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创设

时间:2022-08-16 09:49:30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创设

【摘 要】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已经成为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六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头脑,把他们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和幻想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双手,给儿童自己动手的机会;解放儿童的嘴,给儿童说话的自由,尤其是要让他们发问;解放儿童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能主动观察周围的生活;解放儿童的空间,让他们接触大自然;解放儿童的时间,给他们自己学习、活动的时间,有时间做自己喜欢和感兴趣的事。而设立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正是符合这一先进教育理念,让幼儿进行自主的游戏和学习、探索,从而提高创造力,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创设幼儿园区域活动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当下的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区域活动;创设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36-0123-02

什么是区域活动呢?我们教学中,也称区域活动为区角活动、活动区活动,一般来说,是一定的时期内,老师根据幼儿的需求,利用活动室、睡眠室、门厅及室外场地,提供并投放相应的设施和材料,为幼儿创设的分区活动的场所,同时活动室会划分为若干个区域,放置相应的材料,设立简单的屏障,便场所成为相对固定的半封闭区域,这是在课堂之处的宽松空间,幼儿能按自己的兴趣和意愿选择活动内容和方式,形式灵活、自由度高、内容丰富,是幼儿拓展思维的重要场所,也是体现老师教学智慧的重要形式。

一、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方式划分

一般来说,目前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方式大体可分为三种:

1. 作为课堂学习的补充和延伸

针对教学中的不足,利用一些自由活动时间,设立相对独立的自由空间,以更灵活的方式进行补充教学。比如,课堂上需要每个孩子都参与的内容,因为时间所限,个别孩子没有参与进来,在区域活动中就要针对性地调整,让孩子们都参与一下;还有一些主题活动的教学课堂,因为内容过多,必须要在其他时间里再强化教学,促进幼儿的更好理解和吸收;还有动手方面的教学,因为时间和材料不足,老师只能在课上操作演示,幼儿的实践就要在课后到相关的区域里进行。

2. 作为分组教学的必要实践

个别教学内容因为要加深细划,所以老师的教学只能在某一个区域内演示或指导一组幼儿学习,其他的幼儿在其他区域先做自己喜欢的事,然后不同的组进行轮流和交换,保证每个孩子都能学习到老师要示的内容,同时又能兼顾空闲的时间里做自己喜欢的事,保持最佳的状态。

3. 自由活动中的玩与乐

把区域活动创设成自由的活动形式,让幼儿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活动内容和伙伴,让幼儿享受到满足感和快乐感,无形之中促进了他们的动手能力、交际能力、思维能力。

二、活动区域的创设

如何创设一个能吸引孩子、引导孩子、支持孩子活动并能结合教学的区域环境呢?首先就需要我们的精心设计,准备丰富而有序的材料、开放而灵活的空间、充分而多样的活动,具体可以参考以下的区域创设:

(1)生活劳动区:顾名思义,就是围绕生活与劳动进行的一些活动,生活自理方面有穿脱衣服、整理衣物、系鞋带等;动作技能方面有抓、握、转、挤、敲、剪等训练;随着年龄的增加,还可以再深入到照顾周边的能力训练,比如分发点心、切水果、照顾植物等等。

(2)趣味语言区:3~6岁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针对幼儿的特点,可以准备比如合作猜谜、讲故事演故事等等。

(3)数学王国区:简单的数字游戏、找规律、测大小、认形状等;

(4)科学探索区:容易操作的安全小实验,比如玩磁铁、放大镜观察、惯性认识、颜色的魔术等。

(5)手工美术区:动手能力和美的欣赏能力,是幼儿培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个区域包括剪纸、贴纸、绘画、涂鸦等等。

(6)大运动区:出于孩子的安全考虑,不能保证足够的户外活动,这个区域弥补了不足,包括玩球、跳高、攀爬、翻滚、小组小游戏等等。

另外还有一些比较少见的区域,比如以各地民族风情展示和学习的文化区,可以结合一些主题教学进行;还有女生特别喜欢的娃娃装扮区,可以开展一些化装舞会、走亲访友等游戏;到了大班,可以开发拼插类的大构造区,以智力魔方、拼b玩具、七巧板组合等为主。

