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论谦让语Ⅰ与谦让语Ⅱ的异同

时间:2022-08-16 11:53:39

摘 要:众所周知,待遇表现是日语学习中较为复杂,较难掌握的一块内容,而其中又以尊敬待遇表现为重点。本文主要是围绕尊敬表现中的谦让语Ⅰ和谦让语Ⅱ的异同,以特定情况下的实际对话内容为例,对日语待遇表现中的两种谦让表现方式――谦让语Ⅰ和谦让语Ⅱ的特点做分析并加以区别,希望对广大日语学习者起到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待遇表现;谦让语Ⅰ;谦让语Ⅱ;日本文化;等级观念

1 谦让语Ⅰ与谦让语Ⅱ的概念

1.1 谦让语Ⅰ

谦让语Ⅰ是指抬高句中动作的对象,间接贬低自己的语言形式。

如「する「伺う「いただく「申し上げる「お目にかかる「おえする「ごする等都属于谦让语Ⅰ。

值得注意的是,像在「弟子に申し上げる「家に伺います「父をご案内する这样的句子中,主语没有被抬高的必要,所以这些句子是错误的。

1.2 谦让语Ⅱ

谦让语Ⅱ日文又称作「丁重,中文翻译成“郑重语“,意既郑重地表达自己的动作的语言。通常与「です、ます、ございます等表现连在一起使用。

语谦让语Ⅰ不同,谦让语Ⅱ并不对话题中的登场人物表示敬意,而是直接对听话者表示尊敬。

谦让语Ⅱ有「おる「参る「いたす「存じる等。

还是以上文中的句子为例,如果改成「弟子に申す「家に参ります的话就没有问题了,因为句子已不再对句中出现的人物表示敬意,而是变成对听话者表示敬意的了。

2 谦让语Ⅰ与谦让语Ⅱ的区别

下面再对谦让语Ⅰ和谦让语Ⅱ这一对较难区分的概念稍作说明。

关键就在于,到底是对“动作接受者”的敬语还是对“听话者”的敬语。

在谦让语Ⅰ的情况下,像“先生のところに伺います这样的句子是成立的,但是如果说「弟子のところに伺います就不自然了。这是因为,第一个句子中作为“动作接受者”的「先生是理所应当被尊重的,而第二个例子中的「弟子则不能作为尊重的对象。正因为谦让语Ⅰ是面向动作接受者的境遇,所以只有在动作接受者符合被尊重的条件的时候才能使用它。

而在谦让语Ⅱ的情况下,无论说「先生のところに参ります还是说「弟子のところに参ります都是可以的。这是因为,谦让语Ⅱ是对听话者的境遇,所以无论动作接受者是否符合被尊重的条件都可以使用谦让语Ⅱ.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这两种敬语都能使用呢?

如下列句子中,由于动作接受者符合受尊敬的条件,无论使用谦让语Ⅰ「先生のところに伺います还是谦让语Ⅱ「先生のところに参ります应该都是可以的。

只不过,二者中敬语的作用有微妙区别,前者是对「先生的敬语,而后者是对听话者或者句子阅读者的敬语。即,当听话者变成了「先生以外的人的时候,「先生のところに参ります不再是对「先生的敬语而是变成了对听话者的敬语。

当对「先生表达这句话的时候,由于「先生=听话者,其结果无论使用哪个句子都起到了同样的效果。像这样,只有当行为的接受者和听话者或句子阅读者一致的时候谦让语Ⅰ和谦让语Ⅱ才能实现互换。正因为如此,所以谦让语Ⅰ谦让语Ⅱ有的时候才会看上去那么相像。但是,当动作接受者与听话者不一致的时候,一定要留意谦让语Ⅰ和谦让语Ⅱ在作用上的区别。

3 实际例子

接下来看几个实际的例子(说话者是社员,听话者是课长)。

①その件は、部にご明しました。…「ご明する谦让语Ⅰ

②その件は、部に明いたしました。…「明いたす谦让语Ⅱ

这两个句子虽然有谦让语Ⅰ和谦让语Ⅱ形式上的差异,但是无论哪个句子都是在抬高「部,

所以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但是,如果将部长换成同事山田的话,区别就明显了。

③その件は、山田にご明しました。…「ご明する谦让语Ⅰ

④その件は、山田に明いたしました。…「明いたす谦让语Ⅱ

③是误用,因为「明いたす这个词抬高了没有抬高必要的山田。而④不是误用,因为「明いたす这个敬语并不是抬高山田的敬语,而是对听话者课长表示郑重地敬语。

为了更进一步理解,让我们把听话者由课长换成部长试试吧

⑤その件は、にご明しました。…「ご明する谦让语Ⅰ

⑥その件は、に明いたしました。…「明いたす谦让语Ⅱ

⑤不是误用,但是由于句中抬高了课长,间接地,显得说话者对课长比对部长更为在意,因而有使部长不快的可能。,而⑥的情况中,就没有这种担心了。因为「明いたす并不是用来抬高课长的,而是向听话者、部长表示郑重之意。如果将自己放在部长的位置去考虑一下的话,大概就能觉出这种区别了吧。

接下来的问题是,如果自己是一个新入社员,无论对课长还是对部长都必须表示尊敬,在这种情况下又该怎么去使用敬语呢

⑦その件は、にご明いたしました。…「ご明いたす谦让语Ⅰ+谦让语Ⅱ

像这样,使用「ご明いたす形式的敬语就可以了。这么一来,即表达了对课长的尊敬,又郑重地向部长传达了自己的意思。

4 结论

「ご明する「明いたす「ご明いたす到底有什么去呗?杯问道这个问题的时候或许很难明确说清楚吧。但是在现实社会生活中运用起来就能感觉到其中的差别。

敬语的区分使用本身并不是问题,重要的是在现实交流中怎么分别取运用它们。为此,就要了解各种敬语所有的不同性质。

参考文献

[1]村敏(1967)『代の敬共文社

[2]文化(1971)『日本教育指参考2 待遇表(池尾スミ・田富男)大省印刷局

[3]地裕(1971)『文明治院

[4]大石初太郎(1983)『代敬研究筑摩房

[5]熊井浩子(1986)「日本初教科における敬的要素の分析と敬分にする一考察『日本学校集13

上一篇:日常审美泛化 下一篇:寻找城市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