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D的中医药治疗

时间:2022-08-16 11:29:28

PAD的中医药治疗

专家简介

杨明会,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现任中国人民总医院全军中医研究所所长兼主任,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中医药学会会长等职。长期从事中医临床、保健、教学和科研工作,重点研究老年病,以心脑血管疾病、呼吸消化系统疾病、帕金森病、肿瘤、糖尿病为主攻方向。

中医学对PAD的认识

老年周围动脉硬化疾病(PAD)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之一,为中医血瘀症范畴。在历代中医典籍有关血管、血运、血瘀等方面的认识、论治等论述早有详细的描述,如《灵枢・论疾诊尺篇》曰:“诊血脉者,多赤多热,多青多痛,多黑为久痹,多赤多黑度青皆见者,寒热身痛。”《灵枢・营卫生会》中指出:“老者气血衰,气道涩,易于瘀滞。”等等。对血瘀症及活血化瘀疗法也有比较详细的总结,载有“恶血”、“留血”等血瘀病名。《灵枢・痈疽》篇指出:“发于足指,名曰脱疽,其状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不衰,急斩之,不则死矣。”、“发于足旁,名日历痈,其状不大,初如小指发,急治之,去其黑者……”。这是由于严重肢体瘀血,而使肢体动脉闭塞发生坏疽的典型描述。而肢体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早期,尚未发生肢体坏疽者,则称为“痹”,部分相当于“痹证”疾病范围。《素问・痹论》指出“痹,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素问・五脏生成》谓:“血凝于肤者为痹,凝于脉者为泣,凝于足者为厥”。这是由于气血瘀滞、血脉凝泣、营卫失调,而发生“脉痹”、“血痹”,出现肢体血液循环障碍和微循环障碍,即瘀血痹症。

汉代张仲景著《伤寒论》,首先立“瘀血”病名,总结了血瘀证的辨证论治规律,提出了十余个治疗血瘀证的方剂,如鳖甲煎丸、下瘀血汤、抵挡汤等,并较多地应用了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虫类药物,如水蛭、虻虫、蟪虫等,确立了三个治疗大法:温通化瘀法、泻热通瘀法、活血化瘀法,对现代治疗PAD有重要价值,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PAD的病因病机

老年人多脏腑功能不足,以致气虚血瘀。气能行血,气虚则血失推动而运行不畅,或由气虚不摄,血溢脉外,留而不去;又因心主血脉,肾主藏精,脾主运化、主四肢肌肉、主统血,若心阳不足,则血脉瘀闭,运行不畅,而发生肢体血液循环障碍;肾阳虚,命门火衰,阳气不能下达温煦四肢;脾阳不振,阳气虚衰,运化功能失常,不能输送精微于血脉,气血不达四末,故发生肢体血循障碍。另外过食膏梁厚味、喜嗜烟酒,而致损伤脾胃,脾不化湿、胃不降浊,水湿不化,变生痰浊;痰浊内蕴,瘀阻脉络,而导致肢体血液循环障碍。因此产生肢体发凉、怕冷、麻木、沉重、疼痛,皮肤苍白甚至紫绀,严重者出现坏疽。

PAD的中医中药治疗

PAD是血瘀症疾病,主要在活血化瘀法的基础上进行辨证论治。治疗方法主要为中医内科辨证论治和外治疗法,临床上将这些方法结合应用,则疗效更佳。

中医内科辨证分型论治

一般在发病的早期,主要应用益气活血法、软坚散结法为主治疗。出现严重肢体缺血,发生肢体坏疽继发感染,表现为热证、热毒证时,则以清热解毒法为主,佐以滋阴、凉血、活血法治疗。因本病常并发高血压病、血脂异常、冠心病、脑卒中和糖尿病等疾病,其最后治疗结局和转归,取决于这些疾病的轻重程度和能否有效控制。因此,必须重视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综合控制并发疾病。

1 阴寒型

寒凝血瘀,瘀阻血脉,气血运行失调,阳气不能温达四末。

主证:

(1)肢体明显发凉,冰冷;

(2)肢体呈苍白色(尤以肢端为重);

(3)遇寒冷肢体发凉,色苍白,疼痛加重;

(4)突然发生急性机体动脉血栓形成或急性机体动脉栓塞,肢体冰冷,苍白,剧烈冷痛;

(5)疾病恢复期,寒凝血瘀未消除,仍遗留阴寒证;

(6)舌苔白,舌质淡,脉象沉迟,弦细。

此型多属疾病早期或处于疾病恢复阶段。

治则:温经散寒,活血化瘀。

方剂:阳和汤、当归四逆汤、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2 血瘀型

严重肢体瘀血,气血瘀闭,血脉阻塞。

主证:

(1)肢体发凉怕冷,麻木,疼痛;

(2)肢体持续性、固定性疼痛,或急性肢体缺血剧痛;

(3)肢端、小腿、股部出现瘀斑、瘀点;

