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长期性探究有效开展的几点方法

时间:2022-08-16 03:59:34

谈长期性探究有效开展的几点方法

在现在的科学课当中,对于一堂课的探究活动都能扎实有效的开展,对于这样的探究教师关注得也比较多。而对于这种需要长时间探究的活动,关注的相对少一些,很多都是高调开头,低调结尾甚至是不了了之。那如何让这种大家认为难以操作的长期性的探究活动扎实有效的开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像参与每堂课的探究活动一样积极呢?

一、保持新鲜感,使探究的兴趣持久

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遇到感兴趣的问题总要弄个究竟,所以在教学中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他们对越是新鲜的事物越是好奇,越能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科学的兴趣,正是学生主动的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在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动机大都取决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我们一般把科学探究分为提出问题,预测和假设,制定计划,观察、实验与制作,收集信息,思考与结论,表达与交流等过程。要让学生很好的开展探究活动,必须要让学生对提出的问题有足够的兴趣。一般问题的提出可以是老师提也可以是学生自己提。学生有自己独到的思维和理解,能对课程内容提出各类问题,如有人文类的,有科学类的,但都是他们所感兴趣的。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动物的生命周期》这一单元以指导学生认识动物的生命周期为目的,让学生亲历养蚕的过程时,这是一个长期的探究活动。我并未急着开展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而是让学生看了这个课题之后说说你有什么困惑,学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争先恐后,对问题我也适时做了记录便于在本单元学习完之后进行解决。接着出示了蚕各个生长时期的图片,让学生从直观上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我并未急着揭开蚕每个阶段的名称,生长特点等,而是把这个神秘的面纱一直保留着,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探究。蚕的一生会蜕几次皮?蚕的形态会发生改变吗?蚕是怎样把自己裹到茧中去的呢?对于他们来说每个问题都是新鲜的是自己从未见过的,这样他们在自己平时养蚕的过程中能带着新鲜感去观察探究,始终保持着积极的兴趣。

二、不断激励,使探究的欲望高涨

小学科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宗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掌握基础的科学知识,发展科学思维和语言能力,获得科学探究的有关技能和方法,培养热爱科学、善于思考、求真务实、互助合作、保护环境和呵护健康的生活态度,是科学课程的主要任务,因此要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小学阶段的学生除了有很强的好奇心外,他们还有很强的荣誉感,每个人都想得第一,都想做最好。我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再结合我校的“乐乐争章”活动,把乐乐奖章请到我的课堂中来,让它和学生一起学习。《植物的生长变化》是让学生在种植活动的过程中,关注植物生长过程所发生的变化,包括植物的茎高度的变化等。学生都知道植物的茎会越长越高,但是每个时期的生长速度是不同的,我要求学生每天进行观察记录,每次课前进行交流,比比谁记录得仔细,小组之间开展比赛,组员之间开展比赛,组内每位同学都坚持记录的都可以得到乐乐星,小组中每位组员都记录了而且能坚持的一周得一颗乐乐兵。对于记录得好的同学还将他们的记录给大家展示并及时和班主任沟通让他在班内进行表扬。这样多种方式表扬,每位学生都想有那份小小的荣誉,每个人都愿意积极参与,这种小小的荣誉感在他们心里起着作用,不断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

三、师生多交流,使探究的困惑减少

长期性探究有着它的特殊性,长期性探究中遇到的问题是纷杂的,也不是同时性的,学生此刻有问题到下一刻可能他就忘了,问题解决不了,可能对后期的探究会有影响。长期的探究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如种植植物可能要持续一个学期,养蚕要2-3个月。平时我们总是要求孩子带着问题去探究,这样他们观察发现的目的性就较强,但探究过程中往往随时都会发现问题,科学课又有它的特殊性,不像语问、数学课每天都有,科学课每周只有2节,不可能把每次遇到的问题到课堂上来解决,那样问题会有滞后性。有些老师很讨厌课堂上学生叽叽喳喳的问问题,而我就不这么认为成功的教育方法是:“三分含情,七分叙理”的,它辨证地告诉我们,对学生的教育应“动之以情、晓之有理”,不能只靠批评与指责。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可以让学生有问题随时来和老师交流,把问题及早的解决。这样一方面能及时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还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他们喜欢上科学课,喜欢上老师,课堂的各个方面都能很好的沟通。在养蚕的过程中一天课堂上学生问,为什么蚕宝宝身上有黑黑的东西,是生病了吗?通过查阅资料,出现这样的情况是蚕被蚊子、苍蝇叮咬了,在叮咬时它们会把卵产在蚕身体里,里面的蛹死亡了,如果不处理会长出蛆。他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蚕已经结茧了,待他回家一看蚕茧周围已经爬满了蛆。科学研究表明:及时解决学生的疑惑,一方面能使学生更好的认识问题,另一方面学生对问题的处理方法记忆得更久。师生之间多交流,老师用自身的知识经验去帮助学生,让他们在探究的道路上获取更多的知识经验,同时也培养了他们探究中的发现问题的能力。

小学科学课程中包含的知识是极为有限的,小学科学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对周遭的事物好奇和关注,不管是短暂性的还是长期性的,我们应培养学生能自己去猜想、探究和发现,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真理的发现过程,以激发、助长和保持学生对科学问题的持久兴趣、持久探究。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乐余中心小学 江苏】

上一篇:磁化 变化 感化 人性化 下一篇:有效培养学生兴趣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