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态下的非常规设计:聚焦商务部办公楼改扩建工程建设

时间:2022-08-16 06:26:58

非常态下的非常规设计:聚焦商务部办公楼改扩建工程建设

有哪一项工程在施工队进场之曰,画好的施工图全部作废?有哪一项工程施工已经开始,建筑立面还没有确定,有哪一项工程室内室外面对面同时施工?有,就是建设中的商务部办公楼改扩建工程。套用一句流行用语来评价就是。见过难做的,没见过这么难做的。

国家商务部(原外经贸部)办公楼改扩建工程于2004年11月底进行方案招标,在12家参与竞标的国内外设计单位中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1A1工作室的方案最终胜出,并于2005年2月确定中标。实事求是地说,北京院的方案尽管得到了专家评委的一致首肯,但甲方还是有许多意见的,这也导致了此后的大量反复和修改。

位于北京东长安街路南的商务部办公楼,与东方广场相对。这样一个重要的地理位置。又是一个有着数千名工作人员的政府机关办公楼,注定对设计者是一个艰巨的考验,更何况全部工期只有短短的11个月。在长安街上做设计,首先要考虑建筑的尺度与形式。长安街的巨大尺度导致建筑尺度的失真,这就要求建筑师不能用常规的理解去做设计。改造后的商务部办公楼为连成一体的三栋楼,全长258m,是长安街上最长的单体建筑。仅2号楼一个门头就有4层高,40m长,放在其它任何一条街道都是一栋小楼,但放在长安街边看上去一点也不显得突兀。这就要求处理手法越少越好,手法多了就显得细碎了。最初的中标方案采用了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和金色的双曲面弧形屋顶,但在实施方案中取消了玻璃幕墙,屋顶也改为灰黑色的接近传统的形式,并且大胆地采用了一种尺寸的窗子,没有任何变化。这样一种形式画出效果图来未免有些单调,实施方案确实也没画过效果图。但图上的效果未必能反映真实的效果。其实建筑师在细节上想了许多办法,比如窗户都是竖向的,与横长的楼形成对比。屋顶檐口挑出的部分尽量多一些,顶部尽量收上去,制造一种深远的错觉,以弥补原有结构柱退不回去的尴尬。由于整个楼朝向北面,外立面如采用深色石材在没有阳光的情况下建筑会发乌,所以采用灰色石材,而屋顶和窗框采用黑灰色,以产生对比。

商务部办公楼改扩建工程的工期非常紧张,2005年6月1曰施工队进场,要求2006年5月1日竣工启用,而且改造期间办公不能停。在施工队进场的当日,1A1工作室接到通知,由于审批的原因,扩建面积由19000m2改为7000多,这就意味着施工图要全部重画。而且从6月份到9月份不停地在修改,不仅是立面,平面、功能都在调整。几乎每三天就要出一套图纸。为了赶工期,甲方要求室内室外同时进行,最多的时候有6家室内设计单位和11家施工单位在现场,开一次交底会要来近100人,头绪之纷繁复杂可想而知。为了避免混乱, 甲方于2005年9月底委托北京院1A1工作室为设计总包方,全权负责设计施工的管理协调。由此整个设计进程渐渐导入正轨。1AI工作室首先要做的就是拨乱反正,因为原有的室内设计方案许多都过于理想化,根本无法在现场实现,比如商务部办公楼的楼层高度只有3.3m。mainProjeCtS有的室内设计做完了净高只剩下2,4m,只能拆改。仅拆下来的管道就堆积如山,而且由于施工队要抢工期,经常是这边建筑师追着喊着往下拆,那边工人还在拼命往上装。在1A1工作室刚刚掌控全局的初期,多家室内设计单位已经退出,一方面要调整方案,另一方面施工队又急等图纸施工,所以根本没有时间画效果图,就是直接出施工图,设计师也无法确定调整后的方案是否成立。室内设计最大的难点就在于高度,可以说所有室内造型的产生都与高度有关。为了保证高度,顶棚上只留下一个灯位,所有的管线都藏在两侧,而且全部贴着粱走,见染翻粱,排布没有一点空余的地方,有如半导体线路,在解决功能的同时也产生了形式,表现出一种高低起伏,很有节奏感的变化,真正体现了形式与功能的高度统一。

业内人士都清楚,改造工程往往要难于新建工程,因为有大量的限制性条件,要解决大量新与旧的矛盾。商务部办公楼改扩建工程的结构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解决与外线的冲突。老楼有许多缺口,改造后的新楼是一个整的体量,需要填平补齐。但缺口的下方都是热力井。热力管沟,就需要不断调整桩的位置,在热力设施上方架空以后再起楼,这种设计与现场情况打架的情况可以说经常出现。2号楼由于工期太紧,不能做扶壁柱,也不能做加固。但缺口的地方要补齐,还要加屋顶,增加的重量怎么解决?结构工程师经过计算,采用了剔薄楼板的做法,由110mm剔到50mm,而机电专业为了保证高度。有些地方还要穿梁,现场可谓惊心动魄。结构设计的另一个难点则是转换梁的应用。1号楼2层设有一个签字大厅,是由一层变为两层,要拔掉柱子和粱。结构工程师通过在8层设计转换粱解决了这个问题。而且8层会议室里暴露的×形钢梁还成为了一道风景线。

尽管设计周期不足,1A1工作室的设计师也没有图省事大量采用常规设计,而是尽量尝试一些创新性的设计。比如办公室的照明,摒弃了3根灯管一组的格栅式,而是采用了下开放式的单管照明,这样就可以均匀排布,在灯管数量不变的情况下,照度更均匀,甲方对效果非常满意。供应灯具的厂家很快就推出了这种照明方式的广告页,对外宣传。而这种创新实际上是在时间非常紧的情况下又增加了设计师的工作量,因为灯变窄了,天花就要重新排板,相应变窄。

可以说整个商务部办公楼改扩建工程体现出一种非常态下的非常规设计,期间不乏戏剧性的场面。在即将出版的商务部办公楼改扩建工程一书中对此将会有详细的描述。(王颂)

上一篇:锚固领域中的佼佼者:德国慧鱼 下一篇:华亚科技研发大楼及晶圆一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