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人文环境下的生态课堂

时间:2022-08-17 04:17:29

构建人文环境下的生态课堂

岭南路小学是邯郸市复兴区实验小学,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积淀了厚重的校园文化。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越来越趋向于功利化和实用化,逐渐偏离了科学的人文价值,偏离了人的主体地位。现实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人文精神的培养势在必行。

我们对学校的发展路径进行了重新的梳理。在充分挖掘学校文化底蕴的基础上,我们将各种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分析,围绕着“以文化人,以爱育人”的理念,将人文教育确定为我校未来办学所追求的目标,并细化为环境人本化、管理人性化、课堂生命化、活动生活化四个板块加以实施。我们将课堂生命化作为突破口,以立足发展,打造高效的教学文化为策略,开展了人文教育环境下生态课堂的研究,目的是让课堂焕发生命力,并以此为龙头,全面推进校本革命,构建人文校园。

一、“人文化”的课堂教学理念

生态化课堂是以生命为本的课堂,本着这一理念,我们组织教师学习讨论,达成共识,认为我们的课堂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灵感受,注重学生的潜能开发,鼓励学生的个性张扬。因此,我们不仅仅是要构建一种教学模式,更重要的是要弘扬一种教育理念,实践一种教育思想。它应该基于生命,顺遂生命,成全生命。为此,我们采用多种方式,引导教师的学、思、行,深刻理解课堂生命化的内涵,从理论层面反复探讨,总结出促进教师成长的六个勤于:勤于更新先进教学理念;勤于积淀丰厚文化底蕴;勤于研读文本精心预设;勤于交流碰撞思维火花;勤于反思自己所得所思;勤于提升自身精神生命。

促进学生成长的六个善于:善于发现学生闪光亮点;善于倾听学生真实声音;善于捕捉学生奇思妙想;善于唤醒学生创新激情;善于关注学生心灵感受;善于启迪学生生命智慧。

自从我们的老师注重了这种“人文化”的包容和点化,学生更加自尊自信了,这正是生态课堂所期待的。

二、“以学定教”的课堂学习

理念的更新使课堂环境得到优化。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将视角伸向技术层面。从改变课堂关注点入手,组织教师将课堂生命化理念与我校传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模式相结合,利用导学案引领、小组学习互补的方式来以学定教,把焦点转移到学生身上。

1.导学案设置

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它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影响着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因此,加强导学案的编写指导和使用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为确保编写质量,我们基本按四个步骤进行操作。

第一步:形成草案。教师个人精心研读文本,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独特理解,编写个性化的导学案。

第二步:形成初案。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交流草案,相互探讨、取长补短,逐步完成本组的导学案。

第三步:形成通案。初案完成后,年级学科组抽一人试讲,全组根据试讲教师的使用情况,进一步验证共同的导学案。

第四步:形成定案。抽样实践后,年级学科组根据课堂反馈,以及试讲教师的反思,及时调整、修改,形成正式导学案。

所有导学案将电子文稿发送到导学案管理专用邮箱,纸质文稿和电子文稿由专人统一保管。如果需要上示范课,执教教师还可以将定案继续打磨,直至形成精案。

2.学习性小组建设

小组合作是一种自学方式。针对中高年级大班额小空间的现实情况,我们采取合并拼组的方式节省空间,将两人单元改变成四人单元,前后两排自然结为八人大组。后来,发现学生进出不便,便重新调整,将书桌竖排,形成长龙,每个学生都有自我活动的空间。学生可根据学情灵活结组,或微型(2人),或中型(4人),或大型(8人),由大组长、小组长对组员实施三步培训:(1)明确组员职责。(2)确定学习目标。(3)培养合作技能。各班可以自主进行优良差生的搭配,方便灵活。

