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小学数学教学中算法的多样化

时间:2022-08-18 01:00:50

如何实现小学数学教学中算法的多样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小学数学中的计算教学,不仅要重视创设现实情境,使学生感受学习数与计算的必要性……而且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算法多样化。那么如何实现小学数学教学中算法的多样化呢?下面我就这个问题谈谈体会。

一、创设“开放型”的课堂教学环境

1.在课堂教学空间方面。

为了有利于学生多向交流,促进参与,在学生座位编排上,我们可以不局限于两人一桌、面向讲台的“秧田式”坐法。根据教学内容,可采用四人或多人围坐,甚至坐成半圆弧的形式,便于小组协作交流,打破拘束呆板的学习空间。

2.在课堂师生人际关系方面。

我们要努力创造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感到教师是自己的亲密朋友,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应该是民主的、平等的。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用商量的口吻与学生展开探讨。我特别同意数学教育是一种人格教育这一观点。如果学生能够在平等的环境中学习,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充分的合作与交流,学生在多样化的算法中自然就会找到好的、适合自己的方法。

二、创设趣味化的学习情境

在以往的数学教材中,许多计算内容都是以单纯的算式形式出现的,缺少现实情境,我们为什么要算,其结果意味着什么学生全然不知。

实际上,计算本身就是从实践背景中来的,在教2+3的时候,2+3就是对应了一个情境,将这样的情境抽象化,就变成一道算式题。课程改革提倡“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尽量以生活中学生喜闻乐见的素材创设情境,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激起其强烈的学习欲望。

有一次我借班教学“9+几”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先由教师演示分两次往口袋里装小棒,第一次学生和教师一根一根地数,一共装了9根。第二次我随意拿了几根,装进口袋,并用手捂起来,使学生产生神秘感。然后教师提问:口袋里一共有几根小棒?你是怎么想的?你能想出几种方法?学生在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参与小组的讨论交流,“创造”出了多种方法。这样教学,不仅使学生拓展了思维,而且情绪高涨,精神饱满,唤起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三、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1.独立思考――围绕“你想怎样算”让学生酝酿自己的方法和策略。

学生从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提炼出算式后,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独立思考,让学生个体摸索出计算方法。这是实现算法多样化的必要前提。

现在有一些教师喜欢出示一个问题后立即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学生根本就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这与“算法多样化”的教学理念是不相符的。“算法多样”化追求的是学生群体方法的多样化,它以每个学生独立思考得出的结果为基础。如果我们没有这个基础,那么学生群体方法的多样化将是一句空话,那些学习自主性较差的学生不会拥有属于自己的思维空间,他们在课堂上将会是人云亦云。

2.亲身体验――给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确保每一名学生都有实践的机会。

自己的思路、想法是否行得通,还需要学生实践――自己计算,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验证自己的思路、想法是否可行。通过实践,学生能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感受知识的内在魅力,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多给予帮助、指导和鼓励。

四、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出现“算法多样化”的情况时,只是根据学生的回答将不同的算法在黑板上加以罗列,认为只要呈现了多种算法就可以了,没有创造机会让全班学生进一步理解与交流这些多种算法,这样的处理是有所偏颇的。

《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教学建议中指出:“对于学生的多种算法,教师都应该加以鼓励,并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法。”可见,不要求学生掌握各种算法,并不意味着学生除了自己的算法之外,对其他算法置之不理,课堂中本来就应该有多少名学生就有多少名老师。学生在倾听、理解别人的算法后,将促使他反思自己的算法,在比较中完善自己的算法。学生在经历了学习与借鉴的过程后,完全可能放弃自己原来所想的算法,而选择别人的算法作为自己的最优化选择,这个过程本身就还含有优化算法的功能,所以不应该蜻蜓点水一带而过。

五、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积累学习经验

算法多样化的根本目的并不是让学生学到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其目的在于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我在执教“9加几”这节课总结时,先让学生回顾了刚才自己使用的学习方法及同伴的学习活动,体会了几种不同的解题方法,最后指出:“我们计算9加几的题目时,可以用数数的方法,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这里我没有给学生一个结论性的东西,也没有限制学生的算法。通过总结反思,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算法多样化是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思想,但算法多样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而是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不断渗透、培植,只有在学生想法多样化、摆法多样化、说法多样化等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出现算法的多样化。

上一篇:探究初中物理后进生的类型成因及其转化策略 下一篇:数控铣削中过切现象的分析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