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课堂教学中“小资料”的妙用

时间:2022-08-18 06:18:02

生物课堂教学中“小资料”的妙用

[关键词] 生物课堂 “小资料” 妙用

在日常生活中,多积累一些“小资料”,并将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有时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导入新课

恰当地利用资料导入新课,可创造良好的问题情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讲授“遗传规律”时,可这样引入:“英国近代大文豪肖伯纳。有一位女演员读了他的作品,便生爱慕之情,向肖翁写信求爱。信中写到:‘你是如此的聪明,我是这般的美貌,倘若我与你结婚,生下的孩子既有你的聪慧,同时又具我的美貌,岂不是很好吗?’肖翁幽默地回信说:‘也可能生下的孩子,具有你的智慧和我的容貌,那岂不糟了吗!’”学生们对于这种针锋相对的说法,到底孰是孰非,开始争论不休。我就利用学生们的“知新”欲望引导思考。又如,讲“性别决定”之前,引用一则消息:“英国北部有个女儿村,该村妇女所生的孩子全为女孩,这是什么原因呢?”学生们听罢,怀着极大的兴趣想知道生男生女的奥秘。

二、理论形象化

有些生物学理论知识很抽象,需要借助有关教具辅助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有时利用一些小资料也能使之形象化。如讲“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时,给学生补充一则短文――《达尔文的遗憾》:“达尔文一生中最大的遗憾,就是和表姐玛丽结婚。近亲结婚,祸及子孙。聪明的达尔文和美丽动人的玛丽生下了十个孩子,个个体弱多病。有三个很小就夭折了,其余的七个子女都不同程度地患有精神病。 三个女儿一辈子也不能出嫁,有三个儿子无生育能力,终生未娶。四儿子一生娶了四个老婆也没有抱上娃娃。”听罢,学生兴趣大增,而且对近亲结婚的严重后果有了深刻的印象,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进而也增强了学生对我国婚姻法中禁止近亲结婚意义的认识。

三、释疑解难

教学中的疑难点也可用小资料起到释疑解难的作用。如讲“生态平衡被破坏的原因”时,向学生提供有关的数字资料:“全世界每年有超过500多万公倾的土地因沙漠化、盐渍化和遭污染而不能用于再生产;近年来全世界每年森林减少的面积逾2000万公顷。”据此,请学生分析讨论,造成耕地面积和森林面积锐减的原因有哪些?生态失衡的原因是什么?学生们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使发散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同时也使学生从中认识到:人类任何生产活动必须在遵循生态平衡规律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地改造自然,以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从而使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教育启迪

为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在讲“环境保护”时,可介绍:“全世界每年约1500万至2000万人死于饥饿及营养不良引起的疾病,约15亿人饮用被污染的水,约1000万人死于水污染,每天约有800人因呼吸污染的空气而早亡……”“目前物种的灭绝速度是自然灭绝速度的1000倍。因毁林,每年至少有一种鸟和哺乳动物或植物灭绝,据保守估计,到2050年,6万种植物将灭绝或濒临灭绝。而一个植物物种的灭绝,将伴随着10种~30种动物的灭绝”。从事例中,学生们深刻地认识到破坏自然环境所带来的严重后果,由此唤醒并增强学生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紧迫感和社会责任感。

总之,利用小资料辅助教学,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启迪了学生的思维,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对学生实施多元评价,促进... 下一篇: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