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质之痛,育人之殇

时间:2022-05-19 05:08:17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珠海市某学校举办冬季运动会,在跑步项目中,因为体质问题,“12月6日,3名学生晕厥;12月7日,有9名学生晕厥”。

类似报道还有很多。毋庸讳言,“体质不强”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客观事实。正如“2010国民体质监测”所揭示的那样:大学生的耐力、速度、爆发力、力量素质继续出现下降,中小学超重与肥胖检出率不断增加,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持续增高且出现低龄化倾向。

这不能不让人担心起承载发展人、生成人使命的教育来。我们的教育,是要“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只会在各种学科竞赛中摘金夺银,但“行动处似弱柳扶风”的孱弱书生。事实再一次向我们敲响警钟,我们正走在危险路上。教育必须承担起应有的责任,“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不能眼睁睁看着学生体质滑坡。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学生体质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发展,也关系着一个民族的未来。由一群缺少强健体质的学生负担建设创新型国家、复兴中华民族的使命,是让人心头打鼓的。

增强体质,体育之责。体育旨在培养健康而富有活力的人,体育课是充满活力的人的实践,也是引导人走向美好和完善的实践。可是现实中,一些学校“一切为了分数”,体育课不仅被排在所谓的“主科”之外,而且常常被人为地挤占,甚至有的学校以“为了学生的安全”为由排斥体育课。这正如杜威所说:“为了成人生活的造诣,而不管儿童的能力与需要,是一种自杀的政策。”

要改变这种尴尬局面,第一,要保障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把一小时锻炼作为刚性要求,切实加强监督检查力度,加强工作评估,对不能保证和落实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学校将在各种评先评优活动中实行“一票否决”,同时启动相关问责机制;第二,要建立和完善学校体育工作保障机制,如改善学校体育场地、器材,加强专职体育教师配备等;第三,要加强对学生引导,因地制宜开展体育锻炼,让学生在运动中体验快乐,回归体育课的完整性与生命性。

诚然,增强学生体质,单靠在学校上几节体育课是不行的。我们必须真正转变教育观念,不断追问教育的“真精神”,不要为了分数丢了健康;同时,社会、学校、家庭联袂营造一个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大环境,“我运动,我快乐”。唯此,“体质之痛”才能解决,教育的终极目的才能达成。

上一篇:因为我们彼此都没放弃 下一篇:最好的一次经济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