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中医诊治策略

时间:2022-08-17 02:17:06

慢阻肺中医诊治策略

经过几千年的临床实践,对慢性咳喘的治疗,传统医学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治疗方案。根据病情的缓急及严重程度分为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急性发作期,患者反复有咳嗽、咯痰,喘促多年,在短期内出现咳嗽,喘息加重,痰成脓性或黏液性,量明显增加或可伴有发热等表现;缓解期,患者咳嗽、咯痰、气短等症状稳定或症状轻微。主要是以肺脾肾三脏的亏虚而导致的正气虚弱为主,并兼有痰瘀等病理产物。

祖国传统医学的主要优势就是在于对全身整体机能的调节,在祛邪(外感六淫、痰、瘀)外出的同时,补固肺、脾、肾三脏之气,调摄全身机能。根据其病因、病机分析如下:

急性发作期

本证型多为在既往慢阻肺的基础上,兼且久病,素体正气亏虚,感受风寒、风热等邪气或内有痰热、痰湿所诱发,除表现咳嗽、喘促急性加重外,还可兼见痰液的色、量、质的急性变化或无力祛邪的表现,治疗上以祛邪为主。

风寒闭肺证

本证多由外感风寒,内闭肺气,引发宿疾而发。

主证:喘息,胸闷,咳嗽,痰多稀薄色白。

次证:头痛,鼻塞,恶寒,舌苔薄白而滑,脉浮紧。

治法:宣肺平喘,散寒止咳。

方药:麻黄汤加减。

组分为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等。喘重者加半夏、苏子等化痰利气平喘;寒痰阻肺,痰多清稀量多者加细辛、

生姜温肺化痰。

痰热蕴(浊遏)肺证

本证多由外感风热之邪或寒邪入里化热,炼液成痰或过食肥甘之品,化湿成痰或诱发“宿痰”而起。

主症:咳喘胸闷,喉中痰鸣,咯黄色黏稠痰或白色浊痰。

次症 :身热汗出,口渴,便干,尿黄,舌质红或偏红,苔黄腻或垢腻,脉弦滑数或弦滑。

治法:宣肺泄热,降逆平喘。

方药:越婢汤加半夏汤。

组分为麻黄、石膏、生姜、半夏、甘草、大枣,桑白皮等。痰黄如脓或有热腥味者加鱼腥草、金荞麦根、贝母、冬瓜仁清热化痰;胸闷咳逆,可配葶苈子、大黄泻肺通腑;痰热伤津伴有肺肾气阴两虚者,可配沙参、天冬、天花粉、百合等养阴生津,益肺补肾。

痰饮(湿)伏肺证

主症:咳喘胸闷,喉中痰鸣,咯白色泡沫或黏稀痰,较易咳出。

次症 :畏寒肢冷,口不渴。胸部胀满,闷塞,唇甲紫绀,舌质暗苔腻,脉弦滑。

治法:化痰祛瘀,泻肺平喘。

方药:痰多无喘或较轻者予三子养亲汤合二陈汤。痰多,喘促伴瘀者,以葶苈大枣泻肺汤合桂枝茯苓汤加减。痰量较少,咳不甚,喘促者可予射干麻黄汤。

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组分为陈皮、半夏、白芥子、莱菔子、苏子等。

葶苈大枣泻肺汤合桂枝茯苓汤

组分为葶苈子、大枣、桂枝、茯苓、丹皮、桃仁、芍药等。

射干麻黄汤

组分为射干、麻黄、细辛、紫苑、款冬花、半夏、五味子、生姜、大枣等。

兼见食少纳呆,腹胀腹泻,腰膝酸软者加白术、茯苓、桂枝等。

阳虚水泛

本证多由久病伤及肺脾肾三脏,水液代谢失常,水溢肌表,水气凌心所致。

主证 :面浮,下肢肿,甚则一身悉肿,尿少心悸,喘咳不能平卧,咯痰清稀。

次证 :腹满,怕冷,舌胖质暗,苔白腻,脉沉虚或结代。

治法:温阳化饮利水。

方药:真武汤合五苓散。

组分为附子、桂枝、白术、茯苓、猪苓、泽泻、甘草、生姜、白芍等。

喘脱

由于天气变化或吸入刺激性气体或情志异常而突然出现喘逆甚剧,张口抬肩,鼻翼扇动,端坐不能卧,稍动则喘剧欲绝,心慌动悸,烦躁不安,面青唇紫,汗出如珠,脉浮大无根,或见歇止,或模糊不清的喘脱症状。

