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泉:让诗歌与音乐相互交融

时间:2022-08-17 11:28:32

胡海泉:让诗歌与音乐相互交融

以《最美》《冷酷到底》等流行歌曲而蜚声乐坛的羽・泉音乐组合,让无数歌迷如痴如醉,它所拥有的人气指数和影响力,在大陆流行乐坛绝对称得上是数一数二的。而组合成员之一的胡海泉,很多人并不知晓他除了著名歌手的身份之外,还是一位诗人。

他10岁即发表诗歌处女作,中学时耕不辍。当高考结束,他向往的大学新闻系和他擦肩而过,在闷闷不乐中读完电大外贸专业之后,义无返顾地去了北京,毅然彻底投入到自己的音乐事业中去。

正像很多人所说,胡海泉的音乐作品中始终潜藏着忧郁浪漫的诗人气质,是的,这话不假,因为他对文学的热爱一直没放弃。他身上具备的浪漫主义色彩,也使得他音乐作品显得清新、明快、纯净。

谈起胡海泉今天所取得的成就,不得不提到他那个具有浓厚文学氛围的家庭,不得不提到他父亲,著名军旅诗人――胡世宗。2012年3月初春,因为一次诗歌活动,我北上辽宁抚顺。在欢迎晚宴上,我和胡世宗老师安排在一桌,邻座挨在一起。起初,我根本就没有把胡老师和胡海泉联系到一起,有人向胡老师询问起胡海泉的近况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荧屏和舞台上闪烁不息的明星,距我们如此之近。

时隔一年,因为这次访谈,我又一次想起了胡世宗老师,委托他转告胡海泉,希望他能够接受我们的独家专访。胡老师毕竟是军人出身,热情而认真地说,他没意见,我发去的访谈提纲他看过了,也打印出来,等春节胡海泉回沈方能得到准确答复。2013春节过后,我在上班的第二天,即得到尚在海南博鳌游览的胡老师的消息,告知我胡海泉的访谈已完成,是录音资料,并通过QQ很快传了过来。

因为支持与关怀,《延河》下半月和我个人将会把你们一一铭记在心。胡老师和胡海泉也是。

梦想,源自良好的家庭氛围

王琪:你好胡海泉!起初知道你的大名,是因为那首叫《最美》的歌曲,听起来令人沉醉其中,仿佛唱出了很多人的心声,有一股力量直击人心。你的音乐之路是怎样起步的?

胡海泉:在初中时代,我在家里开始练起了钢琴演奏,后来也慢慢进行诗歌创作,再后来因为喜欢流行音乐,尝试着把自己写的诗通过钢琴谱成旋律,这就是我最早音乐创作的开始。那么,真正的音乐之路是在我大学时代开启的,自己写了很多作品希望能发表,期望让更多人看到读到,于是有了去北京进一步学习制作音乐的机会。就在1996年, 我的“北漂”生涯才真正开始。

王琪:都说父母是最好的老师,那么,你眼里的父母是什么样的?

胡海泉:我生长在一个充满文学氛围、充满平等精神和民主气氛的家庭里,父母一向都很和蔼,很鼓励孩子做向往中喜欢做的事情,给孩子充分的思考和行动的自由。

王琪:从你的成长履历中发现,你上中学时很喜欢写作,而且也是受了你父亲胡世宗的影响。还记得当年他怎么引导你写诗的吗?

胡海泉:父亲没有在词句上和技巧上给我以指导或引导,更重要的是家庭氛围。在上幼儿园时,就口口教我背一些唐诗,这应该是我最早和诗歌结缘。晚上睡觉的时候,床头经常都放有诗集,翻看中外诗集成了我一种生活习惯。渐渐的,我就喜欢上了诗歌。

王琪:青年时代总是人生最美好的一段年华,你所经历的青少年觉得是压抑,还是相对张扬、自由一些呢?

胡海泉:我是七十年代出生的,在中国这样一个比较传统的教育体系里,主张用整齐划一,以统一的标准去衡量优劣,虽然这在学习时段是相对压抑的,但在青春期呢,因为喜欢文学、喜欢运动,其实还是相对自由和张扬一些,所以,我以为这是一个典型的形成双重性格的阶段。

北漂成就音乐之路

王琪:你大学读的是外贸管理专业,为什么后来会选择演唱事业作为你的艺术追求?