(4)手部或足部呈紫红色,青紫色,瘀肿;

(5)间隙性跛行痛加重,夜间静息痛加重;

(6)舌有瘀点、瘀斑,或舌质红绛,紫暗,脉象弦涩或沉细。

此型多属疾病早、中期,严重肢体缺血,缺氧,可能发生肢体坏疽。

治则:活血化瘀。

方剂:寄生活血汤、丹参通脉汤、舒脉汤、活血通脉饮、大黄蜇虫丸、血府逐瘀汤等。

3 湿热型

寒瘀血瘀,瘀久化热的初级阶段。

主证:

(1)轻度肢体坏疽感染,发红,肿胀,疼痛;

(2)肢体大片瘀斑感染,紫红,瘀痛;

(3)肢端感染,红肿,灼痛;

(4)伴有发热或低热;(5)舌苔白腻或黄腻,舌质红绛,脉象滑数或弦数。

此型多属疾病中、后期,发生轻度肢体坏疽感染,或肢体瘀斑感染等。

治则:清热利湿,活血化瘀。

方剂:四妙勇安汤加味。

4 热毒型

寒瘀血瘀,瘀久化热的炽盛阶段,主要表现为热毒证。

主证:

(1)严重肢体坏疽感染,红肿热痛,或脓液多,有恶臭味;

(2)伴有高热,恶寒,神志模糊,胡言乱语等;

(3)舌苔黄燥或黑苔,舌质红绛,紫暗,或有淤斑,脉象洪数或弦数。

此型多属疾病中、后期,发生严重肢体坏疽感染,出现毒血症或败血症。

治则: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方剂:四妙活血汤、清营汤、犀角地黄汤等,同时兼服紫血丹,安宫牛黄丸,西黄丸等。

5 脾肾阳虚型

中老年患者,主要脏器功能衰退,常有血瘀兼脾肾阳虚证。

主证:

(1)全身畏冷怕寒,肢体发凉,萎缩,神疲乏力;

(2)腰痛,足跟痛,腰膝酸软无力;(3)阴冷,阳痿,减退;

(4)食少纳呆,腹部胀满;

(5)舌苔白质淡,脉象沉细。

此型多属于疾病早、中期或疾病恢复阶段。

治则:补肾健脾,活血化瘀。

方剂:补肾活血汤,金匮肾气丸等。

中医外治疗法

外治法在周围血管疾病的应用中,有着独特的临床疗效,常用的外治疗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活血通络法

肢体缺血,瘀血,常有肢体疼痛,皮色紫绀,皮肤淤斑等表现。宜用活血通络法,应用活血消肿止痛洗药(桃仁、红花、丹参等)熏洗患肢,1~2次/d。适用于疾病早、中期的患者。如有肢体瘀血炎症者,用解毒散瘀洗药(大黄、芒硝、黄芩等)熏洗,洗后外涂丹参酊,黄马酊等,能够改善肢体血液循环和微循环,促进侧支循环建立,改善组织代谢状况,具有活血通络、消肿散瘀的作用。

2 温经活血法

寒凝血瘀证,肢体发凉,怕冷,遇寒则症状加重,疼痛加剧,皮肤冰冷,苍白。宜用温经活血法,应用回阳止痛洗药(肉桂、红花、艾叶等)熏洗患肢,1~2次/d。适用于疾病

[摘要]图像和语言是人类文明史中最为基本的两种信息媒介,也是构成平面广告的两个基本元素。图像和语言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平面广告的创意,尤其在现代平面广告不断趋向于艺术化的过程中,语图关系更是拥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同的语图关系意味着不同的创意空间。

[关键词]平面广告 语言 图像 创意空间

图像和语言是人类文明史中最为基本的两种信息媒介,其也是构成平面广告 的两个基本元素,这两个构成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平面广告的创意。尤其在现代,平面广告不断趋向于艺术化叙述的过程中,语言 和图像(下文简称语图)关系具有重要的作用,不同的语图关系形态也意味着不同的创意空间。

在平面广告中,图像将特定产品或者是服务的功能、性质以及与之相关的企业或服务机构的相关信息转换成为造型、色彩等元素构成的视觉对象,并通过一定的传播媒介,如报纸、杂志等载体向受众传递信息。在当下的“图像转向”时代,以图像来传递广告信息是广告制作者经常采用的手段。因此,在平面广告中图像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以至于现在人们有把广告等同于图像的嫌疑。与图像的受重视程度相反,语言符号似乎逐渐地被人们忽略和冷落。然而,一个不容改变的事实就是不管图像的发展有多么繁盛,在传达明晰准确的信息中,语言仍极为重要,仍具有不可替代地位。在现代的平面广告中,如果离开了语言,仅有图像存在,那么不管图像有多么高明,人们将会难以弄清楚广告所要传达的信息及含义。实际上,平面广告中语言的重要性远不止于能够清晰明白地传达商品的信息。在平面广告越加注重艺术化和创意的时代,广告中语言的重要性也就随之增加,这是由于平面广告的创意空间是基于语言和图像之间的张力而生成的,语言是创意生成的重要一极,是构造创意空间必不可少的元素。在平面广告中语图的重合或错位使画面的视觉形象与语言形象共鸣叠置,由图及语,由语至图,不断地往复循环,在语图创造的意象空间中,使人领略到广告艺术的趣味与魅力,在这个过程中广告将自己要传达的信息以愉悦的方式传达给消费者。广告中的语言引发人们对图像的期待,图像的凝视又引发受众对意象或意境的想象,在交互中不断相互修正,相互补充与渗透,从而获得产品信息,甚至获得一定的审美愉悦。如果取消了语言的存在,单有图像的广告将会变成虽然华丽但却空洞乏味、毫无意蕴的残缺影像。既然如此,探讨现时代广告中语言和图像的关系,以及在广告艺术化过程中语言和图像如何进行创意空间的构建等问题,将是十分重要的。

