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背景下如何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时间:2022-08-16 04:28:46

“微时代”背景下如何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摘要:当今社会互联网高度发达,“微时代”的到来更是改变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微博、微信等“微产品”的高速发展,也对高校教育发起了冲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把握好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变化,全面掌握“微时代”给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带来的影响,并利用好这些“微产品”为他们展开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微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2

引言

随着“微时代”的来临,无论是社会大众还是在校大学生都发生了许多心理变化,这些变化不仅在悄悄地改变着他们的生活习惯和学习方法,而且逐渐地影响到他们的心路历程和思想行为。如果高校的思政教育者无法及时地把握住“微时代”背景下产生的种种新变化,努力想办法来应对这些新挑战,那么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就很难深入持续地在各大高校的校园内顺利展开。所以说,在“微时代”这个大背景下,高校和及时都要积极地去探索适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新途径,继续像之前那样占领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高地,并将其高度重视起来,作为当代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出现的新变化

因为大学生所处的环境优势,使得他们对新型信息传播技术更加敏感,可以通过非常便捷的渠道了解新型信息文化及其传播运作方式,并能起到扩散效应。所以说,大学生相比来说更容易成为“微时代”的导引者和推动者。同时,这种短小精悍的文化信息传递方式,也对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思想行为产生了直接影响,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些新挑战。

1.“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微行为”

在“微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一些行为可以称作“微行为”。精简是“微时代”下文化媒体的重要特色之一,如微博文字上传的上限是140字,微电影的放映时常在300秒以内等等。这些特色都与当代社会人们追求快节奏的生活及要求非常适应,同时让人们更加便捷地获得海量的信息。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信息琐碎化等许多不足,传播的信息所要表达的文化内涵也不完整,缺乏深度。媒介的文化的载体,但由于“微媒介”对内容要求精简,直接导致媒体工具的强选择性,形成了一种网舆文化氛围。这种氛围倾向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刻苦钻研,总是半知半解,缺乏对问题的深入探究精神;对社会上发生的许多问题都了解地非常肤浅,缺乏持续关注等。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会直接影响到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和价值观的形成,最后导致集体浮躁心理的不良现象出现。

高速传播是“微时代”下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时代特色。无论是哪个“微媒介”,它的主要功能就是扩大人际关系网,提升网舆影响力,将个人生活状态,价值观点等快速传递分享给更多人。这就导致有人为博大众眼球而故意夸大甚至扭曲事实的丑恶现象发生,还有的持极端态度用过激的语言来表达其个人价值取向,不遵守基本道德规范、不顺从社会主流价值观。由于大学生正价值观形成的初期阶段,一切都还不成熟,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和大量信息的获得,他们分不清哪个是有利的,哪个又是有害的,也缺乏抵制不良影响的能力,因此这些问题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显得较为明显。

2.“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微心理”

在“微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一些心理可以称作“微心理”。在这个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网络人际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在网络媒体环境下,可以加任何陌生人为好友,说话也更加随意,由网络人气激发的自我满足,同时填充了现实中很难实现的自我价值的心理,降低了现实生活中种种挫折感,反之人们会对不真实的网络需求更加依赖,转而淡化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的人际关系。当大学生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完全陌生的环境中时,好多人一下子适应不了,甚至对大学的人际关系有种惧怕感和疏离感,长此以往,他们会不再期待现实中的人际关系,而会全心投入到网络虚拟的人际关系构建中去,以期在那儿找到满足感。虽然这会在一定程度缓解现实中的挫折感带来的低靡心理情绪,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好人际关系间的供求矛盾,反而会彻底导致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的恶化。这种恶性循环同时还会加剧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深深的自卑情绪,甚至会产生自闭行为。网络虚拟环境中的“得意”和实际生活中的“失意”互相矛盾,又给大学生的心理加重了负担,进一步引发严重心理问题。

二、“微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

思政教育要与时俱进,在“微时代”背景下,思政教育者要全面了解行为思想、传统文化和日常生活受到的影响,紧抓“微时代”特征,掌握好“微时代”背景下思政教育新的规律,来积极探索这个背景下的思政教育新途径。当今的社会环境异常复杂,做好引领思想工作的难度不断加大,要坚持不懈地对高校的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总目标的强有力保障。

1.构建“微媒介”平台,增加大学生思政教育时效性

高校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必须跟上时代,将最新的信息技术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去,并与当代特色相结合,深入分析当代大学生遇到的种种困惑,真正做到答疑解惑,有的放矢,引导好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督促其树立崇高的理想,做到在思想政治教育学习中受益。

“微媒介”要求高校思政教育者:首先,全面了解“微媒介”的特点以及新型媒体的优势和不足,了解的越全面在实际应用中越可以做好扬长避短,充分利用“微媒介”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力完全发挥出来。学校还可以定期地组织思政教师来进行关于新型媒体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培训,在经过一系列系统的培训学习后,再将这些新型的技术落实下去。其次,建立一个长效的工作机制,将“微媒介”实际应用到工作中来。学校带头构建成熟的“微媒介”的信息平台,并对其给予财力物力上的支持。高校还应招募一些专业技术人员对平台定期维护和监管,可以注册学校的官方微博,组织一支专业的队伍来负责微博,尽量以生动形象的形式,出陈创新的方法,贴近大学生生活的内容,来有效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再次,要制定相关的“微媒介”思政教育新规范与教材,通过系统化的将“微媒介”通入到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中去。既然要将“微媒介”做到工作常态化,就要制定一个目标,更加深入、系统地来展开教育工作。但“微媒介”只是作为来支持思政教育能够顺利展开的信息平台,归根结底还是如何才能做到让思政教育更加有效。因此,要怀着目的性,系统地利用“微媒介”来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进行,在新规范和新教材的导引下做出有效的指导。同时要将“微媒体”的特殊性考虑进去,不能单纯地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来展开教学,同时还要将时代元素加进去,不断地创新改革。

