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文言通假字学习

时间:2022-08-18 03:47:01

漫谈文言通假字学习

摘要:通假字是文言文学习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阅读文言文,不明了古字通假,只照字面意思理解,往往会解释不通或者解错句意。作为古代的用字的现象,我们在学习中必须掌握它在音、形、意方面的独特的语法现象,从而为我们学习文言文和更好地掌握母语服务。对于通假字的学习我觉得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把握:在读音中辨析,在例证中认知,在结构中把握。

关键词:通假字;形声字;以声求义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9-0092-01

在古文的阅读学习中,我们常遇到各种文言文字词语法现象,"通假字"就是其中之一。阅读文言文,不明了古字通假,只照字面意思理解,往往会解释不通或者解错句意。

所谓通假字,就是音同音近的替代字。确切一点,就是用音同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用字现象。"通",意思是通用;"假",意思是借用。作为古代的用字的现象,我们在学习中必须掌握它在音、形、意方面的独特的语法现象,从而为我们学习文言文和更好地掌握母语服务。对于通假字的学习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

1.在读音中辨析

古人在记录语言里的某一个"词"的时候,往往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书写。例如《鸿门宴》:"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其中"蚤(zǎo)"字通"早"。本来表示"早晨"的zǎo应写作"早",但这里却写成"蚤"。"蚤"的本义是"跳蚤",早晨的"早"所以写成"蚤",只是因为二者声音相同而相通,"蚤"借用了"早"的意义。即"蚤"是"早"的假借字,"早"是"蚤"的假借义。为解决字少词多的问题,古人于是就用了这种同音假借的方法,类似的还有象"颁(斑)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o梁惠王上》),"板(版)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毕升《活板》),"被(披)明月兮宝璐。"(屈原《涉江》)等。所以辨析古文中的通假字,可以利用通假字与本字音同或音近的特点,联系上下文的意思来辨析,就是古人所说的"以声求义"的方法。具体作法,就是在我们阅读文言文时,如果发现某个字,其按通常的意义解释不通,就可以用某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解释,以达到辨析通顺、找出本字的目的。如"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一句中,"颁白"二字不成语,不可解,必须知道"颁"是"斑"的借字,意思才通。古音通假最重要的一条原则是:通假字和本字必须音同或音近,必须以两者古音相通为依据,然后根据字音寻找它所替代的本字。

2.熟悉规律,掌握通假字

2.1读音相同或相近的通假字。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通假字在所有通假字中所占比例是最大的,也是最能体现通假字本身特点的一部分。这部分通假字有的读音完全相同。例如,《愚公移山》中"甚矣,汝之不惠"的"惠"通"慧",《鱼我所欲也》中的"所识穷乏者得我与"的"得"通"德"等。当然也有些读音相近的字词,如《狼》中"止有剩骨"中的"止"通"只",《桃花源记》中"便要还家"中的"要"通"邀",这些属于声母相同而读音相近的情况;也有一些韵母相同读音相近的字词,比如《望岳》中"荡胸生曾云"中"曾"通"曾",《出师表》中"是以先帝简拔之"中的"简"通"拣","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中的"信"通"伸"。这些字词因为在读音上的相同或者相近很容易被作者拿来作为通假字使用,教师在教学时也要注意让学生仔细的辨别和阅读。

2.2相同声旁的通假字。通假字和形声字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有些字词就是根据各个字声旁相同而通假使用的,比如《十则》中的"不知为不知"中的"知"通"智",《伤仲永》中的"贤于材人远矣"中的"材"通"才",《木兰诗》中的"火伴皆惊忙"中的"火"通"伙",《送东阳马生序》中的"四支僵劲不能动"中的"支"通"肢"等都是利用形声字的声旁与某个字的读音相近通假的情况。当然我们所说的"同音相代"是从古音来讲的,随着语言的演变,有些通假字的读音在现今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但我们亦然把它们作为通假字。如《送东阳马生序》中的"同舍生皆被绮绣"中的"被"通"披",《孟子二章》中的"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中的"拂"通"弼"等字在古音中都是相近的,在进行文言文教学中要尤其注意这些字的读音,让同学们多读多练。

3.中学阶段的通假字教学应坚持以下方法

3.1追溯历史,明白原因。中学生初次接触到通假字时,要做好引入工作。告诉学生,古人造字较少,口语中有了一个词,而文字里却没有表示该词意义的相应的字。当然一般多因为该词义较抽象,不易造字,只好用一个同音字代替。这样就出现了那些别字--通假字。且离我们时代愈远,字量就越少,通假的情况也就越多。

当然也有本身已有相应的字,作者仍写别字的情况。特别是上古时期,文字的使用还没有规范,所以当时允许同音代替。且汉代以前无字典,书写工具又落后,文章辗转相抄,人们也较易用同音代替的办法为文,多用笔画简单的字代替繁多的字。后代作家为了仿古,也使用通假字。但相对来说随着历史发展,汉字的丰富,通假字的数量也在逐渐减少。

3.2结合符号,讲析含义。按今天的说法,通假字即古人写了一个别字,应给它画个叉;再告诉学生,这种别字在古文中很常见,古人认为写这样的别字是可以的。这不是知错不改吗?不是的。要学生明白古人这样写,是时代的无奈,我们要发扬理解精神,不苛求,所以古人用了这样的别字也算正确,把叉圈掉。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一个表示通假字的符号?。它既表达了我们对通假字的认识和态度,又非常形象易懂。

3.3记住格式,歌诀强化。通假字的解释有固定的格式,一般表示为:甲通或同乙,接着再解释词义。其中,甲代表通假字或古字,乙代表本字或今字。对高中阶段的学生,教师可以用如下歌诀对通假字、假借字、异体字、古今字作一点区分:有字未用是通假,难造永占为假借。异体异形同音义,借后造新分古今。

上一篇:会“问”才会赢 下一篇:修正理想与现实的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