所有的区域活动可以根据班级幼儿的生理、心理情况,灵活结合不同的主题进行,在保证内容丰富的同时,又能有比较明确的教学目标。

三、区域活动的几个注意事项

在幼儿园的教学中,越来越多的老师感受到了区域教学的魅力,一方面是对自己能力的提升和挑战,一方面是幼儿活动中孩子们给予自己的惊喜和快乐,“个性化教育”理念的提出,更是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和执行。但最受益的,当然是幼儿自己,在区域活动中,他们都是自由而快乐,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潜移默化中开发了多元的潜能,为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区域活动并非万能钥匙,使用不当可能适得其反,所以,下面几个注意事项也要牢记于心。

1. 环境特征的重要性

幼儿的好奇心非常强烈,对于身边事物的探索能力也非同一般,所以在区域活动创设中,要注意一些环境特征,让幼儿与环境能产生互动,如果环境里有陌生或新奇的事物,可以引发幼儿们的好奇心,这样对幼儿认识事物有一定的刺激和推动,让他们不断发现、不断认识、不断理解,在无声无息中提高自己。

2. 重过程不重结果

在教学中,老师们习惯于设立一定的教学目标,做出相应的计划实施,但幼儿的早期教育应该更注意于过程,在区域活动的过程中,幼儿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手触摸世界、用自己的头脑理解世界,这些过程中学习到的知识,比老师直接教会显得更有意义。所以,在区域活动中,老师应该避免将注意力集中在结果上,而更多地着眼于幼儿参与活动的态度、举止行为上,不要过多地指教和干预,真正把自由还给孩子,让孩子们去探索和发现。

3. 灵活执行计划

3~6岁的孩子正处于好动的年龄,蹦蹦跳跳动个不停,所以在区域活动中,许多意外和偶发事件随时会出现,这往往会打乱老师的一些计划和目标,但同时又不能让孩子放任自流,所以,老师在保证活动功效的过程中,还要有一定的灵活应变能力,将指导的计划性和实施随机性相结合,随时把握教育契机,因势利导。

4. 活动规则必不可少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幼儿园教育也是一样,在区域活动中,因为极大的自由度,往往导致孩子们没有约束,所以必须要制定相应的规则,保证区域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要注意的是,这时所谓的规则,并非是那些制约孩子们行为的条条框框,而是积极的利导,让环境更宽松,活动更有趣,甚至这些规则可以让孩子们自发去发现和总结。比如,手工区域活动中,材料不够用,怎么办?老师就可以让孩子们自己想k法,孩子们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一定的秩序感中会发现,排队轮流使用更恰当。这样每个活动区域里都有相应的一些规则,怎么样拿取材料,怎么样和伙伴合作,使用完后如何收纳等等,这些规则的建立,可以让孩子们的活动变得规范条理,增强了幼儿的自主性、秩序感和规则意识,保证区域活动的流畅运转。

5. 理念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

所有的教学活动离不开实际生活,幼儿园教育也是同样的道理,所以区域活动中,要贴近现实接地气,才能让幼儿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并运用这些知识。比如,可以以季节为主题开展活动,让他们从自己的生活环境里明白季节是什么,四季的特征和意义,而这个看似高深的主题,通过一枚树叶就可以实现;在奥运会期间,可以在大运动区设置一些让幼儿新奇的体育知识卡片,在游戏中让孩子们了解体育运动项目,从而发自内心地爱上体育锻炼、欣赏体育运动;当然,一些有意义的节日就无须多说了,很多的老师都不会放弃这个好机会的,一场有趣的走秀、故事会等,都会让孩子们记忆深刻。

总而言之,困积极落实新《纲要》、新理念,使幼儿园教学得以最优化,就要建立起适宜于每个幼儿园特点的区域活动作为教学的重要方式,给幼儿以最宽松的环境和最有利于发挥潜能的自由,让他们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在个性与共性中提高创造力。而这些看似简单的区域活动,对幼儿教师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兼顾形式的灵活、丰富的内容同时,还要有目标地推动着幼儿教育朝着多样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从而真正地促进每个幼儿个性全面发展的目标。

上一篇:利用自然资源与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有机结合初... 下一篇:新课程改革下对小学教育管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