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患者的护理

时间:2022-08-17 01:21:28

【前言】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患者的护理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1.1 临床资料:本组250例,其中男132例,女118例,年龄35~80岁。其中冠状动脉造影165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85例,共植入支架53枚.248例患者术后无出血及其它并发症发生,术后3~7天出院。2例患者因提前自行拆除压迫的弹力绷带,导致局部血肿需重新压迫止血...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患者的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诊治的护理。方法:观察250例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诊治的患者的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结果:250例患者经术前的充分准备、手术过程中的精心护理及术后仔细的观察,其并发症可降低至最低限度。结论: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是一种简单、安全、并发症少、可重复的有效治疗措施,易被患者所接受。

关键词:冠状动脉介入诊治;经桡动脉穿刺;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425-01

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是一项微创诊治冠心病的非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冠状动脉介入诊治通常是采用经股动脉途径,但由于发生周围血管和出血并发症相对多见,而卧床休息时间亦较长,给病人带来许多不便.。近年来经桡动脉途径进行介入诊治在欧美和日本等国的开展逐渐增多,已成为冠状动脉介入诊治的主要路径之一[1]。该项技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易止血,易护理,并发症少,病人活动不受限,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节省住院费用等优点。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对250例病人经桡动脉途径进行介入诊治以来,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250例,其中男132例,女118例,年龄35~80岁。其中冠状动脉造影165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85例,共植入支架53枚.248例患者术后无出血及其它并发症发生,术后3~7天出院。2例患者因提前自行拆除压迫的弹力绷带,导致局部血肿需重新压迫止血。

1.2 方法:患者仰卧于手术床上,右上臂自然平伸外展30-50度,保持手心朝上摆放于专用臂托上,将手腕部适当垫起,并用绷带固定手掌于后伸位,以利于暴露穿刺部位。常规消毒铺巾,选桡骨茎突近端稍上方桡动脉搏动最强处为穿刺点,1%利多卡因局麻后,用桡动脉穿刺针进行穿刺, 穿刺成功后送入桡动脉配套导丝,沿导丝插入5F或6F桡动脉鞘管,随后鞘内注入硝酸甘油150-200ug肝素3000ug。选用5F或6F JR4导管行左右冠状动脉造影。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时,选6F指引导管,首次肝素剂量100IU/kg。以后手术每延长1小时追加1000IU,导引导丝操作、球囊推送及支架释放即完成。拔除鞘管止血, 拔除鞘管的同时局部垫1块小5cm×5cm纱布,并在穿刺点正上方压一个用一块小方纱折成的2cm×2cm纱布支点后用弹力绷带轻度加压交叉包扎1圈,再用弹力绷带稍施加压力环形包扎2圈,以包扎后仍可触及患者桡动脉搏动、术肢手指活动正常无麻木感为宜。

1.3 治疗效果:248例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患者术后无一例出现出血及其它并发症发生,术后3~7天出院。2例患者因提前自行拆除压迫的弹力绷带,导致局部血肿需重新压迫止血。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患者大多乐于接受,但由于患者不了解检查治疗过程,担心手术能否成功,出现紧张、焦虑等心理问题,由此可导致患者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因此,术前手术医师和责任护士共同对患者进行术前指导和健康教育育针对年龄、性别、职业、性格及文化程度等特点,讲解手术的方法、步骤、优点、安全性,讲解手术的目的 及意义、手术过程、术中可能出现的轻微不适及指导患者密切配合医生进行手术。消除患者及家属紧张恐惧的心理 , 增强对手术治疗的信心。本组病例经过医护人员的解释后,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诊治。

2.1.2 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协助患者完善各项检查如心电图、心脏B超、心脏正侧位片、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凝血功能、肝炎标志物、HIV抗体、定血型等。及时了解检查结果,发现问题报告医生。

2.1.3 术前常规进行Allen试验: Allen试验是检查桡、尺动脉侧支是否通常的方法。具体操作如下:(1)检查者用双手拇指同时按压右侧上肢桡动脉和尺动脉;(2)让患者用力反复握拳和张开数次至手掌变白;(3)停止对尺动脉的压迫,继续保持压迫桡动脉,观察手掌供血恢复情况,如果手掌颜色(表血液供应)在10s内恢复正常,表明尺、桡动脉侧肢循环良好,即为Allen试验阳性。可进行桡动脉穿刺;如果手掌供血未在10s内恢复正常,则提示尺、桡动脉侧肢循环不佳,不宜用桡动脉行介入诊治[2]。本组病例术前进行Allen试验,手掌供血均在10s内,恢复正常,Allen试验阳性。

2.1.4 穿刺部位准备:右前臂和手腕部清洁备皮,汗毛稀疏者可不备皮。嘱咐患者去除手表、手镯、戒指;同时腹股沟区域备皮,以防止桡动脉穿刺失败改行股动脉穿刺。备皮时动作要轻柔,慎防皮肤破损出血及增加感染机会。