治法:扶阳固脱,镇摄肾气。

方药:参附汤合黑锡丹。

缓解期

本证主要由于反复咳嗽、咯痰、喘促,致使肺脾肾三脏的正气亏虚、痰、瘀等病理产物的形成,而痰瘀更加加重了肺脾肾三脏的亏虚,本证以扶正为主,兼以祛邪。

肺气虚

主证:咳喘无力,气短不足以息。

次证:面色淡白或白,体倦乏力,动则气急,自汗,易与感冒,懒言或声音低怯,痰量多质清稀,脉虚无力。

治法:补肺固卫。

方药:补肺汤合玉屏风散加减。

组分为黄芪、白术、茯苓、甘草、防风、五味子、干姜、半夏、厚朴、陈皮等。

肺阴虚

主证:咳嗽无痰或少痰。

次证:形体消瘦,口咽干燥,午后潮热,五心烦热,盗汗,或痰中带血,声音嘶哑,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润肺养阴 化痰止咳。

方药:沙参麦冬汤。

组分为北沙参、麦冬、玉竹、天花粉、生扁豆、桑叶、甘草等。

肺脾气虚

主证:咳痰无力,喘息无力,痰多色白质稀,食少纳呆,食后脘腹胀满,大便溏薄。

次证:面色萎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神疲乏力,肌肉消瘦或四肢浮肿,舌淡嫩或有齿痕,苔白,脉缓弱。

治法:补肺益气 健脾化痰。

方药:六君子汤合补肺汤加减。

组分为党参、茯苓、甘草、陈皮、白术、半夏、黄芪等。

肾不纳气

主证:喘促,短气,呼多吸少,动则尤甚,腰膝酸软。

次证:神疲,自汗,声音低怯,面清肢冷,或面赤心烦,咽干口燥,舌淡苔白,脉虚浮无根或舌红,脉细数。

治法:补肾纳气。

方药: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加减。

组分为附子、桂枝、熟地、山药、茱萸、泽泻、茯苓、丹皮、人参、蛤蚧等。

肺肾亏虚

主证:气短呼多吸少动则尤甚、痰白黏量多、心悸自汗、腰酸腿软、咳而遗溺。

次证:气短乏力,舌质红或暗红,脉弱无力。

治法:补肺纳气,益肾平喘。

方药:补虚汤合参蛤散加减。

组分为黄芪、人参、茯苓、甘草、五味子、干姜、半夏、厚朴、陈皮、蛤蚧、桃仁、川芎、人参、水蛭等。

(作者每周二下午、周五上午有专家门诊)

慢阻肺的中医特色诊疗

冬病夏治

慢阻肺的发病特点之一就是多于季节变化或天气转凉发作,中医认为其基本病机为素体阳虚,无力祛寒于外,从而致使阴寒之气存于体内,每于季节变化或天气转凉时,外寒引发内寒而发作,慢阻肺“冬病夏治”就是借助盛夏的亢阳之气,辅之以温药之气,佐之以穴位的归经通络之效,达到祛寒于外,减轻慢阻肺的发作次数之目的,改善生活质量。

冬病夏治具体方法为于盛夏之节,以温阳散寒之中药,如麻黄(温里散寒宣肺平喘)、附子(补火助阳,温中补虚)、白芥子(温肺化痰,行气散结)等研成粉状,与生姜汁(宣散温中)调配成丸,敷帖于患者的定喘(止咳平喘,通宣理肺)、大椎(三阳督脉之会,外可流走于三阳,调节六阳经经气,壮全身之阳、固卫安营,保健强壮的要穴)、天突(止咳平喘,利气宣肺)、肺俞(宣肺理气),共行温肺、散寒、通络之效。

冬令膏方

冬令季节服用膏方调理慢阻肺,以增强体质,扶固正气,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根据患者症状,辨以阴阳气血寒热,肺脾肾三脏虚实,以黄芪、人参扶固正气、附子、巴戟天、仙灵脾、补骨脂等温阳补益脾肾,沙参、太子参、石斛、玉竹、麦冬养阴润肺,阿胶、大枣等补益气血为主,配以化痰止咳平喘活血等药,蜜炼收膏,冬令时节服用,以求固附正气之效。

上一篇:聚焦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一篇:血压的昼夜节律与心脑血管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