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汇补》中二陈汤的加减应用

时间:2022-08-18 05:31:07

《证治汇补》中二陈汤的加减应用

摘 要:清代名医李用粹《证治汇补》在内科杂病证治中擅用二陈汤加减治痰,其特点主要有4个方面:内服主痰,治以活法;涌吐痰食,调畅气机;衍成类方,改变性能;宜实勿虚,慎对禁忌。

关键词:证治汇补;二陈汤;应用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8)01-0209-03

二陈汤为著名治痰基本方,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清代名医李用粹在《证治汇补》中对二陈汤治痰颇为倚重,广泛应用于内科杂病证治,多为加味主治,或用为吐剂,或外治取涎,或辅助兼用,或衍成类方,或提出禁忌,病机总乃湿痰阻滞,灵活多变,不拘一格,异病同治,同病异治,平淡神奇,别具匠心。兹浅析如下。

1 内服主痰 治以活法

中风:治中风痰盛顺气化痰为主,二陈汤加乌药、枳壳、竹沥、姜汁。有六经症再为加减,如无汗拘急加羌活、防风,有汗体痛加芍药、桂枝,恶寒身热加柴胡、黄芩,头痛目瞀加川芎、蔓荆,口眼歪邪加全蝎、天麻,头眩身热加甘菊、细茶。风痰壅盛加南星、贝母,恍惚谵语加菖蒲、远志、茯神、枣仁。手足抽搐加僵蚕、天麻,筋急加木瓜,筋挛加钩藤,在臂加桂枝,在足加牛膝。暴仆口噤、吐涎身温体暖脉虚者二陈汤加天麻、钩藤,如风邪渐退、痰饮渐消、但半身不遂者血虚用二陈合四物汤,气虚用二陈合四君子汤,俱加秦艽、续断、竹沥、姜汁。

伤风:二陈汤加桔梗、前胡、苏叶、桑皮、杏仁主治,身热加柴胡、黄芩,体痛加羌活、防风,头痛加川芎,胸满加枳壳,痰多加金沸草,气逆加苏子,内热加玄参,咳嗽加瓜萎。

中寒:病情倥偬之时不敢擅用参、附,先以二陈加苍白二术、厚朴、炮姜、吴茱萸煎服,则吐利止而痛自除,尤为稳当。

气证:肥人气滞必挟痰,以二陈汤加香附、枳壳燥以开之;甚者加苍术、白芥子。

痰证:以二陈汤健脾燥湿、化气和中主治,取半夏燥脾湿,橘红利滞气,茯苓渗湿和中,甘草益胃缓中,加姜5片降逆化饮,李用粹不用乌梅收敛肺气,体现了重在祛痰的学术特色。亡血家肺中有郁火及产乳余症消渴、阴虚咳嗽之人用贝母代半夏。脉滑数或弦急、症兼口干面赤、心烦嘈杂等火症者二陈加芩、连、山栀,脉濡缓、身体倦怠觉重者属湿痰,宜二陈,若脉沉濡、清气不升、致浊液不降成痰者二陈汤加枳、术、升麻。

伤食:涌吐治疗后以二陈汤加香砂和之。如初起自吐者,二陈加藿香、豆蔻、厚朴、砂仁,自泻者,二陈加白芍、木香、木通、神曲。

伤酒:初起宜汗,以二陈汤加干葛、苏叶、黄芩,俱以二陈和四苓散酌用,如哕呕加竹茹、生姜,痰盛加黄芩、贝母。胸满加厚朴、枳壳,腹痛加木香、砂仁,泄黄加芍药、黄芩,酒癖块痛加蓬术、木香,小便不利调益元散,中酒呕恶头痛、脉弦大或弦滑以二陈汤加姜炒黄连、山栀、苏叶、干葛,煎成加姜汁热服。

郁证:以二陈汤加香附、抚芎主治,湿郁加苍术、白芷,热郁加黄芩、山栀,痰郁加枳实、贝母,血郁加桃仁、红花,食郁加山楂、麦芽,气郁加枳、朴、乌药、木香。

脾胃:饮食伤脾用二陈汤,寸关滑数无力、恶心口渴、不喜饮食、胃有虚火用二陈汤加姜炒黄连、枳、术,后加人参,气口滑实、呕吐不食、体厚多郁属湿痰,吐定以二陈、二术、香附、川芎行气;关脉沉缓、能食不化、停滞心下、痞满暖气、咽酸噫臭诸脾弱食滞宜二陈、枳、术、山楂、麦芽,后用补剂:肥人体倦、脾胃不和、食少饱闷、胃中有湿痰宜燥之,用二陈、二术、香附、厚朴,少加枳实,气下坠不行,加升、柴,即升柴二陈二术汤,若喜食而运化迟者以枳术加神曲、山楂、二陈、谷芽之类,如枳缩二陈汤。

