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对原发性高血压大鼠胰岛素瘦素及内皮素的影响

时间:2022-08-17 02:42:14

肥胖对原发性高血压大鼠胰岛素瘦素及内皮素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肥胖对高血压大鼠血清胰岛素、瘦素及血浆内皮素的影响。方法:将原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随机分为两组(普通饲料组和营养饲料组),再从营养饲料组肥胖大鼠中随机挑选两组,即模型组和空白组(继续喂养30天),观察普通饲料组(非肥胖大鼠)、模型组和空白组三组间Lee's指数、血脂、血糖、胰岛素、瘦素、内皮素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的变化。结果:普食组血糖明显低于模型组(P

关键词:高血压;胰岛素;瘦素;肥胖;内皮素

中图分类号:R151.1; 11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7)11-2313-03

肥胖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已属定论,Fram-ingham研究中心调查研究表明超过理想体重20%或更多的人,发生高血压的机会是常人的10倍。但肥胖导致血压升高的内在机制仍不清楚,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实验动物:原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雄性,6周龄,体重140g~160g,由上海市高血压病研究所提供。

实验试剂:(1)瘦素放射免疫检测试剂盒:购自北京福瑞生物工程公司。(2)胰岛素放射免疫检测试剂盒:购自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同位素研究所。(3)血脂和血糖试剂盒:购自宁波市慈城生化试剂厂。

1.2 实验方法

1.2.1 饲料配伍普通饲料:实验鼠全价饲料(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研制,执行标准:GB4924-2001)。营养饲料:普通饲料60%、猪油12%、蔗糖5%、奶粉5%、花生5%、鸡蛋10%、麻油1%、食盐2%(由浙江省药检所动物中心制作)。

1.2.2 动物模型(1)原发性高血压大鼠(SHR)54只,随机分为2组:普通饲料组(普食组6只),饲以普通饲料,自由饮食摄水90天处理;营养饲料组48只,饲以营养饲料,自由饮食摄水90天。(2)模型标准:营养饲料组中体重超过普食组平均体重20%的大鼠即为肥胖高血压大鼠模型。

1.2.3 动物模型分组情况造模期(90d)结束时将获得的部分动物模型(剩余的做相关实验)随机分入以下几组:模型组,肥胖高血压大鼠模型5只,造模结束时处理;空白组,模型5只,采用营养饲料自由饮食摄水30天,进行相关检测。

1.3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1)lees指数:用精度为0.1g的电子天平定时称重,同时测量大鼠鼻尖至的长度(Cm),造模期间每周1次,计算lees指数=体重(g)×103/身长(cm)。(2)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3)空腹血糖:采用葡萄糖氧化酶GOD法测定空腹血糖。(4)胰岛素和瘦素:采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法测定空腹血清胰岛素、瘦素及血浆内皮素。(5)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按李光伟等引入的方法。ISI为空腹血糖(FBG)与空腹胰岛素(FINS)乘积的倒数,因其呈非正态分布,故分析时取其自然对数。

1.4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LSD方法)。

2 实验结果

2.1 最终体重和lees指数

普食组体重和Lees指数显著低于模型组和空白组(P

2.2 血脂的组间比较

2.2.1 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各组之间的差异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2。

2.2.2 甘油三酯(TG)由表2可见,空白组TG比普食组明显升高(P0.05)。这提示长期喂养本营养饲料可以导致TG升高。

2.3 血糖(Glu)胰岛素(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的组间比较

2.3.1 血糖(Glu)普食组Glu明显低于模型组(p

2.3.2 胰岛素(Ins)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普食组lns显著低于模型组和空白组(P

2.4 瘦素及内皮素的组间比较

模型组和空白组大鼠血清瘦素水平显著高于普食组(P

3 分析与讨论

胰岛素抵抗(IR)是指必须以高于正常的血胰岛素释放水平来维持正常的糖耐量,表示机体组织对胰岛素处理葡萄糖的能力减退。由本实验结果可知,肥胖高血压大鼠模型存在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降低的现象。提示肥胖可以诱导原发性高血压大鼠出现胰岛素抵抗。这与大量临床相关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相一致。关于含脂肪较多的饲料诱导肥胖大鼠出现IR的原因和机制尚不清楚,何晓烨等研究认为IR的出现可能与这种饲料造成细胞膜胰岛素受体结合力下降,导致胰岛素敏感性下降有关。由本实验可以看出,胰岛素抵抗发生过程中瘦素的参与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胰岛素对脂质代谢的作用主要为促进脂肪合成和抑制脂肪分解,瘦素对脂肪的分解作用本身就已造成了IR,当然瘦素对胰岛素还有其它的一些拮抗作用。在对大鼠脂肪细胞的体外实验中可见,瘦素有削弱胰岛素的葡萄糖转运、蛋白激酶A激活和蛋白质合成等多种作用。由此亦知,IR发生直接导致血脂代谢的紊乱。

内皮素(ET)是迄今发现的最强的收缩血管物质,它通过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参与并促进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除了直接收缩血管外,还能促进其他缩血管物质产生,如血管加压素、儿茶酚胺、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由本实验可知,肥胖高血压大鼠内皮素显著升高,推测其升高与胰岛素抵抗有关。多项研究认为,高胰岛素血症可以促使交感神经系统亢进、增加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及细胞内钠和钙的蓄积、增强数种缩血管物质(去甲肾上腺素、内皮素一1、KC1和血管紧张素Ⅱ等)的活性和抑制扩血管物质(NO、前列腺环素和前列腺素E2等)的生成。前期实验已经证实,伴有肥胖症的高血压大鼠血压明显上升,并会引起血管内皮增厚等病变,本实验进一步证实这些改变与内皮素分泌增加密切相关。

综上可知,肥胖症可以致使高血压病向代谢综合征转变,胰岛素、瘦素及内皮素的异常在病情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意义,胰岛素抵抗是其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因此,临床上对于肥胖型高血压患者应首选对胰岛素敏感性及糖耐量有益的药物,如ACEI或ARB;其次可以选择对胰岛素敏感性及糖耐量影响较小的药物,如钙拮抗剂;而对于β-阻滞剂或利尿剂等对胰岛素敏感性及糖代谢负面影响较大的药物应该权衡使用。

上一篇:生脉解毒通络胶囊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ECM积聚... 下一篇:益气活血排石饮防治大鼠肾结石作用机制的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