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招待会引用诗词古语的翻译探讨

时间:2022-08-18 04:15:00

记者招待会引用诗词古语的翻译探讨

【摘 要】记者招待会上对诗词古语的现场翻译难度很大,既要准确表达原意,又要使译文不失诗的韵律和意味。文章运用释意派口译理论对2012年温总理中外记者招待会现场口译实例进行分析,通过不同的翻译方法,完整地传达意义、感情、意图以及沟通文化差距,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

【关键词】 记者招待会 诗词古语 口译 释意理论

本文系2010年长安大学社科基金项目立项课题“中国特色文化词语的特点及翻译策略研究”系列成果之一,项目编号0922。

在涉外活动中,温总理常引用内涵深刻的诗词古语,令人津津乐道。论经济复苏,“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论政治体制改革,“天变不足畏, 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论两岸经贸合作,“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论外交关系,“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欢人”。这些诗句,看似信手拈来,却都恰到好处,意味深长。既让紧张的记者招待会变得趣味盎然,又传递出耐人寻味的政治含义,引起了广大听众和网民的兴趣。现场口译要在临场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准确传达诗词古语的意义以及所喻的政治内涵,是非常不容易的。以下试用释意派口译理论对温总理所引用的古诗词的翻译策略作一些探讨。

口译的释意性

释意派口译理论,是以巴黎高等翻译学校和塞莱斯科维奇为代表的法国释意学派在对口译实践的观察和分析基础上建立的。塞莱斯科维奇认为,“翻译的对象应该是信息内容, 是意义, 而不是语言” 。根据释意派口译理论, 释意翻译是意义对等翻译, 不同于排除语境的语言翻译(字词对应翻译)。释意学派口译理论代表人勒代雷指出: 无论是信息输出和接收的环境多么的不同, 意义是翻译的核心问题。因此译者在翻译时“无论是对最一般的还是最高雅的文笔”,都要“排除纯语言知识基础上的对等语言含义翻译,代之以对等意义的创造,否则篇章翻译则不复存在”。

记者招待会中出现的诗词属于特殊的语言现象, 因为诗词具有较强的文学性。不仅形式与风格独特,而且意义富含深刻的哲理。对口译的要求是“完整准确, 通顺易懂”。也就是说, 译员要遵循的主要是“准、顺、快”的原则,并且以简洁的语言表达完整的意思。最重要的是达成交际的目的——传达信息。把听众的理解和反应放在第一位。由此可见,优秀的口译译员必须做到透彻理解原语的意义并用译语对原语意义进行完整转达。本文将从意义归纳、要点整合、文化考虑和情感传递四个方面对2012年中外记者招待会现场口译的几个实例进行评析, 旨在进一步说明口译的释意性。

记者招待会引用诗词古语现场口译实例分析

2012年3月14日,国务院总理与采访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问题。下面的四个实例均选自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的记者招待会的录音:

[实例 1]:意义归纳

温总理:我将在最后一年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永远和人民在一起。

译员:I will not waver in carrying out my duties and will remain true to my conviction. I’ll always be with the people.

[评析]总理引用的这句诗词(划线部分)出自黄石公《素书》,原文是“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见嫌而不苟免,见利而不苟得,此人之杰也”。意思是说,恪守本职工作,而不轻易放弃;受到嫌疑,而能居义而不反顾。类似这样牵扯到典故的诗句,如果直接将诗句的本身含义译出,再加上解释的话,对于口译的现场性要求来说是不可能的。那么,怎样翻译才能不失“ 信”——译文须忠实于原文的内涵(意思、事实、语气、风格等)的第一原则呢?原文的内涵不仅是“意思”,还包括意图、意象、意境、意念等等。正如汪榕培所说,“译诗重要的是表达意境,不是传达每一个细节,逐字逐句地翻译诗歌绝对不会产生好的译本。”因此这种情况,译出诗句的内涵即可。张璐译员在释意翻译原则的指导下,采用了意义归纳的方法,化繁为简,既简约地表达了原诗句的要点、保留了诗句的韵律,又总结出了温总理在任职最后一年表达自己“忠诚守义,恪尽职守”的强烈感情。

[实例2]:要点整合

温总理:入则恳恳以尽忠,出则谦谦以自悔。

译员:When one is in office, he should discharge his duty conscientiously. When leaving office he should conduct himself with humanity and exercise self-reflection.

