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精心设疑,启迪学生思维

时间:2022-08-17 04:34:31

小学数学精心设疑,启迪学生思维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即思维活动的教学,也就是在数学教学中,在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怎样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精心设疑,养成良好思维品质是教改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小学生数学精心设疑,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关键词]小学数学 设疑 启迪思维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即思维活动的教学,也就是在数学教学中,在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怎样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精心设疑,养成良好思维品质是教改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小学生数学精心设疑,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1在设计关键问题时要抓住关键、突出重点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提出的问题有的是核心问题,有的不是。重点问题往往可以使教学活动达到高潮。为此,教师要善于分析和挖掘教学内容中对学生的发展最具价值的内容,抓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设计好重点问题。在教材重点处提问,重点就会突破,在教材的难点处提问,难点就会突破。例如:学习《生活中的搭配问题》一课时,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贝贝一家要到恐龙谷游玩,她准备了3件上装和2件下装。贝贝要怎样穿才最漂亮?她可以有几种穿法?问题一提出,极大的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马上按活动要求开始了合作探究,很快得出结论:3件上装和2件下装一共有6种搭配方法。接着出示这样一个问题:2种饮料、3种点心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3种饮料、4种点心呢?通过一系列巧妙的提问,学生不仅自己回答了问题,还加深了对搭配问题的理解。以此为基础,后面的重点和难点就会迎刃而解。

2抓知识的内在联系设疑

数学知识内在联系十分紧密,每个新知识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而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它们内在的共同因素为学生掌握新知识架起了桥梁,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充分利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促使学生由此及彼,由未知转化为已知。例如:在三年级下册教学数学广角――生活中的数学时,活动之一:师问:用三张数字卡片3、7、9摆出不同的三位数,能摆几个?动手摆一摆。(学生动手摆一摆。)生:能摆6个。师:为什么这三张卡片能摆出6个不同的三位数?生:因为卡片上的数字不同,每一个数字与其它两个数字可以组成两个不同的三位数。师:说说看都组成了哪些数?生:379、397、739、793、937、973。师:同学们真行!如果是换成3、0、9能摆出几个不同的三位数?立即有学生回答,生A:6个。生B:4个。师:为什么是6个?为什么是4个?动手摆一摆。(学生摆一摆后,)师:现在请摆得4个的同学把你摆的数字读给我们听。生:309、390、903、930。师:请刚才认为可以摆6个数的同学把你摆的数字读给我们听。生:只能摆4个数字。师:为什么?你有什么发现?生:0不能放在百位上。师:0为什么不能放在百位上?生:因为这里的百位是最高位,0不能放在最高位。师:0为什么不能放在最高位?通过以上的教学提问设计,学生在不停的思考和实践中学习,既弄清了本节课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索能力。

3利用悬念设疑

所谓悬念,就是教师要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所提问题有关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思维的热情和情趣。例如:教学时有意搜集或编制一些学生易犯而又意识不到的错误方法和结论,使学生的思维产生错与对之间的交叉冲突和悬念,进而引导学生找出致误原因,克服思维定势。如:我在教学四则混合运算时,出示了一道容易出错的复习题:36-36÷3。许多学生的计算步骤如下:36-36÷3=0÷3=0。造成计算错误的原因是因为强信息“36-36”削弱了计算顺序这一信息,造成了计算的差错。而只有个别学生的计算步骤是:36-36÷3=36-12=24。出现这两种情况,正在我的意料之中。我顺水推舟,把这两种计算过程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讨论这两种计算哪种正确。顿时,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第一种解答正确,有的说第二种解答正确。学生们个个情绪高涨、兴趣盎然,我顺势引入新课:“到底哪种解答方法正确呢?我们学习四则混合运算后,就知道答案了。”接着开始讲授新课,教学效果很好。实践证明,有目的地设计一些容易做错的题目,展示错误,造成“悬念”,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习的主动性。

4精心设计教学、引导学生自觉联系生活实际去观察思考和探索

首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课堂的引入,积极创造生活情境,在导语上就要注重新颖别致,使数学和生活有机结合。一个新鲜、精彩的课堂会是吸引学生兴趣的关键,能让学生有更多的热情学习数学。激发学生的兴趣,方法有很多,众多老师已经做出了很详尽的论述,如:故事激趣、做游戏、进行竞赛、多方鼓励等方法。建立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其次数学教学必须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那么,如何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呢?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觉联系生活实际去观察思考和探索。要充分利用好现有教材中与实际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的内容,扎扎实实地进行教学。如:在教学千克的认识时,首先拿出鸡蛋和一包盐,让学生估量哪个质量更重、更多?学生只要将两个物品在手里掂一掂,就知道孰轻孰重。可是,要学生准确地说出鸡蛋的重量,学生们就犯难了。因为学生们本身缺少生活经验,对质量的单位毫无概念,他们也就开始胡乱猜测了,有的认为是五千克,有的说是五斤,有的说是一斤,答案千千万万,有了分歧,甚至有的学生已经开始在课上争辩了。这个时候,我就告诉孩子们要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用科学的方法测量。这就引出了教学的内容和重点――天平和千克。在这种情境创设赋予生活化的数学问题,既实用又有趣,更利于促进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和利用,使之主动构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上一篇:浅谈小班幼儿入园的焦虑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如何让数学作业成为学生学习、创造、游戏的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