虫病:二陈汤加槟榔、木香、鹤蚤、雷丸、苦楝根、使君子等主治。

发热:伤食发热者,平胃合二陈、小柴胡汤。

疟疾:以二陈汤合柴胡汤主治,因寒加羌活、苏叶,因暑加黄连、香薷,因湿加苍术、厚朴,因瘴加菖蒲、藿香,因食加山楂、麦芽,因痰加枳实、胆星,头疼加川芎,胸满加枳壳,口渴加知母,甚加石膏,去半夏,呕吐加藿香。大抵外感寒多非草果、厚朴不能温散,热多非柴胡、黄芩不能清解,阳疟元汗用苍术、葛根,阴疟无汗用升麻、柴胡,阳疟多汗用参、术、黄芪,阴疟多汗以归、芍、乌梅。

痹证:多饮停蓄,手足麻痹,多睡眩冒,用二陈汤加枳、梗。

痛风:周身关节痛,逢阴寒则发者为湿郁,用二陈汤加苍术、白术。

麻木:因痰用二陈汤加苍术、竹沥、姜汁、白芥子。

眩晕:二陈汤统治头眩属风寒湿痰诸有余之疾。外邪痰火以二陈汤加天麻、蔓荆等主治,挟风加荆、防,挟寒加藁本、细辛,挟暑加香薷、藿香,挟湿加苍术、厚朴,挟火加山栀、黄芩。肝厥症用二陈汤加柴胡、枳壳、甘菊、钩藤、干葛、山栀、生姜。

头痛:若属外邪痰火诸有余者以二陈汤主治,风加羌活、防风,寒加细辛、蒿本,湿加苍术、白芷,火加山栀、酒芩,郁热加酒浸大黄、细辛、芽茶,风热加天麻、蔓荆。并酌用引经药。

头风:因痰以二陈汤加苍术、南星主治,热加酒芩、连、栀。

耳病:气郁耳聋用二陈汤加香附、菖蒲、乌药、青皮。聘耳由气郁生痰,内火攻冲,治宜二陈汤加玄参、花粉、黄芩、山栀、连翘、柴胡、蔓荆。

舌病:风痰用二陈汤加南星、竹沥;郁痰用二陈汤加香附、青皮。

咳嗽:有余咳嗽二陈汤主治,风加羌活、防风、前胡、紫苏,寒加麻黄、杏仁、葱白、金沸草,热加黄芩、山栀、桑皮,湿加苍术、防己、赤苓,食积加山楂、枳壳,气滞加苏子、桔梗。

喘病:以二陈汤加桔梗、枳壳、苏子等,顺气和中化痰,寒郁加麻黄、杏仁,风痰加南星,火痰加黄连、川栀,水气加猪苓、泽泻。

哮病:以二陈汤加前胡、紫苏、枳壳、桔梗、杏仁、桑皮主治,温散用细辛,清火用石膏,发散加麻黄,探吐用瓜蒂,发汗用华盖散。

呃逆:以二陈汤主治,平人气呃加枳壳、莱菔子,食呃加山楂、麦芽,痰火加山栀、黄连,水气加猪苓、泽泻,胃虚加人参、白术,胃寒加丁香、炮姜。

呕吐:以二陈汤加藿香、厚朴主治,安胃气降逆气,因食加枳壳、山楂、麦芽,因气加枳壳、苏梗、厚朴,胃热加黄连、姜炒山栀,胃寒加炮姜、益智仁,湿痰加苍术、香附,虫痛加楝根、使君子,气虚挟热合四君子汤,气虚挟寒合理中汤,或人糯米共煎,或用伏龙肝水煎,或煎好调代赭石末服。

痞满:以二陈汤去甘草加人参、白术、枳实、厚朴、黄芩、黄连、泽泻等主治,如饮食痰积去参、术,加山楂、麦芽、莱菔子、青皮,湿热太甚去参、术,加苍术、黄柏,中虚不运加山楂、麦芽,肥人湿痰宜二陈、二术,心下痞闷,必是脾胃受亏,浊气挟痰,初宜舒郁化痰降火,二陈之类。

