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系统市场“闻”硝烟

时间:2022-08-16 02:42:58

车载系统市场“闻”硝烟

近日,在日内瓦车展上,苹果公司了旗下首款车载系统carplay,这意味着时隔多年之后,乔布斯生前的造车梦从理想到现实成功地迈出了第一步。尽管这一步开始得有些晚,并且前方已有特斯拉拔得头筹,不过传统的车企和科技公司的合作浪潮才刚刚开始。究竟Carplay能够给用户带来哪些不一样的体验,车载系统又将给汽车行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苹果和carplay

如果要用一句话去总结苹果CarPlay的功能,那就是“可以通过一体机的触摸屏去使用iPhone应用”。

CarPlay的操作界面其实就是苹果los7界面,图标都是采用扁平化的设计风格。启动CarPlay之后,用户可以通过苹果最新的Lightning接口(适用于iPhone5/iPhone5s/iPhone5c机型)把iPhone连接至车辆自带的车载娱乐系统当中。换句话说,如果把iPhone拔了,屏幕会恢复到厂家自身的车载娱乐系统界面。

从奔驰和沃尔沃官方宣传视频中可以看到,车主把iPhone连接至CarPIay之后,可通过触屏、旋钮以及语音三种方式控制包括打电话、发短信、播音乐以及及时导航等功能。其中语音控制按钮(也就是启动Siri)可以整合到方向盘的中央控制键上,加上Siri极其精准的理解能力,就使得驾驶员在驾驶的同时能够获得非常友好的多媒体体验,无需转移视线,行车也更安全。

在导航系统方而,CarPlay采用了苹果地图并且实时联网,乘员可以轻松查询到前方路段的交通情况适当进行规避,并且苹果地图还能根据通讯录上信息、电子邮件的内容以及历史行车记录预测目的地。

纵观CarPlay系统,苹果并没有对汽车的中控显示屏做统一的规划设计,汽车厂家在原先白带的车载多媒体系统基础之上整合CarPlay,能够给苹果客户带来学习成本为零的使用体验。

苹果公司表示,目前已经部署CarPlay车载系统的汽车厂‘商一共有法拉利、奔驰和沃尔沃三家,随后还会有丰田、三菱、本田、通用、宝马、现代、标致雪铁龙、铃木、捷豹路、斯巴鲁等加入到CarPlay的行列中来。

苹果谷歌微软 大佬酣战

当外界将目光对准carplay时,苹果的老对手谷歌也闻风而动,拉开了车载市场大佬角逐的帷幕。

据国外媒体报道,谷歌可能不会让苹果独享车载智能系统市场,根据梅赛德斯奔驰的工程师招聘广告,谷歌将推出“谷歌投影模式”(Google ProjectedMode)使Android的大部分功能可以转移到汽车的信息娱乐系统。此前已经传出苹果将和至少三家汽车公司法拉利、奔驰和沃尔沃推出基于iOS的车载系统。

奔驰公司的招聘广告显示,这家德国汽车制造商需要一名软件工程师帮助移植谷歌即将推出的车载系统到自己的品牌汽车中,也就是所谓的“谷歌投影模式”。这种系统被描述为一种“无缝集成”的Android智能仪表装置,使手机的本地通话、短信、导航、多媒体播放功能转移到汽车内。这种装置大概会采用一个更大的显示屏,使用Android的简化版本用户界面。

该招聘广告并没有提及如何将手机和仪表盘进行连接,有线或无线还是两者相混合,但目前大多数制造商主导的版本都使用了蓝牙。但是,广告明确指出车辆的控制系统将能够处理媒体播放、短信、电话和导航功能。这表明这一系统可以完全替代苹果的iOS车载系统。

据推测“谷歌投影模式”与iOS车载系统的差异在于,谷歌的系统将基于智能手机,因此有可能兼容所有支持该标准的车载信息娱乐系统。这样用户在换车后或者临时租用或借用车辆时,就可以很容易将自己的信息转移到新车上。