[评析]:总理这段话中借用了元代张养浩《为政忠告》书中的两句,原文为“臣之於君也,入则恳恳以尽忠,出则谦谦以自悔,凡所白於上者,不可泄於外而伐诸人,善则归君,过则归己。”意思是说,臣属对于君上,拜见时要忠诚尽职,离开时要谦冲内敛。在口译的过程中,译员理解了总理借“君臣”来比喻自己和国家的关系,所以她没有采用字词对应的翻译方式,而是直接传达了源语的信息意义(及释意派所言的释意翻译),将“入”和“出” 释意为“When one is in office”,“ When leaving office”,类似这样的涉外活动中诗词古语的翻译,不必非要传达每个细节,“要尽量避免诠释式的翻译,因为那样会使译诗散文化,导致诗意与韵律全失”。这样处理之后,句式简单, 表述简洁, 意义清晰明了, 还把中国文化中忠诚、尽职、谦虚的传统传达了出去。译员在此处能够娴熟地处理这些差别和情感效果, 得益于她对温总理的态度、对国家的政策有着深入的理解。

[实例3]:文化考虑

温总理:我秉承“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的信念,为国家服务整整45年, 我为国家、人民倾注了我全部的热情、心血和精力,没有谋过私利。我敢于面对人民、面对历史。

[评析]总理第一句话出自清朝林则徐的《赴戌登程口占示家人》,是林则徐被流放新疆伊犁时告别家中人时口头吟诵的。意思是:如果有利于国家,即使死也豁得出去,难道还会因为是祸就避开,是福就去追求?2008年译员的译文是: “One should uphold his country’s interest with his life; he should not do things just to pursue his personal gains and he should not evade his responsibilities for fear of personal loss. ” 这个译文两次使用了“should not”和“personal”,在口译中,有重复之嫌,且句式复杂,与口译理论中言简意赅的传递信息的目的不符。2012年,温总理重提此句,张璐将其翻译为(斜体部分)“I have devoted 45 years of my life to the service of this country, remaining committed to the conviction that I shall dedicate myself to the country in life and death irrespective of personal weal and woe.” 借用英语中的俗语“life and death”,“weal and woe”来表达汉语中的“生死”和“福祸”,不仅意思上十分贴切,句式上也达到了充分对等。郭建中指出,“由于翻译目的不同,读者对象不同,翻译就必须遵循不同的原则”,“译诗读起来必须朗朗上口,一听就懂,但又不失诗词之美” 。

以上的处理方式, 兼顾了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和汉英两种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这也正是释意派理论所推崇的。根据释意派口译理论, 译员在口译过程中必须考虑两种语言和文化背景下交流双方的接受效果。

[实例4]:情感传递

温总理:我想起了台湾割让以后,台中有一位诗人叫林朝崧,他曾经写过一句话,叫“情天再补虽无术,缺月重圆会有时”。

译员:There is no way to heal the wound in my heart, but there will be a day when the half moon becomes full again.

[评析]总理这句话中出自林朝崧《送吕厚庵秀才东归二首》。主要意思是说,已经发生的没法改变,未来道路会很长一定会有相逢的一天。原文中的“情天再补”,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很容易被误解。而张璐译员因其丰富的实战经验以及诗词背景的了解,再加上此句在上表达的“已经发生的没法改变”的深层含义,巧妙地采用释意的方式将其译为“to heal the wound in my heart”,既避免了歧义, 又达到了准确传达原语信息意义(包括情感信息)的效果。后半句则采用对等的方式(即释意派所言的语言翻译)“when the half moon becomes full again”释意“缺月重圆”,将总理在上的希望和寄托的感情准确地传达了出来。正如释意派口译理论所强调的: 译员在口译过程中必须考虑如何准确地传达原语话语者的思想、意象、情感等信息。

结 论

释意学派的口译理论,强调译员理解、翻译和表达的对象不是原语的语言形式,而是讲话人所要表达的意义和思想。外交场合的翻译活动,尤其要在遵循相关翻译规则的前提下,因时制宜,因语制宜。所有这些规则和策略都不是固定在某种情况下使用的,语境要求不同, 处理方法也会迥异。理想的境界是译员不断总结提高, 进而能运用自如、驾轻就熟地驾驭规则。

参考文献:

[1]刘和平.口译理论与教学[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2]勒代雷.释意学派口笔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3]汪榕培.英译陶诗[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4]陈君朴.汉英对照唐诗绝句150首[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 2005.

[5]陈刚.西湖诗赞[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1996.

[6]鲍刚.口译理论概述[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8.

[7]勒代雷.释意学派口笔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作者单位:长安大学外国语学院 陕西西安

上一篇:铝合金车体焊接工艺与加工工艺的探究 下一篇:乡村精神与都市生活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