胡海泉:这是来自于对音乐创作和制作的喜爱,当初并没有想到做一名歌手。当年高考,没有取得更好的理想的成绩,也没有读到向往中的专业,但还是很顺利的学完了大学的外贸管理专业所有课程。但是自己心中执着的、喜好的还是音乐创作,所以,在大学毕业以后,我就去“北漂”学习音乐制作。

王琪:1996年离开优越的家庭环境,从沈阳起程决心去作“北漂”一族,是出于什么目的?

胡海泉:哦,这个问题刚才也提到了,出于心中对音乐的热爱,并没有想到将会投入到一种怎样的环境,而是只要有学习音乐和创作音乐的机会,我就不希望放弃,于是,就决定去了北京。

王琪:每年怀揣梦想去“北漂”的歌手和演艺界人士成千上万,但成功者寥寥无几。你肯定也遇到过不少挫折,有没有想到过回到父母身边?

胡海泉:所有的挫折其实在我当时看来,并不觉着都是挫折,而是建立了很多学习的机会。每次的挫折,或者说挫败感,同时也是能够让我积累更多经验的一种方式,从来没想过逃离,回到安乐窝去。

王琪:你和陈羽凡1998年当时组合,是出于一种什么情形下?巧合吗?为什么不走独唱的路子呢?

胡海泉: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免谈。

做最幸运的自己

王琪:你所了解的目前大陆流行音乐呈现一种怎样的态势?它与港台以及欧美流行音乐差距在哪里?

胡海泉:大陆流行音乐起步其实非常非常晚,只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时候,因为很多流行音乐的曲式、制作的流程和一些技术、器材的发展,都要学习欧美的流行音乐,所以它呈现的形式都是从最初的模仿,到后来的独创性。

那么,渐渐地到了近几年,大陆的流行音乐呈现更丰富、更能够表达自己和这个时代的中国内地的人文文化,和生活的状态。从音乐的制作水准差距来讲,是越来越小。从目前来看,大众流行的喜好相对来讲,还显得有些单一化,和比较直白化的这样一种趋势。而在音乐制作和理念上来讲,大陆的流行音乐其实已经不落后于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

王琪:相比于《冷酷到底》《热爱》《深呼吸》,你最喜欢哪一首?你觉得里面是否有诗性的东西存在呢?

胡海泉:我最喜欢的歌曲是我2000年发表的一首歌,叫做《叶子》。那首歌本身源于我之前的一首诗,题目就叫《叶子》,所以它的确是有诗性的存在,被它用相对诗化的思考和问答,去诠释我那个时候的价值观,也是我对人生的思考。

王琪:做了这么多年歌手,你认为自己遇到最幸运的人和事是什么?

胡海泉:我遇到最幸运的人和事?我认识我自己就是最幸运的人,能够把自己最想要的表达,把自己创作的、和无数人有共鸣的作品,带到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去表演,还能够遇到很多的音乐知己,得到喝彩和共鸣。这就是作为一名歌手,最幸运的事情。

向内心寻找生活的力量

王琪:相比于站在舞台,写诗是很寂寞、很孤独的事情,你觉得有一天你会离开诗歌,去专事音乐吗?

胡海泉:呵呵,这个问题可能误会了我的身份。诗歌创作是一种心灵记录,并不是我所谓的职业,我也不是一个职业诗人。

王琪:你对目前国内诗歌发展状态作何评价?认为发展趋向如何?

胡海泉:因为我不是专家,对诗坛的了解不多,也很少关注中国内地现在诗歌发展状态,所以我无法评价,我只能评价说诗歌源于心灵深处,当然,中国当下物欲消费主义盛行带来的全社会的浮躁还不可避免,等到这个周期过后,人的心灵自然而然就会从浮躁回归于沉静,去发掘内心的需求,那个时候,人们对诗会更有所需求,诗歌才会再繁荣。目前来讲,显得是冷寂的,被边缘化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王琪:有没有在演唱或音乐创作中,刻意去添加一些诗歌的元素呢?

胡海泉:文艺创作都是通的,歌词创作一定会有诗歌的元素在里面。至于演唱来讲,其实各人有各人的喜好和特色,因为我本人喜欢诗歌,所以我的个人气质和演唱或多或少的带有诗人的气质,这可能就所谓的诗歌元素,但我从未刻意去添加。

王琪:对自己写诗还有信心吗?在紧张繁忙的工作、演出之余,还有工夫拣起诗歌吗?

胡海泉:诗歌对我来讲,不是一个终极目标,或者是一个必须去完成的工作。它是很随性的习惯而已,所以拣起诗歌,并不属于专业范畴。对我来讲,就是希望用我的方式,用我的文字,记录下心灵深处的一个个感悟。至于说他是诗、散文还是歌词,其实根本不重要。

王琪:诗歌和流行音乐,你更喜欢哪一个?或者说觉得哪个对你更重要?