除了苹果、谷歌之外,微软也开始表现出征战车载市场的迹象。

在2010年,诺基亚推出了一种所谓“终端模式”的车载智能概念。四年以后,随着一个新的名字――M[irrorLink的诞生以及更多的支持,它开始表现出一些推向市场的迹象。不过,诺基亚母公司微软现在才决定在Windows Phone支持这一标准。诺基亚首席设计师约尔格表示,“诺基亚已经对微软做出了承诺。我们正在努力开发,我们致力于将其推向市场。”

MirrorLink最重要的特性就是开源,没有汽车或智能手机制造商仅仅因为他们不喜欢便可以阻止MirrorLink的应用程序。苹果的解决方案可能不会让第三方开发者进入,但是Mi rrorLink却让汽车制造商能够开发自己的应用程序,并通过MirrorLink联盟证明他们汽车的安全性。因此,这将是MirrorLink打开市场的利器,因为它为全世界开发者的创意思维打开大门。

苹果、谷歌、微软的车载系统之战才初露端倪,随着硝烟味越来越浓,战况也将更加激烈。

变革,从车载系统开始

车载系统是智能汽车中枢系统的重要设备,也是连接汽车与移动互联网的关键环节。车载系统可助车联网实现提取数据、分析数据的目的,最终使汽车具备自我诊断和自我修正的分析智能,让应用变得更有预见性和前瞻性。

车联网概念的提出,使得汽车成为物联网的感知节点,为实现更加丰富的车联网应用提供有力支持。未来,当救护车、救火车等应急救援车辆行驶时,道路交通信号灯能及时调整提供快速通道,沿途其他车辆同时接到避让信息;通往目的地的路上,汽车能根据路面交通状况适时变换路径,寻找快捷通畅的线路。

据机构预测,全球车联网市场复合增速将达到25%左右,2017年具有车联网功能的新车销售量将足目前的7倍。届时,硬件提供商、内容和服务提供商等产业链上的一系列公司都将从中获益。

近年来,美国、欧洲、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特别是在引起大众关注的车联网领域。而在中国,车联网项目己被列为国家重大专项(第三专项)中的重要项目,首期资金投入达百亿。

从另一方面来说,车联网的推广,将在智能交通领域掀起轩然大波。

目前,智能交通正处在一个攸关未来的抉择点。早期的智能交通主要是围绕高速公路而展开的,其中最主要的一项就是建立了全面的高速公路收费系统,对全国的高速公路收费进行信息化管理。目前交通问题的重点和主要的压力来自于城市道路拥堵。在道路建设跟不上汽车增长的情况下,解决拥堵问题,主要靠对车辆进行管理和调配。新加坡就把管理的重点转移到热点区域,对进入热点区域的车辆都实行收费,调节热点区域的车流量。

未来,智能交通的发展将向以热点区域为主、以车为对象的管理模式转变。因此,车联网领域的推进已是当下智能交通迫切之急。

正因为车载系统之于车联网、甚至于整个智能汽车市场的重要性,IT大佬的这场车上博弈,无疑被视为“智能汽车”或者“智能交通”大战的开端。

另一方面,对汽车制造商们来说,汽车控制权绝不能放手,但要生产出符合客户需求的车载系统无异于闭门造车。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革命的推进,汽车制造商们逐渐发现了用户驾驶数据的宝贵价值。他们希望开始与科技公司合作,了解他们是如何开发出用户体验出色的产品,掌握新时代的产品开发理念。

所以不论是CarPlay还是谷歌与多家汽车公司组建的“开放汽车联盟”,并非简单是几家科技公司在汽车市场的竞争,实际上也是汽车制造商们的卧薪尝胆和与科技公司的博弈。

上一篇:从政府数据服务中心说开去 下一篇:3D打印心脏――未来十年有望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