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复读生涯

时间:2022-08-16 09:49:27

父亲二十二岁那年考上了县城的师范,可通知书在离他仅百米之遥的公社被扣留。原因是奶奶曾坐过牢。父亲蒙头睡了三天,醒来后指天发誓:“这辈子我不养出个吃皇粮的来,遭天打雷霹!”不久父亲就从大山深处娶回了聪明漂亮而且勤劳的母亲。两人从结婚第一年起,就开始在贫瘠的黑土地里种植烟叶。父亲告诉母亲说,他要用卖烟叶的钱替未来的儿子攒足学费。

母亲连生了两个女儿。想儿子都快疯了的父亲喝醉酒后号啕:“都说我没儿子,老子要把两个丫头当儿子养!”妹妹和我对此也莫名地感动和自豪。

我初中毕业时父亲要我报考中专,说学门专长早点出来端铁饭碗比啥都强。那会儿中专挺热门。也许我命不该只上中专,志愿刚填完恰有个在省城上大学的远房亲戚造访,他跟父亲聊省城的大学是如何的进步与文明。父亲边听边瞅那大学生,最后立马赶到去县城的末班车,求爹爹告奶奶地将我的志愿改成了县一中。我的那位大学亲戚表扬父亲是“神气潇洒得要命!”可父亲始料不及的,他一改志愿就将一家四口推上了我六年的高中苦旅。

第一次高考没有给我足够的幸运,分数刚够上中专。父亲倒异常平静:“读中专干嘛,再来一年上个大学。”母亲却在一旁小声地唠叨:“一个女孩老这么折腾下去,肯定成不了什么气候。”父亲白她一眼后,母亲便不敢出声,妹妹则第一次支持父亲:“对,姐考个大学,咱家才风光!”就这样我走进了补习班的教室。补习一次对一个高中生来讲谈不上什么丢脸,退一步说我还是考上了中专不读而向大学奋进呢。父母一如既往地辛劳,一如既往地替我攒上大学的学费。

第二次高考又跟我开了荒谬的玩笑:分数线上了,志愿的一念之差让我与梦想的大学失之交臂。最后父亲把和母亲攒了十几年的钱,扎在皮带里塞进袜子中,送我去武汉上电大。第一次去省城的父亲决定用山里人坚实的脚板步行去学校,他说他想看看都市的文明与繁华。我们背着沉重的行囊,在燥热而喧闹的大都市边缘,去造访我所谓的大学。走到华中师范大学门口,我突然不走了,止不住泪如雨下,父亲将我肩上的包拿过去说:“咱们这就回去。大不了明年再来这个学校,行不?”于是,我们又回家,父亲竟如此洒脱地连电大的门也没有进,就毅然决定带女儿回了家。

母亲似乎是等着我们回来,她把我拉到猪圈旁乐呵呵地:“明年上大学的钱它们给!”两度败北的我迷茫而消沉,小我五岁的妹妹成天撵着我,骂都骂不走。世俗的压力和亲人的打赌让我不知所措,我完全是百般无奈选择了“高五”。父亲隔三差五去看我,母亲总悄悄托人给我捎钱,而妹妹还从她一个月二十块的生活费里抠出两块、五块地夹在给我的信中。比要上大学更重的包袱是亲情的善良与豁达,它压得我几近窒息。可第三次高考,我考得一般又没盼来通知书的我,从八月底书声朗朗的母校回家,稀里糊涂搭了末班车,我真的忘了下车后还有一段长长的山路。车到站时,下着雨,我不知道怎样迈步,甚至,我希望有飞来横祸将不争气的我就此了结。但我的父亲、母亲和妹妹来了,他们肩并肩站在雨中接我回家,父亲撑着大伞,母亲怀揣干热的毛巾,妹妹提着胶鞋。我们一句话都没有说,只是相依相持着回家。

父亲说,别读了,湖南的姑父答应替你找份工作。母亲欲言又止,我也真的释然:既然上下求索都不能感动上苍,那我还强求什么?我将所有的课本捆起来藏得严严实实,我甚至嘱托刚考上高中的妹妹别碰我的书,我认定那些书染尽晦气。

走在路上,我一任旁人不屑与嘲讽的扫视,我甚至轻而易举就学会用微笑对世俗的冷漠不公。作为一个大山的女儿,有过梦想有过为梦想坚强地打拼,我心已足。况且,望女成凤的父亲仍可将希望寄托在妹妹身上。

有一个同学的父亲与我父亲积怨颇深,而他儿子又刚考上了大学,所以,那天他如此地得意忘形,他甚至就在距我咫尺之遥的人群里发誓:“某某的丫头这辈子上了大学,我倒在地上用手走十圈!”我停下,面带微笑指着他的鼻子:你说的,天地为证,明年的此时你在这里倒走十圈!然后我回头,平静地回家,平静地对父母说:借三千块钱给我,一年后我还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父亲咬牙切齿:考不上,我就只要钱!母亲悄悄地把我扯在一旁:昨天我跟你算命了,那先生说你什么苦心人,天不负呢!我笑笑,从阁楼里翻出课本。妹妹说:姐你替我上高中吧,我出去打工供你上大学。我说我的选择与她的大学梦无关。妹妹却将通知书撕得粉碎。这一次,看来我要破釜成舟。

父亲听到我的“壮举”后有些得意,他说这一次他最支持。母亲一如既往地为我打点好行装又一如既往地送我上车。妹妹把我送到学校复读,替我报名,替我收拾床铺,又替我规划学习之余吃穿住行的点点滴滴。算命先生说对了:第六年我会如愿以偿。所谓“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把大学录取通知书、一千元稿费及两千元一类线奖学金放在父母的掌心,我长跪不起:“爸妈,你们辛苦了!”妹妹在我上大学前三天才匆忙赶回家,她高了,也瘦了,穿着我穿过的裙子,将三千元血汗钱给我时,妹妹和我相拥而泣……

上一篇:等着你回来 下一篇:为了忘却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