通常来说,根据平面广告中语言和图像对于所传递的商品信息的重合程度,广告中的语言和图像关系形态大致可以概括为三种,分别是语言和图像的重合形态,即语言和图像传递的信息相同;语言和图像的错位形态,即语言和图像传递的信息没有重合的部分,但却有共同的内在意象连接点;语言和图像浑整一体形态,在这种形态中语言即是图像,图像即是语言。

首先,语言和图像的重合形态。这里的“重合”包括语言和图像的完全重合及部分的重合,在该形态中语言描述和图像描绘的对象彼此一致对应。语言和图像的重合形态在平面广告创意制作中占有很大比重,尤其是早期的平面广告,其中的语言和图像大多是以重合的方式向受众传达信息的。在语言和图像重合形态之中,一类是“全部重合”的形态,即广告的语言直接点明图片物象的名称,广告的图像则对物象进行描绘。如 “佳味水果糖”广告(图1),在水果糖的广告中的语言表明了商品――“佳味水果糖”及其特征――“有味道的世界”,图像呈现的同样是“水果”和“糖”,语言和图像叙述和描绘的是同一个事物。另一类是语图“部分重合”的广告,即语言不点明画面描绘的对象,而仅对其功用、特征等进行描述。如 “喜力啤酒”广告(图2)。在喜力啤酒广告中语言“饮一口大自然入喉,舒坦入心”叙述了饮用啤酒的感觉特征,语言和图像信息部分重合。在这两种语图重合形态的广告中,语图之间的结合紧密程度有一定的差异,前一类广告的图像和语言传递相同的产品信息,图像和语言是对彼此的重复,两者基本可以单独传递信息,广告的图像和语言均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彼此之间相对疏离,缺少对话和艺术张力。后一类语言和图像传递的信息不完全重合,只是部分重合,相对而言图像独立性稍强,而语言的独立性较弱,是一种处于“漂浮”状态的语言,因为“饮一口大自然入喉,舒坦入心”不仅可以指啤酒,也可能是其他饮品。因此,当语言一旦脱离具体的广告画面,虽然可以勉强感觉所传达的产品信息的大类别,但是却相当模糊,甚或会产生混淆,因此语图的关系较前者更为密切,彼此间并拥有一定的对话和艺术张力。

在上述语言和图像重合类别的广告中,语图之间实际上存在双重的连接,一层是外在层面的广告图像中的造型形象与广告语言描述对象的重合与连接,一层是内在层面的广告图像的形象意蕴与广告语言的意象的契合与沟通。由于既有外在层面的交汇与连接,又具有内在意象层面的交汇与连接,所以语图共同传达的商品信息清晰明确,可以观图知其所言说的产品,也可以闻语知图像所示的商品。在语图重合类别的平面广告作品,语图间虽然存在一定的对话和张力,但是这种张力不火不愠,大小适度,和谐优美。这对于产品初次上市或者是全力推出一款人们所不熟悉的一种新品的时候,这种语言和图像关系在广告传播中是极为有效和适当的。然而,当产品已经被人们所熟知,如需在营销过程中加强人们对于品牌的忠诚度,或者是为了提升品牌文化形象的时候,平面广告中的语言和图像之间的关系就不能停留在重合的状态,而是需要将语图间的张力进一步加大,进而延展人们对其想象的场域。

其次,语言和图像之间的错位形态。在上述语言和图像重合形态的基础上,如果当平面广告中语言和图像之间叙述或描绘的对象、特征等不是重合的,而是“各行其是”的时候,语图之间的双重连接只剩下内在层面的连接的时候,语图之间的张力陡然增大,意义空间也随之伸张。在这种广告的语图关系形态中,语言和图像看似各说其言,互不相关,实际上却是“貌离神合”,语言和图像错位使得语图之间的对话和再生能力达到了极致和巅峰。从而,该种广告语言和图像的关系形态也成了人们在进行平面广告创意中所极力追求的效果。

上一篇:老年人健康体检测评工具 下一篇:严重哮喘病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