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定眩胶囊治疗复发性眩晕60例疗效观察

时间:2022-08-16 10:53:44

【摘 要】目的:探讨葛根定眩胶囊治疗复发性眩晕的疗效。方法:120例复发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葛根定眩胶囊加常规治疗60例和西比灵、敏使朗等常规治疗60例,观察用药前后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能明显改善眩晕患者症状,减少复发( P < 0. 05) 。且安全有效,无明显毒副作用。结论:葛根定眩胶囊治疗复发性眩晕有效。

【关键词】葛根定眩胶囊;复发性眩晕

【中图分类号】R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439―02

眩晕是指头晕目眩,如坐舟车、不能站立并多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的疾病。反复发作性眩晕临床常见于颈椎病、梅尼埃病、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等,头晕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方面,特别在预防复发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近年来,笔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辨证使用葛根定弦胶囊治疗复发性眩晕,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120例患者均为在2009年6月-2012年6月在我科门诊及住院患者。诊断标准参照:中医诊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西医诊断标准参考《眩晕》(粟秀初,黄如训主编,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第二版)。患者均为反复发作头晕患者,可伴有恶心呕吐、行走不稳等症状,但排除脑干梗死、颅内肿瘤、非系统性眩晕及合并严重基础疾病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 ,治疗组男33例,女27例,平均年龄57. 6 ±9. 8岁,其中颈性眩晕37例,梅尼埃病10例,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13例,合并高血压12例,糖尿病4例,冠心病5例。对照组男32例,女28例,平均年龄59.6 ±7.8岁,其中颈性眩晕36 例, 梅尼埃病9例,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15例,合并高血压14例,糖尿病3例,冠心病4例。两组患者病程均在一年到10年,且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全部患者均无意识障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轻重、既往史、基础病病程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 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敏使朗6mg/次,3次/日,西比灵5mg,每晚一次。治疗组:常规药物基础上加用葛根定眩胶囊4粒/次,3次/日。连续用药14d。治疗期间同时控制基础病。随访一年。

1.3疗效判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愈:眩晕等症状、体征及有关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好转:眩晕及其他症状及体征减轻,实验室检查有改善。未愈:症状无改善。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 检验。

2结果

2.1治疗一个疗程后疗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 3% ( 39 /40)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 7% ( 46 /60) ,见表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两组患者治疗后其症状均有改善,但治疗组疗效更明显。

2.2 两组患者一年后随诊复发率的比较:治疗组60例患者中有8例复发,其中颈性眩晕6例,梅尼埃病2例,复发率为13.3%,对照组60例患者中有21例复发,其中颈性眩晕11例,梅尼埃病5,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5例,复发率为3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1),说明治疗组在预防复发方面效果更好。

3讨论

眩晕,现代医学包括系统性眩晕及非系统性眩晕,临床鉴别诊断较为复杂,其中相当一部分病人属于耳性眩晕、颈性眩晕。眩晕是一种复发率很高的疾病,对于中医中药能否有效的降低眩晕的复发率,目前尚无充分的依据。祖国医学认为:眩晕以内伤为主,多由肝肾阴虚,风阳上扰所致。《素问玄机原病式》:“风气甚而头目眩运者,由风木旺,必是金衰不能制木,而木复生火……两动相博,则为之旋转”,《证治汇补》:“以肝上连目系而应于风,故眩为肝风”。葛根定眩胶囊是院内制剂,(苏药制字Z04000015)、组方为葛根、桂枝、生白芍、甘草、僵蚕等,治以解肌合营,疏风定眩,方中以葛根为主药。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葛根的主要成分是葛根总黄酮、葛根素等。葛根总黄酮有扩张脑及内耳血管、调节循环等作用,具有降低血粘度的作用,能增加细胞膜的稳定性,阻止兴奋向周围扩散[2],增强脑细胞及内耳对缺氧的耐受性,从而达到良好的治疗眩晕的作用。同时,葛根素对缺氧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复杂,可能通过影响前列腺素代谢、清除氧自由基、抑制炎症的级联反应、提高组织对缺血的耐受性等途径抑制脑缺血的损伤[3、4]。临床观察,以葛根为主药的葛根定眩胶囊治疗眩晕,能够明显改善症状,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予以阶段性的中药口服,可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辨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37。

[2] 禹去领等.葛根总黄酮对血液粘度、血栓形成及血小板功能的影响[J].中药材,1997,20(9):468-7.

[3] 白东义,佟春玲等,葛根素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江苏中医药杂志,2009,41(3):76.

[4] 郭密,韦倩等,中药葛根素抗缺氧及抗氧化的药效学研究[J].保健医学杂志,2007,9(21):104.

上一篇:护理干预在食管癌围手术期呼吸道管理中的应用 下一篇:针药配合治疗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