2.1.5 遵医嘱做好碘过敏试验及手术前所用抗生素的皮试并做好记录;术前阿司匹林及波立维的服药量各达到300毫克;阿托伐他汀钙80毫克嚼碎口服,让它在胃内尽快吸收,迅速达到抗白小板凝集作用;对精神高度紧张者,术前常规给予镇静剂,有助于防止术中发生挠动脉痉挛。本组患者无一例发生桡动脉痉挛。

2.1.6 嘱患者术晨进食五六分饱即可,按要求更衣。训练患者有效的咳嗽,吸气、呼气和屏气动作,进入介入室前排空大小便。

2.2 术后护理

2.2.1 穿刺点的护理:密切观察包扎处有无渗血。周围有无肿胀,以及术肢指端循环情况。肢端血液循环观察指标有术侧肢体色泽,指湿,毛细管充盈试验,指腹张力等。如手指颜色由红润变为苍白,说明处于缺血状态,为动脉痉挛及栓塞引起;指温增高,指体由红润变成暗紫色,而后指温下降,但仍有毛细血管回充盈现象,且反应迅速,说明肢体静脉回流大部分障碍。但仍有少量回流,指腹张力明显增高,无毛细血管回流充盈现象,证明指体静脉回流障碍。患者回病房后如穿刺点无出血,弹力绷带压迫止血时间一般为6~8小时,如穿刺点渗血,应延长压迫时间。护士应严密观察局部血液循环,发现异常及时配合医生处理。本组患者未见血管循环障碍现象。

2.2.2 病情观察及护理

2.2.3 术后常规予心电监护,注意心律、心衰的变化,观察有无心律失常发生及ST段改变情况。监测血压,防止低血压发生。

2.2.4 经常询问病人有无胸闷、胸痛、出汗、心悸、气促等病状,一旦出现上述情况,立即向医生汇报及时处理,及时发现是否有心肌梗塞、血管急性闭塞,心包填塞等并发症的发生。

2.2.5 指导患者安静卧床休息,少量多次饮水,必要时配合医生进行水化治疗,以利于造影剂的排出,准确记录术后尿量。

2.2.6 术后遵医嘱应用3天抗生素预防感染和抗凝治疗。术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隔12h服用1次,根据患者存在的危险因素,连续使用3-4天,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如伤口渗血、牙龈出血、鼻出血、血尿、血便 、呕血等,发现病人有神志的变化,以及大小便颜色、皮肤及黏膜异常,要及时汇报医生处理。

2.3 健康指导

2.3.1 术后病患者术肢腕关节勿用力大幅度活动及弯曲,适当抬高术侧上肢、指导术侧手指轻微活动,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术后6h内腕关节制动,限制术肢活动,3天内勿在穿刺侧行穿刺、测量血压等增加肢体压力的操作,1周内勿揉抓穿刺点,并保持干燥、清洁。

2.3.2 6个月内穿刺侧肢体勿提重物[3],并嘱患者注意有无皮下淤点、淤斑,肿胀或感觉异常,一旦出现应立即就医。

2.3.3 出院后继续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积极控制血压、血脂、血糖,低盐、低脂肪饮食,戒烟、限酒,病情许可应鼓励患者进行适当体育锻炼,避免情绪激动,预防感染,半年后复查,如有病情变化及时就诊。

3 讨论

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具有创伤小,痛苦小,术后易止血,易护理,并发症少,病人活动不受限,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经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由于股动脉解剖部位较深,术后穿刺点压迫止血困难,容易出现局部出血、局部血肿形成,假性动脉瘤局部皮肤破溃感染,局部压迫时易出现严重的迷走神经反射性心律减慢和低血压等并发症;术后动脉鞘管需延迟4~6h拔除,且需要严格平卧24h以上,需忍受腰痛、尿潴留的痛苦及容易形成下肢静脉血栓;而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大多数患者术后不需卧床,即可下床活动,减少了动静脉瘘及抗凝药物致穿刺部位出血的危险,提高了活动性,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平均住院日从而节省了住院费用;从而提高了患者的舒适性及依从性。但该技术也受到患者手部血管条件的限制。术后处理不当会引起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因此,能否顺利实施该项技术并减少并发症,除医生的操作技术及经验外,更多的是取决于对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心理和生活的护理指导。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具有某些优于股动脉途径之处日益为心血管介入医师和广大患者所接受。加强术后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心理和生活指导及穿刺部位护理是提高桡动脉介入诊治手术成功率、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使患者尽快康复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裘文娟,萧美云,屈百鸣. 60例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患者的护理[J]. 心血管病防治,2008,7(2):140~141

[2] 韩雅玲,荆全明.经桡动脉途径介入诊断与治疗冠心病的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4(1):5~7

[3] 黄晓萍.老年患者经桡动脉行冠心病治疗的护理[J].护理杂志,2009,24(8B):53~54

上一篇:18例深度褥疮的综合治疗与护理体会 下一篇:护理查房完善了责任制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