胡海泉:这个问题不好回答,一个是个人爱好,相对隐私的创作;一个是自己的事业,跟更多的人在共鸣。其实,创作的来源是生活,心灵思考,但是它呈现的方式和沟通的途径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很难讲我更喜欢哪个,哪个更重要。

王琪:2012年元月中旬,你的诗集《海泉的诗》和你父亲的长篇报告文学《泉・最美》正式出版以后,在北京和沈阳分别举行了隆重的签名售书仪式,听说现场歌迷和读者很热情啊,那一刻,你觉得作为一名诗人的感觉幸福吗?

胡海泉:能够出版诗集,主要是因为社会对我音乐创作和表达的认同,这是很幸运的,那么,当时获得歌迷和读者现场的一种表现,其实还主要来自于音乐的影响力。反过来讲,我觉得最好的幸福感,那么是通过我的诗集的出版和宣传,让更多的人关注诗,关注内心,向内心去寻找生活的力量。这个呢,算是我一个比较开心的事情。

不断传递正向价值观和正能量

王琪:作为国内为数不多、人气很旺的当红流行歌手加诗人,经常被掌声和鲜花包围,你认为自己是否需要在这个社会担当些什么?

胡海泉:无论是流行歌手还是诗人,其实作为一个社会人来讲,如果能够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话,一定要成正比地担当社会责任。在我看来,就是在我音乐创作中,我认为要传递正向的价值观和正能量。那么,除了音乐创作之外,在工作中、在社会公众身份中,肯定是希望多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和环保维护事业。这个对于歌手和诗人的身份虽然不是必须的,但是社会公益事业要当成另外一种事业来做。

王琪:可以看出,演唱占据了绝大部分生活空间,除此而外,还有别的兴趣爱好吗?

胡海泉:除过演唱,我还喜欢听音乐、踢足球,然后就是读书。

王琪:对于自己的演唱事业和诗歌创作,将来还有什么新的打算?

胡海泉:其实就是继续用心感受生活,创作出有更多人满意与共鸣的作品。诗歌创作,我更喜欢随缘、随行。我不想给自己太多在诗歌创作上的压力。

王琪:我们的《延河・绿色文学》由80后诗人马慧聪领衔主编,一直关注的是青年群体,关照的是人文和自然情怀,最后,想请你谈谈对“绿色、环保、生态” 的理解?

胡海泉:去年7月份,我去了北极,跟随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组织,做了探访,进行“保护环境”的考察活动,以帮助这个绿色和平组织。12月份,我作为爱虎使者,参与了世界自然基金会在东北的完达山林区自然保护项目。这是2012年我参加的两个比较重要的环保项目。在参加环保项目里面,其实我学到了很多环保知识,得到了更深入的了解,作为公众人物,去向社会发表环保理念和见解,推广环保意识的时候,才能会言之有物,有理有据,才会有说服力。那么参与其中,也会让我真正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关系,还能感受到大自然被人类文明破坏的恶果,在未来是不可想象的。其实,“绿色、环保、生态”这些不仅仅是一种口号,它关乎着所有人的未来。它不仅仅是某一撮人的事情,也不是某一个国家的事情,而是全人类的事情。

这次访谈非常轻松,非常惬意,主要得益于胡世宗老师和胡海泉,速度之快,配合之密切,是我几次访谈最顺利的一次。胡老师在我整理完这些文字之后,再次传至胡海泉手里,经过最终的修改、加工、确认,完成了这次访谈任务。

想多少人青春年少时期,一边做着文学梦,一边做着音乐梦,而最终坚持到底的为数不多,更多的人则消失于茫茫人海。胡海泉从1996年选择闯荡北京,再从1998年11月和陈羽凡组成的羽・泉组合成功签约滚石,以首张专辑《最美》一炮走红,到如今已走过了十六七个年头,而他光鲜亮丽的背后,又有几多不为人知的辛酸与伤痛?

文学滋养着胡海泉,而音乐又逐渐成为他的全部,正是这样相互交织、交融,砥砺出他执着、坚韧的品性,也激荡出上下跳跃、青春飞扬的生命音符。

无论在我们眼里,还是在我们心里,胡海泉,我们都唯愿你“最美”!

栏目责编 阎安 马慧聪

上一篇:曼陀罗花的秘密(下) 下一篇:良知何时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