险因素特别是非遗传性因素的进一步深入探讨将有助于脑梗死的临床研究,并为其防治提供新思路。近年来一些研究结果表明幽门螺杆菌(HP)与脑梗死的发病可能有一定关系。本文就HP与脑梗死相关关系的研究资料及可能致病机制做一综合论述。

HP在人群中有较高的感染率,据报道HP在全球自然人群的感染率超过50%,且随年龄增加而增加。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学组于2001―2004年在全国进行的一项全国19个省市39个中心的大规模HP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HP感染率范围40%~90%,平均59%。HP感染被公认为与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胃癌、胃黏膜相关性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等上消化道疾病密切相关。近年研究发现,某些胃肠道外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皮肤病等可能与HP感染相关。现将幽门螺杆菌与脑梗死相关关系临床研究资料及可能致病机制概述如下。

1 脑梗死与HP感染相关关系临床资料

李娟等调查了210例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同时选取210例非病例组作对照,分别对两组做HP检测,结果提示HP感染是发生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高振军认为HP在胃黏膜内定植可刺激机体产生大量的IgA、IgM和IgG,在慢性活动性胃炎感染者血清和胃黏膜,可检测到特殊的IgA和IgG抗体,并认为并非所有HP感染者均有特异性抗幽门螺杆菌抗体(HP-IgE),但IgE介导的免疫反应可能与黏膜病变的发生、发展有关。刘信荣探讨HP感染、HP产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HP-CagA)阳性菌株感染和HP特异性抗体IgG(HP-IgG)浓度与初发脑梗死的关系,采用病例对照1:1配对研究方式,对观察组50例患者和对照组的血清标本行HP-IgG定性和定量检查及HP-CagA抗体IgG(HP-CagA-IgG)的定性检查,同时检测C-反应蛋白(CRP)浓度等,认为HP感染率、HP-CagA阳性菌株感染率与脑梗死发病无相关性,但抗幽门螺杆菌特异性抗体HP-IgG浓度大于100U/mL时与脑梗死发病相关。王玉梅等应用酶联免疫法和斑点金渗滤试验(DIGFA)对79例脑梗死患者血清HP-IgG抗体和HP-CagA-IgG进行测定,探讨产细胞毒素相关蛋白的HP菌株感染与脑梗死发病关系,结果发现慢性HP感染尤其是HP-CagA感染是脑梗死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陈秀英等选择1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并与160例健康人比较,采用碳(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结果提示AIS患者与HP感染相关。黄志勇等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135例脑卒中患者血清HP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lgG抗体、血清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Tc)、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浓度,并设60例对照,结果提示HP感染与脑卒中可能明显相关。吴修信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78例脑梗死患者血清HP-CagA-IgG,并设60例对照,结果脑梗死组抗体阳性率52.56%,显著高于对照组35.00%(P

应的阳性率为18.1%、43.1%、19.4%和43.1%,两组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2 HP影响脑梗死发病可能致病机制

刘海峰等分别检测脑梗死和非脑梗死各92例HPIgG及血清IL-6、IL-8、CRP等炎性指标浓度,结果HP阳性组血清IL-6、IL-8、CRP浓度均高于HP阴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动脉粥样硬化(As)公认为心脑血管病的主要病理基础,近年研究发现,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均可证实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存在HP,Ameriso等对38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行研究,同时对7例无粥样硬化颈动脉组织进行检验,结果20例斑块标本中存在HP-DNA。有学者研究发现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是AS发生和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张艳敏推测HP感染导致脑梗死的机理可能与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有关,HP感染可致有症状或无症状的胃黏膜慢性炎症,在HP感染的慢性胃炎患者中HCY积聚于体内,导致高HCY血症,高HCY血症可直接或间接地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及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加速ox-LDL氧化,从而激活血小板粘附聚集,启动及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并可能导致脑梗死。

3 小结与展望

本文对HP与脑梗死相关关系及其致病机制的临床研究资料作了概述,总结上文,多数研究者认为HP感染是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其研究结果显示脑梗死患者血清HP-IgG阳性率普遍高于未发脑梗死者。但亦有学者认为HP感染率、HP-CagA阳性菌株感染率与脑梗死发病无相关性,但HP-IgG浓度大于100U/mL时与脑梗死发病相关。总之,目前对HP感染与脑梗死发病正相关趋势的研究,尚无定论。

对于HP感染可能致脑梗死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HP可能单独或通过影响其危险因子的方式参与脑梗死发病,其致病机制主要涉及炎症、免疫、干扰脂代谢等多方面。多数研究者认为HP感染可诱导炎症递质和细胞因子释放,如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加重全身炎症反应程度,激活血管内皮细胞,从而使纤维蛋白原激活抑制剂、组织因子表达增加,并刺激平滑肌细胞增生、迁移、诱导单核细胞趋化、粘附于血管内皮,致使凝血功能亢进、血液黏稠度增加、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死发生。

由于有关研究样本和方法各异,所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故采用公认的、先进的HP感染检测方法,包括HP病理、快速尿素酶试验等,对大样本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系统、对照、多中心、前瞻性研究亟待开展。对脑梗死危险因素特别是非遗传性因素包括HP感染,脑梗死是否需要抗HP治疗,早期根治HP对脑梗死的发展、变化有何影响,尚待进一步科学研究。这必将为临床防治脑梗死,进一步评估及指导抗生素治疗提供新思路。

上一篇:银质针加热治疗髌骨软化症26例 下一篇:头针治疗中枢性呃逆2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