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计算能力要从低年级抓起

时间:2022-08-16 12:26:56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要从低年级抓起

众所周知,计算能力是每个学生必备的一项数学基本能力,每当孩子作业或考试中出现计算错误的时候,家长和老师经常会归结到孩子的粗心上来,殊不知计算能力也是占了很大的原因. 因而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 本文是作者在长时间低年级教学中逐步探索出的几个培养低年级计算能力的方法.

一、抓兴趣,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而动机是激励人们去行动的主观原因,学生学习动机越强烈,越能对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进而转化为学习的一种内动力. 真正意义上的数学计算是抽象的、枯燥的,而小学数学计算特别是低年级的数学计算教学一定要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兴趣入手. 低年级的孩子具有天真好动的特征,所以在计算教学中引入有趣的故事情境,把计算当成是一种比赛激起学生的好胜心理显得尤为重要. 一年级数学中的“10的分与合”是以后计算的基础,起初,孩子们靠死记硬背的方法记忆的效果不是很好,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做游戏和顺口溜的方式来记忆:教师边拍手变问:徐为龙我问你,我出2,你出几?学生边拍手边回答:王老师我来告诉你,你出2,我出8. 这样的形式可以学生问老师、老师问学生、学生问学生多种方式进行. 还可以采用顺口溜来记忆: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 朗朗上口的顺口溜读个两遍就能很轻松地记忆了. 寓教于乐,学生在很轻松的氛围里既能轻松地掌握数学知识,又增加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一举两得. 在课堂上进行计算练习题,也可以采用开火车、抢答的多种形式,增强学生的好胜心和求知欲.

二、抓算理,掌握计算的本质

以往的计算教学,只注重计算结果,忽视算理的推导,使学生硬性掌握计算结果,这样的方法不能很好地让学生掌握计算的本质,学生对数学计算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所以,算理的掌握使学生能够对为什么这么算理解得够透彻. 低年级学生直观思维占主导,并且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心理学家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 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促进思维发展,就需要在形象思维和数学抽象之间架一座桥梁,学具的合理使用就是这样的一座桥梁. 在进行“9加几”教学时就可以让学生请出小棒一起来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动手操作中优化得出凑十法,为后面继续学习进位加、退位减打下基础. 还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去理解新知识,构建教学知识结构,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旧知识,通过类比同化新知,实现知识的正迁移,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对新的认知结构的认同. 比如,想加算减、口诀求商等都是学生通过知识间的联系来进行继续学习的. 再如进位加和退位减的方法要讲清楚,让学生理解透彻,他们才能正确熟练地运用方法计算. 三、抓习惯, 好习惯受益终生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在平时的作业和阶段性测验中,老师们不难发现很多学生计算不细心,审题不认真等习惯问题造成丢分较多. 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1. 良好的书写是关键

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如果能够认真书写,计算时往往也会端正态度,认真仔细地进行计算. 所以要求学生书写工整、格式正确、字迹端正,做到不潦草,不涂改,保持作业整齐美观. 要想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师首先要做到以身作则,时时处处注意书写,而且要对学生进行鼓励,如定时进行优秀作业展评、进步作业展评等.

2. 严格的检查是保障

针对学生作业当中抄错数等问题,要求学生要养成良好的检查习惯. 为了能更好地落实,将其列入班级学习习惯培养小目标中,随时检查并进行相关的奖励措施,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检查习惯. 在检查准确的基础上,学生还要养成良好的检验习惯. 养成自觉验算习惯,不仅可以看出计算过程和结果是否正确,还能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使学生养成仔细、严格、认真的良好习惯.

四、抓训练,由“对”向“对、快”的转变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口算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中、高年级计算能力的形成. 对于我们低年级来说,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低年级口算不仅要正确,还要有一定的速度,这就要求教师做口算训练的有心人.

1. 口算要求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课前坚持5分钟的口算基本训练. 这种课堂口算训练形式,要求学生合理选择算法,在短时间内正确计算出结果. 坚持堂堂练、天天练、就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训练时可采用以下形式:口算本,指定时间,学生完成后交换批改. 口算卡片,指名口算,也可以像开火车似的一个接一个很快说出得数. 听算练习,老师念题,学生在本上写得数,念完后指名学生报得数. 这种练习形式难度大些,需要学生认真听,积极思考,迅速计算,耳、脑、手、口并用.

在专项口算中经常调换口算形式,将视算和听算相互结合起来交替使用,可以提高学生口算的兴趣,使他们的学习心理始终保持着渴求的积极状态.

2. 口算练习要因生而定

在进行口算练习时,要注意因材施教. 同一班的学生计算能力是不同的. 如果用同一标准去要求,这显然是不科学的. 因此,口算练习一定要量力而行,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对不同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使每个人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一定的提高.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充分反映了他们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他们今后的数学学习生活.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探索出一套合理的有效的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使学生的计算基本功练得更加扎实.

上一篇:建设优秀班集体 创造孩子阳光人生 下一篇:探求教学模式追寻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