噎膈:以二陈汤加白术、枳壳主治,清痰加竹沥、姜汁,降火加竹茹、山栀,开郁加香附、抚芎,抑肝加青皮、白芍,如咽嗌阻格血少加当归、韭汁,如胸臆满闷气逆加诃子、昆布,食下心痛,吐出乃止,此胃中血瘀,加韭汁、姜汁,腹硬而大便闭结、食反上奔为下焦实热,加大黄、桃仁,有虫加驴尿,

有火加童便,血少合四物汤,气虚合四君子汤加竹沥、姜汁、童便、乳酪之类。若痰气结核在咽臆间,咯吐不出,饮食不下,为七情所致,以二陈汤加香附、砂仁、瓜萎、苏子、枳壳、厚朴、黄连、生姜开之;若过度,阴火上炎,遂成膈气,作死血治。二陈汤加当归、桃仁、香附、砂仁、白术、沉香、韭汁、姜汁。初起宜加沉香、木香、豆蔻等,久病胃伤宜加白蜜、芦根、当归、白芍类。若为梅核气治宜开郁顺气消痰,加味二陈汤主之。

反胃:二陈汤加藿香、蔻仁、木香、砂仁、香附、苏梗,消食加神曲、麦芽,助脾加人参、白术,抑肝加沉香、白芍,温中加炮姜、益智,壮火加肉桂、丁香。

吞酸:以二陈汤加吴茱萸、黄连主治,佐以山栀、苍术、茯苓行湿热。如朝食甘美至晚心腹刺酸吐出者为血虚火盛,加归、芎,若劳役过度及病后气虚,食人吞酸为胃弱难化,加参、术。

嘈杂:以二陈汤加连、栀、苍术、枳壳主治。火症三补丸合二陈汤加香附、抚芎,伤食枳术丸加二陈汤、神曲、山楂、麦芽。

恶心:以二陈汤加黄连、山栀、竹茹、藿香等主治,伤食加山楂、麦芽,挟气加桔梗、枳壳。

癫狂:狂以二陈汤加黄连、枳实、瓜萎、胆星、黄芩主治,如便实火盛加大黄。癫亦以二陈汤加当归、生地、茯神、远志、枣仁、黄连、胆星、天麻等主治,风痰加全蝎、白附子。

心痛:以二陈汤主治,痰加枳实、南星,食加山楂、麦芽,热加黄连、山栀,寒加干姜、厚朴,气加乌药、木香、香附,瘀加韭汁、桃仁、延胡索,虫加槟榔、楝根,疰加沉香、木香,虚加干姜、炒盐,饮加猪苓、灯心,便闭久结加玄明粉。

腹痛:以二陈汤加香附、苏梗等主治,寒加肉桂、木香,热加黄连、芍药,痰加枳实、苍术,食加山楂、麦芽,血瘀加归尾、玄胡、桃红,气滞加厚朴、枳壳,虫加槟榔、使君子,气虚加参、术,大实大满加大黄、槟榔,大寒大虚加理中、建中。血虚痛加炮姜、芍药。自觉腹中狭窄肥人湿痰者用二陈汤加苍术、香附,瘦人湿火者用二陈汤加黄连、苍术。小腹痛寒郁者用二陈汤加干姜、吴茱萸、苍术、厚朴,气陷用二陈汤加升麻、柴胡、干姜、当归。

霍乱:吐涌不止用二陈汤加木瓜、槟榔降其气。

积聚:以二陈汤随症加减主治。消痰加南星、枳壳、海石,去食加山楂、神曲、草果,追虫加槟榔、使君子、楝树根、花椒,破瘀加桃红、赤芍、玄胡、归尾,导饮加茯苓、泽泻。顺气加香附、砂仁,开郁加木香、白豆蔻,温散加肉桂、沉香,削坚加三棱、蓬术,滋阴加鳖甲、知母,化热加黄连、山栀,平胃加苍术、厚朴,疏肝加青皮、柴胡,补气加参、术,养血加归、芎,瘕加麦芽、神曲、山楂、枳实、厚朴,瘕加川芎、当归、丹皮、乌药、玄胡、桃红、海石,痞加黄连、枳实、厚朴、山楂、瓜蒌,癖加肉桂、玄胡。

