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空间在高层住宅设计中的演绎

时间:2022-08-18 04:56:26

庭院空间在高层住宅设计中的演绎

摘 要:中国正处于一个高速城市化的发展阶段,城市向着高密度的方向发展已是大势所趋。庭院住宅是中国人千百年来的理想住居,然而,在当今高密度的城市中,人们已经很难感受到庭院空间的生活乐趣。本文归纳总结了现代高层住宅建筑庭院设计的类型和特性,为将来高层庭院建筑的发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庭院空间;继承与发展;空中庭院;亲近自然;交流

Abstract:China is in a high-speed development stage of urbanization. Toward to high-density urban development is the trend. Courtyard Houses are ideal homes for Chinese people for thousands of years. However, in today's high-density cities, people have been very difficult to feel the courtyard space life. In this paper, I will summarize the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dern high-rise residential building in order to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courtyard.

Keywords:Courtyard space; succession and development; air courtyard; close to nature; communication

中图分类号:TU24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09)06-0090-02

1空中庭院的提出

在中国传统住宅中,庭院是必不可少的,可谓“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无论是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石库门内的天井、还是广州西关大屋的内庭院,庭院无疑是东方人绵延至今的居住情结。然而,在当今高密度的城市中,人们已经很难感受到“明月时至清风自来,行无所牵止无所”的生活乐趣。现代人们既渴望生活在都会的中心地带,享受着城市提供的便利,又为闹市的喧嚣烦杂所困扰。提及住宅庭院空间,人们想到的是传统的在水平面上展开的庭院布局方式,若要在高层建筑上实现庭院生活,只能在竖向上布置庭院,“空中庭院”这一概念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这里所说的“空中庭院”既为具有庭院功能的高层住宅,我们称其为“庭院高层住宅”。

对于“庭院高层住宅”的界定,我们先从其定义入手。首先,什么是庭院?《辞源》里对“院”的解释为“周垣也”,“宫室有墙垣者曰院”四周围墙以内的空地可谓“院”。这里可以看出,庭院的产生首先要有实体对周边进行空间限定――“围合”,实体可以是房屋,也可以是墙。庭院具有:空间的内聚性、空间的复合性、职能的多样性。其次,高层建筑的定义,在新《高规》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里规定:10层及10层以上或高度超过28m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称为高层建筑结构。

可见“庭院高层住宅”即为将庭院空间引入现代高层住宅中的建筑,并具有传统庭院内向的空间品质,过度空间复合性和使用功能的多样性。在空间划分上,庭院是内与外的中介,它区别于无限制的院外空间和封闭的室内空间,既封闭又开敞,给人以强烈的领域感。人们可以在庭院中感受细雨清风、莺歌燕舞,在“家”的气氛中无拘无束地感受自然的无限爱意。它是家庭休闲、聚会、纳凉、交流的场所,是家庭生活的几何中心、功能中心以及景观中心。在庭院空间里人们完成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对话。

一般庭院又分为私有的独院与半私有的合院,对于生活概念和价值观念有所差异以及受经济条件约束的中国居民来说,人们目前给予更多关注的一般是私人庭院。如何在今天大量性建设的高层集居住宅中引入绿色,创造类似地面的庭院式居住环境,为居住者提供接近自然,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笔者就目前业内常用的空中私有独院设计手法进行一些归纳总结。

2高层住宅庭院复兴设计手法

现代高层庭院形式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庭院空间,不是简单的临摹与照搬。这种垂直空间的庭院,将传统庭院的原型进行了抽象的再现,使居民处于一种在想象中与传统进行对话的状态,隐喻着一条垂直立体的传统街道与单元庭院的组合与重构。

2.1设置较大进深和宽度的阳台

阳台空间作为室内外联系的过渡空间,在功能、形态、气候条件等方面与传统的庭院空间极为相似,因此可以从传统的庭院式住宅形式中吸取经验,适当地扩大阳台空间,将其作为厅、房共享的“庭院”概念来设计,使之成为住宅的“边庭”、“侧庭”,成为延续室内家庭起居生活的场所。这种类型是现代高层住宅中最常见的庭院形式,各种楼盘宣传语中标榜的空中庭院大多是这种。在小户型住宅中,这种手法同样适用。小户型住宅在功能合理的情况下,同样可以设置较为宽敞、深度较大的凹阳台以获得庭院空间。原理是将其面积较大的卧室和客厅设置在内部,而在设置体量较小的厨房、卫生间,从而自然地在形成面积较大的“空中庭院”。重庆玛雅上层的住宅则展示了这种布置(见图1)

2.2将套型中某房间置换为“空中庭院”

