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文题切入初探

时间:2022-08-18 05:04:43

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文题切入初探

摘 要:文章的题目可谓课文的眼睛,课文的灵魂,具有高度的指向性,它们或介绍了文章的主人公,或体现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或表明了文章的中心……是课文学习的突破口。因此,从课题入手无疑是课文学习的一个重要教学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低段语文;文题;切入;有效性

一、运用“文题”引导学生提问

1.把握课题关系引导提问,即把握课题中角色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提问。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北风和小鱼》中,课文紧紧围绕着北风认为自己的本领很大,不把小鱼放在眼里。勇敢的小鱼在这个寒冷的季节,躲在水底捉迷藏,快乐地生活着。课文讽刺了北风缺乏自知之明、妄自尊大的行为。教学时,我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对学生做出了引导,你认为“北风”和“小鱼”之间会发生什么事?问题刚提出,学生热情回答:“北风来了,小鱼在干吗?”“小鱼害怕北风吗?”“北风会欺负小鱼吗?”……一个个精彩扣题的质疑就在把握课题角色关系中诞生了,既引入了课文学习,开课又精彩。这种引导既帮助学生把握了课题中角色间的关系,又轻轻松松培养了学生的质疑兴趣。

2.抓住课题关键词联想提问,即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课题中的关键词语,让学生展开想象提问,如:一年级下册《草原的早晨》中,“草原”对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既陌生又向往,所以我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你认为课题中的哪个词语吸引你?为什么?”学生纷纷举手:“是‘草原’,因为草原到处都是绿油油的”“是‘早晨’,因为早晨空气清新”“我还想到了草原有许多牛羊”……丰富的想象让课堂热闹起来,发挥学生的想象,精彩问题自然而生,心里轻松,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运用“文题”进行语言训练

1.补充填空,进行词语搭配训练,即运用文题让学生补充内容,培养学生词语搭配能力。如在学习《有趣的发现》《美丽的丹顶鹤》《闪光的金子》《欢乐的泼水节》等课文时,我让学生以课题为中心,填写“( )的发现”“( )丹顶鹤”“( )金子”,或者“有趣的( )”“欢乐的( )”等等。各种补充搭配让课题与课文内容更贴近了,让学生的语言也丰富了。由此,在反复的训练中培养学生间词语搭配能力,从中也感悟到语言的丰富多彩,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同时,也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体会这些词语,运用这些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2.拓展思维想象,进行口头表达训练,即运用课题,让学生拓展思维想象说话,从而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荷叶圆圆》时,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思考还有什么东西是圆圆的,学生七嘴八舌:“天上的月亮圆圆”“桌子上的盘子圆圆”“我的皮球圆圆”……从天上到地上、从吃的到玩的……学生们认真倾听,认真想象,在彼此的回答中寻找自己与众不同的灵感,从回忆中搜索着生活中相似的东西,既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也训练了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更为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机会。像这样看似简单的问题,如果我们坚持用拓展思维的方法加以口头表达训练,对学生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运用“文题”激励学生,调动课堂气氛

作为教师,激励学生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营造出一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育人氛围。

运用文题语言表扬学生,激励自信,对学生的每一次进步,每一次成绩,我们都应给予恰当的激励,正如一位哲学家所说:“正确的表扬会使愚者变为天才,错误的批评会使天才变为笨蛋。”如,课文《他得的红圈圈最多》,抓住学生在读、写中的进步,我们可以亲切地夸夸学生:“你读得真棒,得的红圈圈最多”“你写得多认真呀,得的红圈圈最多。”每一位学生,不论个性如何,成绩如何,无一例外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课题语言鼓励学生,使学生更自信,学习也更主动了,学习的气氛也就更浓。

(作者单位 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福利一校)

上一篇:品德课堂如何回归原点 下一篇: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