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项目载体 打造科研平台 着力聚拢人才

时间:2022-08-17 08:41:25

依托项目载体 打造科研平台 着力聚拢人才

广西文化及自然遗产保护与利用人才小高地于2010年12月正式挂牌成立。近年来,小高地始终坚持以“出人才、见成效”为指导方针,在引才、聚才、育才、用才机制方面大胆探索,持续实施优惠政策鼓励人才成长,积极搭建科研平台优化人才发展空间,创新项目载体聚拢和培养人才,全面开展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确保小高地人才培养和聚拢功能发挥最佳效力。

一、制定优惠政策,多渠道多途径培养人才,打造高学历高素质人才队伍

培养人才是小高地建设的重要目标和任务之一。各载体单位高度重视青年业务骨干的培养培训工作,下大力气,加大力度,重点在3-5年内从内部培养和提升一批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小高地先后出台《职工继续教育培养实施办法》《职工继续教育培养实施办法补充规定》《继续教育人员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科研申报和奖励实施办法》等制度,重在对一线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政策倾斜,保障其福利待遇水平,加大奖励力度,鼓励职工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多出成果,提升学历层次和专业水平。在各项优惠政策的有效施行和影响带动下,载体单位职工热情高,干劲足,学习研究蔚然成风。目前,小高地已培养在读博士7人,硕士研究生17人,一支知识结构丰富、年龄梯队合理,以中青年骨干为主,老中青结合的高层次人才队伍正在茁壮成长。

同时,多形式多渠道为人才培养创造机遇和条件。首先,选派业务骨干赴国内外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和中短期高级培训班,坚持走出去、学经验、多交流、促成长,提高青年人才专业技术水平。近年来,小高地承办大型学术会议和专题培训班6项,派员赴美国、德国、葡萄牙等地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会议13项,赴北京、西安、成都等地参加专题培训56项,共培训142人次。其次,大力支持骨干人才赴国外深造学习,拓宽学术视野,促进国际交流,培养与国际接轨的人才队伍。载体单位莫志东、艾兰2名同志先后入选美国国务院赞助的国际访问者计划,作为访问学者赴美进行学习交流。载体单位王Q、陈运发同志分别入选国家留学基金委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目,作为访问学者赴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和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学习深造。实践表明,派遣人员参加国内外高水平学习交流访问,不仅有利于加强对学术科研领域前沿动态的了解,而且是培养人才、提升素养的快捷高效途径。

二、搭建科研平台,优化发展空间,营造人才队伍建设良好环境

为加强人才培养力度,载体单位积极搭建科研学术平台,创造有利于科研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机遇,打造有助于人才成长的依托载体和环境。

首先,与高校双向培养,共建科研基地。小高地重视与高校交流合作,积极与高校联合办学,共建科研基地,培养高级人才。先后与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艺术学院联合设立“考古学与博物馆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等专业硕士点。与四川大学、中山大学、武汉纺织大学等6所重点院校共建教学科研基地。加强与高校的共建合作,将为小高地人才在学术交流、项目合作和继续教育方面提供助力,为人才队伍建设增添新的活力。

第二,建设科研平台,优化科研环境。小高地建成区内首个设施完善、设备先进的纺织品保护修复实验室,属全国首创。经持续努力和打造,该实验室已进入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培育名单。实验室的完善和发展将为广西文博行业进行各项科学实验提供良好平台,为跻身国家文物局重点实验室打下良好基础。小高地正在建设的中国铜鼓文化研究会、广西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广西民族文化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为人才成长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将为中青年骨干人才学习研究和长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第三,实施创新计划,培养青年人才。小高地推进的“青年创新计划”着眼于青年人才后续培养和可持续发展,是载体单位立足于人才小高地在人才培养形式上的一个创新。该计划重点支持年轻专业人员在自然遗产基础科学问题以及自然遗产保护与利用、成果推广和科学普及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对自然遗产研究领域青年人才培养有着重大意义。

三、依托项目载体,创新学术成果,聚拢和培养人才

小高地以科研项目为载体,坚持以业务研究带队伍,以业务研究促成长,大胆选用中青年骨干作为项目带头人,通过项目实践,锻炼和培养人才。实行项目制以来,设立海上丝绸之路、茶马古道、早期人类起源与演化、花山岩画研究、铜鼓文化研究、民族生态博物馆研究、广西中生代以来古生物与现代生物多样性研究、传统戏曲传承人群体的传承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等重点课题9项,开设其他科研课题11项,以学术带头人为指导,青年骨干为具体负责人的模式开展工作,带动人才队伍成长。在小高地项目载体的带动下,科研人员共290余篇(其中SCI论文16篇,国际论文7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30篇),出版著作、论文集、调查报告、科普读物等31部,科研成果取得质与量的提高。

小高地秉承“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理念,以项目形式引入国内外权威专家加入课题研究,为小高地发展聚拢人才并提供外力支持。通过项目载体模式,小高地在短时间内引进国内外专家教授20余人,包括法国科学研究中心(CNRS)著名古生物学家Eric Buffetaut博士、瑞士苏黎世大学民族学研究所高级研究员Ingo Nentwig(南因果)博士、美国亚历桑那州立大学William Nitsky(倪威亮)博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徐星博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弥曼博士、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史恭乐博士等知名专家。柔性引进高级专家是小高地外来智力支持的重要力量,对促进小高地人才培养和提高科研学术水平起到巨大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广西文化及自然遗产保护与利用人才小高地在建设和实践过程中,始终致力于提高人才队伍培养和建设水平。未来,我们将不断探索,力争突破,实现小高地人才聚集效应,为推动广西经济文化大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广西文化及自然遗产保护与利用人才小高地供稿)

上一篇:构建非公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对策建议 下一篇:率团访问台湾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