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掌握谋篇布局的技巧

时间:2022-08-17 06:19:06

如何让学生掌握谋篇布局的技巧

作文的谋篇布局有很大的技艺性,我在教学中渗透了以下方法:

一、从文章的内部结构着手

任何一篇文章,只要有一贯到底的思路,一脉贯通的逻辑,它就必然有一缕贯穿的线索和脉络。学生写作时,精心布局其内部结构至关重要,它可以使文章结构严密,条理清晰,流畅贯通。

1.线索。线索是贯穿在整编文章中情节发展和思想感情发展的路线。这种情节线索和感情线索象链条一样,无形地联系着文章全部的人物、事件和景物,构成一个严谨的艺术整体。线索的安排方式:

①以文理为线索,如《大自然的语言》

②以人物为线索,如《孔乙已》

③以物为线索,如《羚羊木雕》

④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如《散步》

⑤以感情为线索,如《我的信念》《紫藤萝瀑布》

2.脉络。在写作中,因学生们往往会把线索和脉络混淆,其实脉络是作者观察、认识事物,思考问题时思维活动过程的路线.文章的脉络是作者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思维活动在文章中的再现,也是客观事物的规律性,条理性的辨证统一。即“脉络”是作者如何思索问题得出结果的过程,而“线索”是如何组织,体现思维结果的过程。脉络的自身特点:①条理性;②贯通性;③严谨性。

二、从文章的外部结构着手

1.层次和段落。层次和段落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层次着眼于思想内容的划分;段落侧重于文字表达的需要。一般地说,层次大于段落,即几个段落表达一个层次;但也有的时候,段落的划分恰好与层次一致,即“层次”等于“段落”。层次和段落是结构的重要内容,其划分是谋篇布局中的重要环节,必须认真对待。

2.过渡和照应。过渡和照应是使文章内容前后连贯的一种重要结构手段,谋篇布局要求结构严密,衔接自然,前后贯通,成为有机的整体,这就需要安排过渡和照应。过渡的安排有两种:

一是内容转换或事件转换、时间转换的交接转折处,要安排过渡。如鲁迅的《藤野先生》写“我”在东京的一段生活后,安排了一个过渡:“到别的地方看看,如何呢?”接着便自然提到仙台的情况。地点转换了,需安排过渡,这是很典型的例子。

二是表达方式和表现方法变动安排过渡。由记叙转为议论,或由抒情转为描写时,需要安排过渡。记叙事件采用倒叙转为插叙等等,也需安排过渡。如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由顺叙转入插叙时安排了这样一个过渡:“我的襟上有一朵粉红色的夹竹桃……”“夹竹桃是你爸爸种的……”由此从“我参加小学毕典礼的事件中插入回忆去医院探望生病的爸爸的事件,将顺叙和插叙自然紧密地联系起来。

照应的方式有两种:

一是结尾和开头相照应。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就在开头和结尾都用“我是脚步”来寓意“我”的内心感情段变化,开篇写我停住了脚步,结尾写“我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不觉加快了脚步”。意味深长。

二是正文和标题相照应。这种照应其目的在于点明主旨,突出中心,如藏克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正文与标题多次照应,文章的两个部分分别从正,反两个方面阐述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体现出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格和精神,主旨鲜明,铿锵有力。

上一篇:巧读精思提高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下一篇:打造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