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汕头?

时间:2022-08-16 03:22:05

硬件不差

打开新浪网的搜索引擎,输入“汕头”两个字,在“新闻标题”里搜索,会出来一大串关于汕头的新闻。在最近一两年的新闻中,以“坏消息”居多。走私,骗税,骗汇,制假,赌博,,抢劫杀人,交通事故,火灾等等,汕头几乎成了黑色和混乱的代名词。

为什么汕头会发生这一切?带着疑问,记者走近汕头。

汕头市区是美丽的。但不难感觉到,比起深圳、珠海、厦门几个特区来说,汕头还是明显落后了。仅就城市环境而言,能体现现代化气息的高楼大厦屈指可数,在绿化和卫生方面,与上述几个城市也有差距。如果再拿工业、科技一类的来比较,汕头就更加汗颜了,几乎没有什么全国知名的企业。“公元”胶卷一度很知名,但早被柯达给兼并了。潮阳一带的“雅嘉”、“雅倩”,还算是化妆品中的名牌。

但汕头特区内的硬件还是基本可以支撑其发展的。甚至,比现在的发展需求还显得超前。畅通的广梅汕铁路,广汕、深汕高速公路,汕头机场,国际集装箱码头,以及海湾大桥、 石大桥等,使汕头与外界并不遥远。世界上容量最大的亚欧国际海缆和中美海缆在此登陆,使汕头成为国际信息高速公路上的重要节点。汕头已经摆脱了"省尾国角"的历史。

在“软件”方面,差距十分明显。在其他几个特区,即便是闽南人居多的厦门,也是普通话流行,但这里,却以潮汕方言为主。到汕头来的外地人并不多,有些来了又走了,即便是留下的,他们也觉得和潮汕人生活在两个世界。

文化围墙

潮汕人以他们的潮汕文化为骄傲,潮汕文化是潮汕人的精神纽带。据说,潮汕人1/3在潮汕地区,1/3在内地,1/3在海外。海外的潮汕同胞有1000万人,无论走到哪里,都有象征潮汕人团结的潮汕会馆。潮汕人的文化认同感使他们几乎具有了“民族”的特征,有人将之喻为“中国的犹太人”或者“中国的吉普赛”,一是说他们善于做生意,一是说他们内聚力极强,不因时间、地域而改变。

潮汕文化延续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这其中,有不少优秀的东西,也不乏与现代化相龃龉的“糟粕”因素。比如,潮汕人重男轻女的观念根深蒂固,在农村,几乎到了“不生男孩誓不罢休”的地步,给计划生育带来严重障碍。潮阳市号称全国第一县,官方公布的人口数目就达250万,人均耕地仅0.012公顷,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8。由于土地不堪负荷,为养家糊口,一些人容易产生急功近利、铤而走险的心态。走私、骗税、制假、赌博、逃废债务乃至抢劫等,便成了他们最便捷的选择。还有潮汕人说,重男轻女的观念造成女人在社会的地位低下,“挣钱能力”不强,这也加重了男人的负担,加剧了他们“一夜暴富”的心理。

潮汕人重祖先宗族,血缘姻亲以及亲戚朋辈关系,尤其是对“潮汕人”这个群体,有一种相互的认同和默契。因此,在他们的日常行为中,“人际关系”就成为最重要的感情纽带。但是,也正是因为这种以家族、乡邻等为核心的人际纽带,把潮汕人和外来文化隔开。在外来人看来,潮汕人以“同宗”为首选的交际模式,对他们是一种排斥,同时也剥夺了他们平等竞争和发展的机会,因此,在不能融入或改变这种文化环境时只能选择“离开”。而潮汕人自己似乎并未意识到,当他们把这种“家族”形态的游戏规则带入经济和政治生活中,其破坏性远远大于其建设作用。潮汕地区的企业很少能做大,很少能走出家族企业的困境;潮汕地区的一些丑恶现象屡禁不止,一有“打击”活动,就会有人找关系,说人情,通风报信,出面保护。在这种情况下,习惯法取代了制定法,现代化成为一句空话。