三、“3S多元自组”教学模式

我们以“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为主旨,开展不同层面的同研一节课系列活动。主要通过阶段性的不同课型来完成。第一阶段是专题研讨示范课。先请一个优秀教师做示范,起到引领作用。第二个阶段是教师过关课。有了示范引领之后必须人人过关,全体参与。第三个阶段是问题诊断课。目的是以问题为资源,实施行动研究,使生态课堂渐趋完善。第四个阶段是教研组精品课。实际上是组织教师采用团队互助的方式,总结提升前期的课堂实践。经过反复的实践,逐步形成了生命化课堂3S多元自组模式。这一模式是各科教学的基本模式,它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能达到生命化课堂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各学科可以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和教学需要拓展、生发、变通,进行灵活调控,创新方法。

“3S多元自组模式”中的“3”,指的是任何课堂教学中都必不可少的三个最基本的教学环节。它们是对整个教学活动的归纳和整理。

第一环节是巧设情景,激趣引思。此环节属于情景导入阶段,通过创设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和生活实际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营造出轻松平等的氛围,学生经过对所创情景的观察交流,发现问题,引发思考,于无形中引入新课,体现生命化课堂自然和谐的理念。

第二环节是自主互动、探究新知。此环节属于新知探究阶段,是本教学模式的主环节,利用这一环节,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并充分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亲历知识发生的过程,体验自我探究的乐趣,解决问题的幸福。通过这一环节,展现生命化课堂教育无痕的理念。

第三环节是应用拓展、反思交流。此环节属于应用反馈阶段,目的是通过有梯度的练习,巩固学生对新知的掌握,并能灵活应用和引申拓展,使知识内化形成能力,并经过及时的反思交流,使师生共同体会成功的快乐,通过这一环节,展现生命化课堂教学相长的理念。

“S”是师、生、生命化三个词语的首字母,体现的是生命化课堂尊重生命,使师生幸福和谐的理念。它的核心要素是生命化课堂关注学生的六个善于。

“多元自组”是指将定向、对话、质疑、探究、展示、整理、巩固、拓展、提升、反思等多种教学元素,根据学科和学生特点以及课堂教学需要进行灵活组合。

生命化课堂“3S多元自组”模式,每一环节都要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灵感受,尊重生命的生成性和创造性,处处体现生命化课堂师生相伴幸福成长的理念。

四、“点、线、面、体”的

课堂评价改革

为了促进课堂教学改革进程,保证课堂生命化理念的落实,学校在评价方面也进行了的改革,除了制定《课堂生命化自主学习评价标准》之外,还总结归纳出课堂生命化点、线、面、体评价元素。抓住课堂教学的“四点、四线、四面、一体”重新细化了评价的角度。“四点”为:重点、难点、生成点、创新点,属于学生与课程的维度;“四线”为:知识线、技能线、情智线、拓展线,属于学生与导学的维度;“四面”为:参与面、关注面、质疑面、提升面,属于学生与课堂的维度。“一体”为宏观化的整体,属于学生与整个教育环境的维度。它所关注的视角不仅仅是课堂上学生的外在状态,关注更多的是学生发展、精神成长的内化状态,丰厚了师生对生命化课堂的体验。

另外,我们还开展了赏识性赞誉征集活动,提倡教师对学生、学生对学生、学生对自身的赏识性、激励性评价。两年来,我们边学习,边实践,始终切合实际,遵循一个原则:选择小的切入点,求实求稳。通过尝试――推广――创新,使课堂生命化这个点,带动了“人文化”教育环境的构建,达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生态化课堂的构建,培养了一大批具有人文情怀的优秀教师,他们在获得专业发展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精神价值。教育专家叶澜说过:“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由此看来,追求生命化,不仅仅是构建生态课堂的核心任务,也是我们打造人文校园的核心任务。让教育成全每一个生命,将会成为我们岭南教育人孜孜不倦的毕生追求!

【贾维秀,河北省邯郸市复兴区岭南路小学校长,小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

上一篇:“三推一训一反馈”的养习教育活动模式 下一篇:责任教育的“五体”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