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汉语非谓形容词研究的焦点

时间:2022-08-17 08:25:26

试论汉语非谓形容词研究的焦点

摘 要:关于汉语非谓形容词的归属及其语法功能学界一直存在着争议,本文就学界对汉语非谓语形词的研究做了简要概述,并阐释了非谓形容词研究的两个焦点问题,即它的归属问题和语法功能问题。

关键词:汉语非谓形容词 归属 语法功能

人类进入21世纪,随着现代科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汉语中产生了大量的表示事物属性的词,如“高职、中职、重点、第一批、公办”等多用于文化教育,“国际、吞吐量、多元化、一期、巨资”等多用于经济建设,“良性、阳性、晚期、单细胞”等多用于医药卫生,但它们的词性以及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难以定性。

一、非谓形容词归属的研究焦点

有不少学者对于非谓形容词的词性做了探讨,概括起来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是吕叔湘、饶长溶主张的“非谓形容词”划入形容词里。 因为它不能充当谓语,所以称为“非谓形容词”,把它作为形容词的一个次类与“性质形容词”、“状态形容词”、“谓词性形容词”等归入形容词这个大类面里。大多数学者如李字明、邢福义、韩玉国等采用了这种方法,把它归入形容词,因为它离形容词最近,很容易转变成一般形容词。

第二种观点是熙主张的“区别词”,并其划出形容词范围。现代汉语教材(黄、廖版)采用了熙的方法。李宇明的主张与熙相似,但他是将“非谓形容词”单独列为一个词类。他把非谓形容词与一般形容词、名词、动词放在空间、程度、时间三个维度上进行考察,结果发现非谓形容词与一般形容词、名词、动词差别很大,于是把它归为独立的一个词类。

二、非谓形容词语法功能的研究焦点

非谓形容词语法功能的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它与谓词性形容词的区别、与名词之间的功能转换两方面。

(一) 非谓形容词与谓词性形容词的区别

1. 吕叔湘、饶长溶在《试论非谓形容词》中总结了“非谓形容词”的六个特点,其中提到了“不能作谓语”、和“ 不能在前边加“不”或“很”(指不受副词修饰)。非谓形容词与谓词性形容词的特征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能否作谓语的情况。非谓形容词一般不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谓词性形容词一般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比如,“这辆车的速度很慢”和“这辆车的速度很慢性”对比,可以看出“慢”可以作谓语,是谓词性形容词,而“慢性”不能作谓语,是非谓形容词。随着社会及语言的发展,也出现“非谓形容词”作主语、谓语的现象,如,“全球化是当今的趋势。”“全球化”本来是非谓语形容词,但在这里是作句子的主语。再如,“他的手机很高级。”,“高级”在这里作谓语。

(2)能否受副词修饰的情况。非谓形容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谓词性形容词大都能受副词修饰。比如,可以说“不慢,很慢,特别慢”,不能说“不慢性,很慢性,特别慢性”。

(3)能否重叠的情况。非谓形容词一般不能重叠,谓词性形容词可以重叠。比如,可以说“红红火火、高高兴兴”、不能说“优质优质或优优质质、单项单项或单单项项”。

2.“非谓形容词”具有定位性,而“谓词性形容词”具有自由性。“谓词性形容词”跟一般的名词、动词一样,都能够自由地运用,可以作谓语、定语、状语、补语,有时也可以作主语、宾语。

如:快乐是生活的主旋律。(“快乐”作主语)

他很快乐。(“快乐作谓语”)

心里充满快乐。(“快乐”作宾语)

快乐的小孩(“快乐”作定语)

玩得很快乐(“快乐”作补语)

“非谓形容词”在句法结构中一般固定在某一个位置上,作定语修饰名词或可以加“的”,用在“是”字后面。如,“私营企业(企业是私营的。)、智能手机(手机是智能的)、家用电器(电器是家用的)”。

(二)非谓形容词与名词之间的功能转换

通过对名词和非谓形容词的句法功能分析对比,可以发现,通常情况下二者均不能作谓语,都不受程度副词修饰,都能修饰名词作定语。不同的是名词还可以作主语、宾语,受定语修饰。就是这两种差异如此大的词类,却偏偏在实际运用中发生功能的转换。

通常情况下,不稳定的名词有活用、兼类或转类的现象发生。比如,“橡胶鞋底”中的“橡胶”,单看是属于名词一类的,在这里是“鞋底”的制作材料,在“两双橡胶鞋底”里“两双”修饰的是“鞋底”而不是“橡胶”。这个时候“橡胶”这个名词便转换成了非谓形容词。

反言之,因为很多非谓形容词本身是来源于名词的功能衰减,所以当处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其原来的功能被激活了就转换成原来的名词了。这种现象并非不符合语法化的发展规律,这些处于名词边缘范畴的词,只要具备了一定的语言环境,就会转换成原来的词类。

另外,这里要区别一下具有不同义项的同一个词,如“长途、电”。“长途旅行”,中“长途”表示“距离长的”之意,是非谓形容词。“长途汽车、家乡打来的长途、跑长途”中的“长途”用作名词。“电饭煲、电热毯、电吹风”中“电”表示“动力来源”之意,是非谓形容词。在“闪电、正电、负电”中表示“一种自然现象,一种能量”之意时,是名词。这些词是同形的两个词,不能把它当作非谓形容词与名词之间功能的转换来看。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非谓形容词看似是一个异类词,但却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相信随着语言的发展,非谓形容词的内部系统必将越来越稳定,人们对于它的研究也会更加深入。

参考文献

[1]吕叔湘,饶长容.试论非谓形容词.中国语文,1981,(2)

[2]熙.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1956

[3]熙.语法讲义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4]吕叔湘.吕叔湘文集第二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5]胡名扬.词类问题考察.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l996

[6]李宇明.非谓形容词的词类地位.中国语文,1996,(1).

[7]韩玉国. 现代汉语形容词的句法功能及再分类.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2).

[8]郭锐. 现代汉语词类研究.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上一篇:浅谈汉字在标志设计中的创意与应用 下一篇:应用能力培养导向的C语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