这主要是在设计中,将靠近客厅、餐厅的功能房做开敞处理,设计为一个约15m2的内部庭院,使之成为家庭生活的中心点。客厅、餐厅、卧室围绕这个“庭院”呈U型布局,较之普通的凹阳台,具有更强的围合感,由此更接近于传统的庭院空间。更有甚者合材料采用大面积的落地玻璃窗扩大了客厅、餐厅、卧室的空间感和视野,居住者无论是安坐在客厅里,或是就餐,或是在卧室看书的时候均可以享受到庭院的景色。这样的设计使三个功能区都能看到空中庭院景观,形成景观四面开放的视觉格局,客厅的空间无形增大,大大增强居室的采光通透感,身居高层却得享别墅的居住体验。相当于别墅的中庭的内嵌式空中庭院在高层洋房中出现。市场上成功的案例由:中信凯旋城三期枫丹白露区、中山凯旋蓝岸、金鸿凯旋城二期等(图2)

2.3 “前庭院”设置

有的专家称此类庭院空间为“观景前室”或“入户花园”。这种空间概念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三要素的相互关系,也就是起居、餐厅和“前庭”的互动关系,在这种“前庭院”住宅中,入户必须经过庭院,在南方人的生活方式中,很多功能在这个空中庭院中进行,从而实现生活中有休闲,休闲中有生活。前庭院空间的活动成为生活的前奏,大大增加了内部空间的私密性和层次感。这种空中庭院可采取每层之间平行布置或错位布置。从市场反应看,带“入户花园”的创新产品不仅备受开发商垂青,更获得了购房者的认可,“入户花园”走俏楼市已是不争的事实。成功的案例不少,如:江南一品(图3)、武汉金地格林小城等。

2.4通过体量的挖减,获取“庭院”空间

早期的印度建筑师查尔斯.柯里亚设计的干城章嘉公寓大楼(见图4a),通过对建筑体量的挖减,在建筑的四角,形成两层通高的“庭院”空间,并且向两个方向开敞,使庭院获得了更好的日照通风条件。我国也有建筑师进行了这样的尝试,天津大学的何敏所设计的“三合院敞厅式住宅”(见图4b)也是在此原理上结合中国三合院元素进行的创新。但是,这种方式往往是利用下层套型的屋顶设置“庭院”空间,因此容易使阳光对下层屋顶进行直接辐射,不利于套型的夏季隔热; 而且,由于增加了建筑的外表面面积,也不利于其冬季保温。因此,应加强楼板及墙体的保温隔热处理。

2.5设置错层阳台,获得“庭院”空间

通常是将每户的起居室与其相邻的卧室共同设置一个大露台,并每隔一层露台把位置左右错开,使每户形成一个两层高的内院式空中庭院。这样使空中庭院既满足基本尺度的要求,又能使空间不至过于低矮、压抑。根据此户型,也可以变形出小型的跃层住宅使每个两层高的庭院上下层均有自家的窗户,可完全消除住宅的私密性干扰。当然这样的内庭院住宅在结构处理上会比较复杂,造价相对也会高于普通住宅。成功的实例有:万科第五园、杭州钱江时代公寓(图5)等

3结语

庭院住宅是中国人千百年来的理想住居,现代庭院式住宅体现了现代人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向往。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高层庭院住宅,都是当代追求新生活方式的体现。现代高层建筑庭院关注的是人们精神上对自然的回归与依恋,并同时力求符合新时代的特征,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庭院空间的当代传承的实践,抵制了居住环境“均质化”、缺乏人文关怀的趋势,对创造根植于风上地域和历史文脉的、具有多样性、更加人性化的居住环境具有积极的意义。

当然,传统庭院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和发展仍有空间可以发掘,为了使我们的住宅回归中国文化的本源,为了使我们的环境更以人为本,我们还需要做更多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钟洛克.当代建筑的庭院空间[J].重庆建筑・建筑设计,2006,38-41.

[2] 张双庆. 现代庭院式居住环境调查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6,(1):156-157.

[3] 雷平,王向阳. 中国传统民居的中庭建筑空间[J].南昌大学学报,2005,(36):64-68.

[4] 钟新平. 承继中国传统民居精神的新思维-空中庭院[J].建筑,2006,(24):55-57.

[5] 欧雷. 传统庭院空间与现代建筑创作[J].山西建筑,2006,(32):39-40.

[6] 严敏. 对住宅庭院空间的人文解读[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6,(29):1445-1449.

[7] 李锦胜. 开放VS.私密一一庭院空间在现代住宅中的应用[J].中外房地产导报,2002,35-36.

[8] 任斌斌. 浅析北京四合院的庭院特点及影响因素[J].现代园林,2006,(29):40-42.

上一篇:可变型住宅的探讨 下一篇:国内外CBD交通发展对长沙CBD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