2.做好“微行为”引导教育,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有效性

利用“微媒体”教育与传统的单向灌输式教育大不相同,它需要受教者也参与到其中,教师和学生可以互动进行问题交流探讨等。所以,不可以再按照之前的旧思路来对学生进行灌输教学,还应该注入新的活力,针对不同人的理解接受程度进行相应的引导,督促他们学会自我管理,获得自我成长、自我进步的动力。大学生在“微时代”背景下的许多“微行为”引导恰好正是“微媒介”的最有效导引方式。首先,要努力引导好大学生的言论,做好个人文明,这就为大学生的独自思考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的培养提出了严格要求。监督大学生做好对任何事都能明辨是非,即使在缺乏严格舆论控制的情况下,也能不断地来提高文化修养,勇于表达正确的观点。同时,在面对良莠不齐的大量信息时可以静下心来认真分析,动脑思考,然后再得出结论。要学会甄别网络信息,对不良言论和恶俗文化坚决抵制,绝不姑息。其次,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微时代”。既能在微博和微信的社交平台上结识好友,又能在生活和学习上处理好人际关系。既能利用“微媒体”来拓展自己的眼界,又能在自己心中坚定个人的理想信念。大学生要在“微时代”中不断健全自己的人格,平复躁动的内心,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来坦然接受“微时代”给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的变革。

三、“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课余时间安排

通过与大学生多次座谈后发现,在网络的使用上面,大致可以将他们分成以下几种。一类是有较明显专业性的专业的如计算机类的学生,因为长时间与计算机接触,加之这类学生大多性格内向,逐渐养成长时间使用电脑的习惯。他们除了专业课程外,在课余时间会花费较多时间利用计算机打网络游戏。一类是文科类学生,他们没有多少课程需要用到计算机,在课余他们会使用计算机看电视、看电影、网聊和打游戏等。还有一类是比较热衷关注网络信息的学生,他们经常通过微博、微信等信息传播工具实地校内外信息,引发大量同学的关注,在大学生中形成很大的影响,各种评论转发蜂拥而至。

四、大学生课外思政教育渠道探索

大学生的课外思政教育指的是相关的教育者指导学生在课外根据个人兴趣爱好,自愿参加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如志愿者活动、敬老院服务和工厂参观等,在潜移默化中向学生宣扬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高校展开大学生课外思政教育活动的时候可以采用较为隐蔽的方式,在不知不觉中使大学生的思维活动感受和理解讲授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使他们感受到任何外界压力,进而内化成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个人修养,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效性。

学校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开展课外思想政治教育,并积极探索新渠道和新路径。如通过举办大型晚会,积极招揽具有艺术才能的学生设计主题和场景,充分发挥其才能;还可以定期举办运动会,让热爱运动和有体育专长的人有发挥特长的空间;与希望小学合作,展开定期爱心助教,给大学生提供一个社会实践平台;在校内创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鼓励学生自主创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做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加强校刊、校报、校内广播和校内宣传栏的建设,设立相应社团,共同建设多姿多彩校园文化;加强哲学思想和社会科学的研讨会、讲座等的管理,提高学生对科学社会的认识;设立心理健康测评室、校园心理咨询室、开设心理学课程等来正确引导大学生可以健康成长。

五、以“微工具”为载体,攻占思政教育的新高地

“微时代”背景下,微博和微信等信息即时传播工具已经被广泛使用,并迅速受到当代大学生的热捧。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要敏锐地观察到网络中繁杂的信息也充斥着不同的价值观,它们不断冲击着大学生那不成熟的价值观,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在这种情况下,要充分地利用“微工具”打造系统科学化的微数据,实现传统的教学形式与“微工具”的结合,以此实现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而不是将两者割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微媒体,重视它的存在地位,必要时还可以借助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等新型媒体手段来对学生进行教学。这些新型媒体通过引用上面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来实现对学生的教学,不仅可以大大提升学生对思想政治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果。学校还可以建立班级微信群或者讨论组,并且定期上传分享一些相关的视频资料或文字文件,达到不断强化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效果。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把握好“微时代”的种种特征,紧抓课本知识的同时,更应该积极将社会热点引入话题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有助于思政教育者更加及时地掌握大学生思想动态,以便更好地制定高效的教学计划。与此同时,充分利用新型多媒体等更加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和手段,不断积极地推进多媒体教学,让思想政治理论课变得更容易被接受。

六、结语

“微时代”的来临和快速普及为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更加广阔的新天地,为大学生们的思政教育提供了增强时效性的新的重大机会,各大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者应该不忘自己的职责,紧跟时代的召唤,及时对教育教学思路做出调整,在“微时代”的要求下积极深入地来探究如何做好展开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何媛媛,范志辉,侯磊,等.“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面临的新挑战及对策研究――以云南财经大学为例[J].中国电子商务,2015(1).

[2]邢丹丹.“微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基于对某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大学生的调查[J].物流技术,2016,(35).

[3]杨银平.简论“微时代”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普教版,2014(16).

[4]沈培辉.“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基于传播学视角的思考[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3(5).

作者简介:刘雪梅,女,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本论文属于湖南省教育厅“十二五”科学规划课题“微时代”背景下的高职学生责任感教育研究.(立项编号:XJK014CZY027.)

上一篇:事业单位高级会计重点工作的探讨 下一篇:高校英语教学实效性提升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