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教育的方法研究

时间:2022-08-16 05:09:08

大学生心理教育的方法研究

1人际交往不足,抗压、抗挫能力较差

如今,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和人之间日常的行为行为交往已逐渐转向通过网络的途径来进行沟通、交流和表达。“网络上的高智商,生活中的低情商”现象,在90后大学生群体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很多学生在网络世界里是个高手,可是一回到现实的学习和生活,往往就表现得比较内向,不善于言辞和极其敏感脆弱,稍微遇到一点点的困难和挫折,就变得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处理和进行自我调节。再加上部分学生心理的承受能力较弱,思想又极容易走极端,因而常常表现出一些消极的情绪和叛逆的行为。心智不成熟,容易被情所困90后大学生在恋爱问题上,逐渐呈现出群体年龄层次低龄化的特点。有些大学生从高中阶段便开始谈恋爱,在进入大学后,为了弥补内心的空虚和寻求感情的寄托,盲目的跟风、随大流,对待恋爱问题,表现得就更加的“随意”、“潇洒”和自由了。但大部分学生,由于个人社会阅历尚浅、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尚不稳定,对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追求,很多大学生都还没有形成一个很清楚的概念。在谈恋爱的时候,要么意气用事,要么玩玩走过场。由于本身的动机不纯,对待恋爱的态度又极不端正,再加上自身的自控能力与耐挫折能力较弱,极易造成在感情问题上简单、幼稚和不成熟的行为和表现。由于对待感情和男女关系问题缺乏理智的驾驭能力,一旦恋爱受挫,往往即会情绪失控,悲痛万分,甚者,还会做出自残、自杀等极端行为。这种心智和情感上的不成熟,不仅严重的影响到了整个学生队伍的稳定,也同时对大学生自身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2、提升民办高校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管理实效的方法及途径

2.1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德育和日常管理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否,关系着高校学生群体的稳定和安全,民办高校大学生是大学生群体中比较特殊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民办高校必须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当做学生管理的一项长期的重点工作来抓。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置上,可以通过必修课或选修课的形式,多渠道、全方位的向大学生灌输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帮助大学生在了解自身心理健康状况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对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并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解决办法及途径。与此同时,为了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真正的落实到实处并发挥积极作用,民办高校可以发挥自身优势,通过邀请企业优秀人士、社会名流、著名学者来校开展各种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的形式,进一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增强其自身应对挫折和苦难的勇气和信心。

2.2加强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体制建设

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制建设,是学生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系统工程,同时也是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体制保障,应当高度重视。民办高校应当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来具体指导和负责全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时,在指导委员会的基础上,还应下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主要负责直接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团体辅导、个别咨询、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处理等具体工作。其次,还应当充分发挥各个二级院系学生会、分团委、学生社团、班级心理委员的积极作用,通过构筑多渠道、全方位的网络化心理健康管理体系和服务机制,进一步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实施力度。另外,民办高校还可通过建立院系心理咨询工作室和建立宿舍到班级、班级到年级的多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服务小组,全方位,多角度扩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范围,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力度。这些服务工作小组人员的组成主要是由具备一定心理学知识、心态乐观积极、思想政治素质良好、积极主动、服务意识强,同时又热心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学生或学生干部来担任。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在学校心理健康辅导教师、班主任和学生心理健康协会的工作指导下,关注各年级、各班级,乃至本班各宿舍同学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了解和掌握系院、年级或班级学生的心理动态,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班主任、辅导员以及学院相关部门进行汇报,并认真的做好记录和形成相关的文字说明材料,协助好各级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管理部门做好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普查和教育管理工作。通过构筑学校、院系、年级、班级、宿舍等点、线、面全方位的网络覆盖管理体制,从多渠道和多途径,不断强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力度和管理效果。

2.3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人才队伍的素质和业务水平

从事高校心理健康辅导和咨询服务的师资严重不足的问题,一直是困扰和阻碍我国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师资严重不足或专业人员素质低下等,都会严重的影响到高校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有序开展。因此,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的师资队伍,是保证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良好开展的重要前提。民办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才队伍,必须要经过认真的考核和选拔,要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的态度,通过认真考核,选拔那些具备完善健全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真正的热爱教育事业、心理学专业基础知识过硬、个人综合素质良好、责任心强、关心爱护学生、工作尽职尽责、甘于奉献的专业人员或优秀教师来担任。与此同时,为了保证高校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工作队伍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高校还应积极通过岗位培训、外出交流考察、报告座谈等形式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从而不断提高心理健康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2.4积极开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

民办高校应当把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作为学生日常教育管理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开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根据不同对象及不同的年龄层次及不同阶段学生工作的特点,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各种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和知识竞赛,从而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内容和含义。针对刚入学的大一新生,可以组织开展以“适应大学的学习及生活”为主题的系列团体辅导活动,旨在帮助和引导他们学会及时调整心态,尽快适应和融入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针对大二的在校学生,可以组织举办以“学习实践,成长成才”为主题的系列主题班会和实践技能活动,通过引导和实践教育,帮助他们科学的规划在校的学习和生活以及个人的职业目标,并学会如何妥善处理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难题,进一步提升个人的实际综合素质能力;针对大三的在校生,可以组织开展以“择业和就业”为主题的系列教育宣讲服务活动,通过就业政策的宣传、就业技能的培训、优秀毕业生人才的推荐等等,帮助毕业生在正确认清就业形势和自身学识能力的基础上,科学的制定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从而不断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和创业观,为做好求职和就业做好准备。

2.5认真重视并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管理工作

建立大学生个人心理健康档案,除了原有的基本信息,还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心理测查等方式对个人档案进行补充和完善,再者通过个人或他人访谈的方式对个人档案进行修正,从而能全方位把握学生在校期间的心理、情感波动,为今后有的放矢地开展心理咨询与学生的心理辅导教育工作提供信息的依据和参考。同时,还应特别重视和关注极个别心理或思想异常学生的情况,学校相关执行部门要及时建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危机的预警制度,从制度上完善工作的实施力度。通过建立“班级学生干部-辅导员-系院学工副院长-学工处-校领导”的异常情况报告和处理应急预案以及“班级心理委员-辅导员-心理咨询室-学工处-医院”的心理问题医治服务通道,不断完善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预警和信息反馈系统,从而为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作者:覃媛 单位:广西外国语学院

上一篇:医学生心理教育的心理干预论述 下一篇:中小学老师的心理健康情况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