胀满:以二陈汤加厚朴、木香、苏梗、大腹皮去甘草主治,肥人多湿加苍术、木通,瘦人多火加芩、连、山栀,食积加山楂、神曲,蓄血加桃仁、莪术,郁气加香附、抚芎,怒气加柴胡、青皮,内寒凝滞加木香、炮姜,外寒郁束加升、葛、苍术,便闭实热加大黄,溺短湿结加木香、泽泻。据新久虚实辨证施治。 胁痛:以二陈汤加柴胡、青皮主治,气加香附、枳壳,火加胆草、芍药,痰加南星、苍术,食加枳实、山楂,瘀加桃仁、红花。

痿:食积成痿者用二陈汤加神曲、山楂、麦芽、枳实,湿热成痿者用二陈二术加竹沥、姜汁,痰火痿者用二陈汤加黄芩、山栀或黄柏、竹沥。

疝气:以二陈汤主治,寒疝加肉桂、小茴、玄胡、香附、吴萸、川椒,水疝加猪苓、泽泻、苍术、防己,筋疝加黄柏、山栀、赤芍、甘草、胆草、大豆,血疝加赤芍、玄胡、归尾、香附、丹皮、牛膝,气疝加青皮、香附、枳实、木香、乌药、橘核、川楝,狐疝加柴胡、升麻、干葛、苍术。外感参前六法,瘀加桃仁,痰加海石,郁加木香,虚加故纸,红肿加山栀、赤芍,冰冷加吴茱萸、干姜,积湿过多倍苍术加白芷,湿郁成热加木通、泽泻。

脚气;初起攻胃呕逆用二陈平胃汤加木瓜。

便浊:湿痰下注主以苍白二陈汤。

遗精:脾胃湿热者用二陈汤加苍术、黄柏、升麻、柴胡。

关格:若探吐不出,用二陈汤加槟榔、大黄、枳壳、厚朴、木香、木通、杏仁、泽泻降之。若寻常腹痛,二便不通而呕吐,非关格,乃痰食之症,用二陈汤加白芥子、山楂、枳实、青皮。

淋病:脾经湿痰,用二陈汤加苍术、泽泻、升麻、萆藓。

2 涌吐痰食 调畅气机

饮证:二陈汤治停饮胃口,恶心欲吐,怔忡口渴,服此探吐。

伤食:食填上焦,宜二陈汤加桔梗芦吐之。

瘸病:初宜行痰,用二陈汤加瓜萎、南星、黄连探吐。

心痛:若痛攻走腰背,欲呕,诸药不效者,急用二陈汤加苍术、川芎、山栀探吐。

霍乱:吐泻未彻者用二陈汤加苍术、防风探吐提其气。

厥证:食厥用二陈汤加山楂、麦芽、砂仁、枳实探吐。

泄泻:痰积肺中,魄门不禁,用二陈汤加防风、桔梗探吐。

关格:急宜二陈汤加防风、桔梗芦探吐。

齿病:治痰热毒气攻注齿痛用化痰汤配合外用二陈汤加细辛、姜黄、荜拔煎汤浸舌取涎,系类涌吐法。

3 衍成类方 改变性能

在《证治汇补》中二陈汤类方主要是加南星、枳壳为导痰汤,增强祛痰力度,如治因痰心痛;加南星、黄芩、黄连以盐拌煮名润下丸,适用于痰热证,如治痰郁肠胃,脉滑而沉,变生百病。

4 宜实勿虚 慎对禁忌

二陈汤宜于湿痰实证,不宜于虚证,有些虚实夹杂可配合补益药,有些则不宜,李用粹因此提出禁忌,如阴血不足、相火上炎、肺受火凌生痰若投以二陈,立见危殆;又如痰厥系虚阳载痰上升者,宜四君子汤加味,切不可用二陈燥痰之剂。

李用粹治疗内科杂病推崇二陈汤化痰,因痰湿阻滞气血运行,影响水液代谢,易于蒙蔽心神,致病面广,发病部位不一,且又易于兼邪致病,故有“百病多由痰作祟”之说,李用粹抓住其湿痰相关病因病机特点,异病同治,所治病种涵盖了《证治汇补》82种病证中的49种,多为主病,有服有吐有外治,规避禁忌,将二陈汤加减运用得出神人化,其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给我们启迪良多。

上一篇:辨证-型结合百草丹胶囊治疗慢性胆囊炎50例疗效... 下一篇:积雪草苷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