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当前文言文课堂教学现象及对策

时间:2022-08-18 05:59:11

透视当前文言文课堂教学现象及对策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一些原汁原味的文言文走进了小学语文教材。古文作为一种高品位的精神文化,把它选人小学教材,对于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有重要意义。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然而当我们审视当下文言文的教学现状不难发现:小学文言文教学课堂充斥的仍是穿“小学的鞋”走“中学的路”,文言文这位“古典美人”成为中学“下放”于小学时间段的一种铺垫和过渡,偏离了小学实际情况,带着浓浓的“中学化”倾向。因此,本文有针对性地分析当前小学文言文课堂教学中的“中学化”现象,并从小学生心理规律和学段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架构有效的教学策略,引领学生愉快地学习古文。

【现象一】忽视学段特点,过多讲授“文化信息”

经过千年淘洗之后的文言文承载着浓浓的文化味。于是很多教师喜欢对文本进行深度开掘,喜欢在课堂上引经据典。比如有的教师在执教《杨氏之子》时,挖掘到“魏晋时期世族门第教育特点”,甚至折射出“魏晋名士风度”等等。这样的课,表面上看充满浓厚的文化味。但是,我们可曾想过,课堂的主人――小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什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这些铺天盖地的文化信息无疑会让孩子们听得一头雾水,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对策】降低学习坡度,提高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对古文的阅读兴趣是小阶段学习古文的重要目标之一,为实现“乐学 ”应想方设法激趣让“趣”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如:人教版第十册《杨氏之子》是小学生接触的第一篇古文,课前可以与学生一起聊聊对于古文的印象,然后教师概括古文特点:文言文不但语言简练,而且很多词语跟今天不一样 。举例说明“你吃饭了吗――饭否”“我――吾”“你――汝”……并且通过释课题巧迁移:你能用这样的方式来介绍自己吗?这些做法对降低教学坡度,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很有好处。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延续对古文的兴趣。

在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时,如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以蒋军晶老师执教的《已死的母熊》教学片段为例:为了激发孩子们阅读的兴趣,达到读通读顺的效果,蒋老师可真是用了非常聪明的办法。通过“读原文――去标点――竖排――繁体呈现”四次变化,让学生愉快地读。这四次读书,蒋老师渗透了古代汉语的文化,让初次接触古文的孩子可以感受到美。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对朗读乐此不疲,教学目标自然而然就达到了。

【现象二】忽视年龄特点,过多让学生“自悟”

在“尊重学生主体,张扬学生个性”的主导之下,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主张学生自读自悟”的理念获得了广大教师的认同和响应。而我们的小学教师忽略小学文言文本姓“小”的现实,无视学生的年龄、阅历以及现有的知识结构,将尚无文言文学习基础的孩子推至自主学习的前台让其“自读自悟”,漠视儿童认知规律和心理的表现,拔苗助长,最终必然导致小学文言文教学“中学化”的弊端出现 。

【教学对策】

1.开展多种活动,升华阅读体验

小学阶段的古文教学不能逐字逐句地分析文意,但是又必须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其中的道理,那么在教学时教师要善于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开展辩论、讲故事等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升华阅读体验。

现以王崧舟老师的经典课堂《两小儿辩日》为例,看看王老师如何巧妙运用“辩斗”这一个环节升华学生的体验。

师:怎么才是辨斗呢? 同桌之间分好角色,放开声音辩斗。把这味读出来。

同桌辩斗;指名扮演两小儿辩斗;

师生辩斗(王崧舟老师通过语速变化、增加词语等不断煽情,学生的情绪高涨,师生辩论达到忘我的境界,博得阵阵掌声。)

师:这一辩辩出了什么?

生l:辩出了他们的观念和思想。

生2:辩出了他们都很细心 。

……

师:我们一起再来辩一辩,左边三个小组当小儿一,另个小组当小儿二 。(全体学生辩斗,老师在一边“旁白”提示。)

此环节教师紧扣题眼“辨”,先是同桌辩斗,接着是指名辩斗,然后是师生辩斗,最后是全班辩斗。在层层递进的辩斗式诵读中,学生读通读懂了课文,感受了“辨”的语言形式,体悟到这一“辩”中潜隐的情愫,可谓是“一石数鸟”了!

2.纵横联系,拓展积累

课堂中的读,是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渠道。但我们的学习目的,并不是单纯地停留在学好教材中的几篇文言文,而是借助文本,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对语言的理解能力,读懂更多的文言文,感受我们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璀璨。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因此,在对文言文进行教学时,还应重视对其的拓展训练。在学生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要适当增加他们的阅读量,让他们运用已掌握的方法、知识去阅读,在阅读中加深对文言文知识的理解,反过来又更好地作用于阅读。这个互相促进的过程,既是巩固知识的过程,更是使知识达到迁移、能力得到锻炼的过程。例如,教学《杨氏之子》这篇课文,向学生推荐《世说新语》中故事性强、内容浅显易懂的文言文,让学生自读,能背诵更好。通过这样的练习,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总之,小学文言文教学教学中只要明确课标要求,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遵循阅读教学的规律,去除“中学化”教学的负荷,就能够让小学生轻松走进烟波浩渺的古文世界,享受博大精深的中国经典文化。

上一篇:让浓郁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下一篇:有效并幸福着的英语课堂研究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