潮汕文化保留了许多对民间神秘主义的信仰。无论是风水算卦、神灵崇拜、祖先崇拜、菩萨信仰,还是民俗节庆,避讳禁忌,都可谓源远流长。潮汕人珍视和玩味这种文化,本是无可厚非的。但毕竟,许多神秘主义的东西,是与现代科学观念格格不入的。潮汕人在解读过去的玄机的时候,损耗了走向科学与文明的现在。甚至,他们被神秘的咒符引向歧途。据说,潮汕人之所以热衷“”,除了一夜暴富的诱惑契合了潮汕人的心态外,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的神秘色彩暗合了潮汕人对神秘主义的痴迷。有些人,甚至已不在乎输赢了,他们唯一的乐趣就是钻研那天书一样的“送码图”。而那些被各种“预测报”糊弄的人大有人在,成天求神拜佛,算卦抽签,乃至神经错乱,疯疯癫癫。精明的上海人看了“”,一笑置之,并非上海人不想发财,而是对那些神神道道的东西不感兴趣。

当然,重男轻女、渴望发财、注重关系乃至封建迷信色彩,在许多民族或者地区都是或多或少地存在,没有理由认为这是潮汕地区部分经济走向“黑色化”的必然原因。潮汕人在海外,正当经营,遵纪守法,也有许多成功的例子。可见,文化的因子,仅仅是“黑色经济”出现的一种“背景因素”。那么,什么是主要原因呢?

对此,有汕头人点拨笔者:“黑色经济”的主要原因还在管理体制上。

走向现代化

首先,地方管理部门没有及时“引贸入工”,没有充分利用特区的政策优势,发展自己的支柱产业,而仅靠贸易获取眼前利益,甚至歪曲地利用政策,走上一条“虚假繁荣”的道路。这种初始路径的错误,造成了对“恶”的依赖,现在要“金盆洗手”,退出成本却十分高昂。

其次,某些政府部门,对企业“卡、拿、要”现象严重,杀鸡取卵,涸泽而渔。许多原来在汕头的企业,不堪重负,搬迁到珠江三角洲一带。由于做正当生意不赚钱,客观上,是鼓励更多的人铤而走险。

再次,不少部门存在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长期放纵走私、制假、骗税等社会丑恶现象,人情风、裙带关系盛行,助长了各种犯罪行为,使汕头社会信誉大大降低。潮汕地区本来有上千万的侨胞,由于投资环境的恶化,他们的投资积极性并不高。

政府之所以没能“引贸入工”,是因为急功近利,目光短浅;之所以对企业“杀鸡取卵”,也是因为急切于眼前利益;至于地方保护主义,我们不妨将其看作宗族主义披上了地方行政力量的外衣。这里,我们似乎又回到了起点:地方的行政管理并没有超越地域文化的局限,反而对其中的不良因素进行了放大,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这道理并不复杂。由于当地官员绝大部分是潮汕人,其决策与行为不可避免地带着潮汕人的思维印记。由于没有基础工业和高科技,几乎没有多少引进“外来人才”的必要,而那些畸形的“贸易”,本地人已绰绰有余――据说,许多搞骗税活动的,就是目不识丁的文盲。潮汕人在地方政治和经济方面的绝对优势,使他们并不感觉需要什么新鲜血液。甚至,他们寻求投资者,也是把眼光主要盯在“潮籍人士”身上,缺乏其他城市那种海纳百川的胸襟。

当然,这一切也在逐渐改变。在汕头,笔者感觉到,新一届的地方领导班子改革的决心很大。我们也有理由寄予厚望。但是,我还是愿强调,一个地区乃至一个民族的真正现代化,乃是在于它的母体文化的裂变,或者说,在于群体观念与行为模式的彻底转变。潮汕地区要真正地“规范发展”,走现代化之路,还需要外来文化的冲击,外来人的冲击。潮汕人,也应该主动去拥抱他们。

上一篇:科健突围 第7期 下一篇:环保不仅是种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