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上肢长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

时间:2022-08-17 02:18:45

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上肢长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

摘要:目的:对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上肢长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9年6月至2012年12月间的上肢长骨干骨折患者126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石膏固定以及夹板联合石膏固定。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两组上肢长骨干骨折患者疾病情况均有改善,且石膏联合夹板组中患者的疾病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

结论:在对上肢长骨干骨折患者进行疾病治疗时,石膏联合夹板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更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内固定上肢长骨干骨折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176-02

上肢长骨干骨折疾病作为较为复杂的骨折类型之一,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因此应积极的给予患者相应的内固定治疗,而石膏固定以及石膏联合夹板固定治疗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1]。本文就此对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上肢长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09年6月至2012年12月间的上肢长骨干骨折患者84例,在经过常规的X线检查后确诊。其中车祸致伤患者39例,工业原因致伤患者21例,高处坠落致伤患者18例,其他原因骨折患者6例。在所有患者知情并且同意的基础上将其随机分为两组,石膏组以及石膏联合夹板组。

石膏组中有42例上肢长骨干骨折患者,年龄段在23岁至5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7.6±3.8)岁,男性患者为34例,女性患者为8例。石膏联合夹板组中有42例上肢长骨干骨折患者,年龄段在22岁至5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7.5±3.1)岁,男性患者为35例,女性患者为7例。两组上肢长骨干骨折患者的年龄、性别、致病原因、骨折部位、骨折类型以及骨折程度等方面情况均无显著性的差异,有一定的可比性。

1.2方法。在对所选的上肢长骨干骨折患者进行疾病治疗时,对石膏组中患者采取石膏固定,对石膏联合夹板组中患者采取石膏联合夹板固定治疗。在对患者进行小夹板加用石膏托外固定时,夹板则采用背侧、尺侧、掌侧以及桡侧夹板4块,其中以背侧和掌侧夹板为主,夹板上下两端各为患肢上下两段最大周径的七分之一,而夹板距离约为1cm,掌侧夹板的长度由患者的肘横纹至其腕横纹,桡侧夹板由患者的桡骨头至其桡骨茎突,而背侧夹板由患者的尺骨鹰嘴处至执掌关节或腕关节,尺侧夹板由患者肱骨内上踝下达其第5掌骨基底部,且超过腕关节。

于患者的掌骨和背骨间隙各置一块分骨垫,若患者的桡骨、尺骨双骨折于同一平面时,其分骨垫应占上下骨折各一半,若骨折线在不同平面时,其分骨垫应置于骨折线间,背侧分骨垫置于尺骨背面桡侧缘,而掌侧分骨垫置于尺侧屈腕肌腱与掌长肌之间。若患者的骨折出现侧方移位或成角移位现象,可按移动方向进行压垫的放置。在保持患者前臂中立位且肘屈为90度情况下,根据患者的肢体粗细以及长度进行石膏绷带宽度以及长度的选择,后进行石膏固定。在整复固定后,了解患者具体骨折对位情况,对患者的肤温、血运等情况进行观察,于患者骨折愈合中期进行石膏托拆除,后进行小夹板固定。

根据《中医病症诊断标准》对两组上肢长骨干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其中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标准为以下:①痊愈:解剖对位以及接近解剖复位,功能完成或已经基本恢复,连续性骨痂形成且愈合;②好转:患者骨折对位三分之一以上且对线满意;③无效:患者伤肢不愈合或出现畸形愈合情况,功能障碍较为明显。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痊愈与好转率之和。

1.3数据处理。采取SPSS18.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采取均数±标准差(X±S)及例数(n、%)表示数据,组间数据比较采取t检验以及X2检验。P

2结果

由表中数据可知,石膏组中有40例患者疾病治疗有效,占95.24%,而石膏联合夹板组中有42例患者疾病治疗有效,占100.00%,即两组上肢长骨干骨折患者的疾病情况均有一定的改善,且相对于石膏组,石膏联合夹板组中的上肢长骨干骨折患者的疾病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

3讨论

随着现今交通事故及工业事故发生概率的不断上升,由于各种原因而导致出现的骨折概率也越来越大。在上肢骨折疾病中,上肢长骨干骨折为其中较为复杂的一种,其包括粉碎性骨折、长斜形骨折以及螺旋形骨折等种类,其骨折程度以及移位情况均较为严重[2]。上肢长骨端骨折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因此应积极的对患者进行疾病治疗。

在对上肢长骨干骨折患者进行疾病治疗时,主要采取手术内固定治疗方式,而不同的内固定方式使得患者疾病临床疗效有一定的差异。在对上肢长骨干骨折患者采取内固定治疗时,临床上常用石膏固定以及石膏联合小夹板固定两种方式[3]。其中采取夹板固定,能够较好的适应人体的生理要求,透气性较好,可进行调节,从而有助于患者的早期锻炼。但由于夹板不超上下关节固定,因此在进行肌肉牵拉时易出现尺桡骨再移位情况。而石膏固定的塑形好,可超关节进行固定,能够较好的控制肘腕关节活动。但石膏缺乏弹性,对于侧方移位的固定较差。而采取夹板加用石膏托外固定治疗,能够有效的结合两种固定方式的优点,并且弥补了相互的缺点,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意义。

由本次试验可知,对上肢长骨干骨折患者进行固定时,可采取石膏固定以及石膏联合夹板固定,而采取石膏联合夹板固定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P

综上所述,在对上肢长骨干骨折患者进行疾病治疗时,采取石膏固定治疗以及石膏联合夹板固定治疗均能改善患者疾病情况,且石膏联合夹板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更为良好,有较好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5]。

参考文献

[1]喻林波,李晓文,欧春培等.不同内固定治疗上肢长骨干骨折的临床研究[J].河北医学,2013,19(6):897-899

[2]陈长青,丁真奇,郭林新等.钢板结合异体骨板治疗股骨干内固定术后再骨折[J].中国骨伤,2008,21(2):111-112

[3]周建军,张建良,雷维等.锁定钢板在骨折内固定物断裂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6):979-979

[4]王聪,郭嵘,周林生等.双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锁骨中外1/3处骨折体会[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2,12(1):88-89

[5]王勇,袁伟东,王天学等.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上肢长骨骨折[J].中国伤残医学,2009,17(3):21-22

上一篇:伴发抑郁、焦虑的心律失常患者睡眠与心律失常... 下一篇:种植体前牙修复后临床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