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模式探讨

时间:2022-08-16 10:12:49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模式探讨

摘要:培养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会计专业人才,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学模式的改革。目前,构建适合中职学生的教学体系,既是地方经济发展对学校提出的现实要求,也是现代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构建有效的教学体系,已经成为中职学校培养会计人才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会计专业;四段递进式;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近年来,关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问题,已经有很多人在探讨研究,培养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学模式的进一步改革。目前,构建适合中职学生的教学体系,既是地方经济发展对学校提出的现实要求,也是现代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构建有效的教学体系,是我们一直在思考和探讨的问题。本文结合本人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就会计专业教学模式进行探讨,旨在解决目前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定位

按照会计岗位需求,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毕业生主要是面向基层中、小型企业,如餐饮、超市等连锁商业服务企业和农村经济组织,从事初级、中级会计核算工作,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掌握会计专业所必须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能胜任各单位会计岗位以及收银岗位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精操作、能管理、懂经营”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一)知识目标定位

1.具备中职学生基本要素,其具体内涵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基本文化素质、文化审美素质、心理生理素质和职业道德等几个方面。

2.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会计、税收、财务管理等基本理论知识。

3.掌握会计计算技术等基本技能和会计手工模拟技能。

4.掌握会计电算化基本操作技能。

5.熟悉财经法规、职业岗位规范和职业道德。

(二)能力目标定位

1.通用能力

学生要有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包括协商能力、交往能力、适应能力、开拓能力等。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能够与人顺利的交流、沟通合作。

2.专业能力

1.掌握会计专业基本技能:具体包括珠算、点钞、传票算、账表算、票币算、录入(中英文、数字)、数字书写、计算机应用能力,能运用各种财务软件网络技术开展日常业务及管理工作。

2.掌握岗位技能:具体包括出纳、总账会计、材料物资会计、往来结算会计、工资核算会计、成本费用会计、收入利润会计、固定资产会计等岗位技能。

二、会计专业创新教学模式下的课程体系框架

会计专业教学要为企业服务,培养的人才要符合企业的岗位要求,因此,校企合作的教学理念就需要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整个课程体系必须通过校企合作来实现,校内外实训环节相互结合,通过调研将构建与就业岗位工作任务紧密联系的专业课程体系;建立服务专业教学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课程体系;形成学生良好身心素质、职业基本素质、创业意识等德育体系;设立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的职业拓展体系。

1. 基本素质课程体系

以职业素质为核心,构建基础素质课程体系,得出每一种素质对应的内涵、基础课程和实践项目,构成德育活动、基本知识、拓展项目的职业素质体系,具体构成如图所示。

基本素质课程安排表

课程类型 课程目标 学期安排 考核方式

基本素质课程 必修课 德育 培养学生人格素养和职业素养的课程 1.2.3.4 项目考核

文化基础课程 培养学生适应职业和社会的基本能力的课程 1.2.3.4 过程考核

项目考核

限制选修课 高职升学文化指导 满足高等职业教育升学考试需要的课程 5.6. 结业测试

就业技能指导 满足学生就业需要的课程 5.6 实践考核

任意选修课 德育实训、德育活动课程、基本素质专题讲座 满足学生成长过程中心理、生活等各方面素养提高需要的课程 1.2.3.4.5.6 过程考核

实践考核

2.专业课程体系

专业核心课程是指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提倡采用任务式的课程模式,以技能为核心,专业基础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融合职业资格考试相关内容,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并注意与相关职业资格考核要求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中做,做中学的特点,建立“四段递进式”会计专业职业能力教学体系,使学生掌握会计专业职业能力。

3.专业实训课程

如何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核心技能实训进行有效结合,并最终达到中职教育的目标,构建核心技能单项化,技能实训课外化则是一种较为有效的解决途径。

(1)核心技能“单项化”

核心技能单项化是对会计岗位工作任务进行横向和纵向分解后,确定会计核心技能点,然后逐项进行单独训练。分解出的单项技能可以包括:数码字书写、数字小键盘录入、专业术语录入、点钞和假币识别、会计凭证编制和审核、账簿登|己、财务报告编制与分析等。这些技能点不仅是根据会计职业分解出的核心技能,也是会计专业主干课程重要知识点的体现,因此逐项进行单独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对会计专业有较深的了解,还可以强化专业基础课的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2)技能实训“课外化”

新生入学初步了解专业后即对其提出实训任务,并告知实训手段,如利用第二课堂讲座、视频等开展培训,然后由学生自主训练,自主报名参加考核。具体操作思路如下:

一是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提出各项技能任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提出技能任务,并使之与学生毕业证书挂钩。技能任务可以分为两个部分:部分技能任务是学生必须完成的任务,部分技能任务是由学生选择完成的任务。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对会计专业的通用必备技能有所了解,同时又可以根据其未来的职业规划有所选择。

二是教师制定各单项技能的训练方法和考核要求。专业要根据各单项技能的具体内容制定学习指导计划,并落实到具体的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可采用讲座或者网络视频的方式讲解技能训练方法,同时还要提出明确的技能达标要求。

(3)技能考核“证书化”

实训指导部门每学期循环组织各单项技能的考核,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选择考核的技能。另外,学生考核合格后应颁发相应的“校内技能证书”,让学生本人、指导教师和用人部门随时了解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

(4)技能提高“大赛化”

每学期期末,专业应组织技能比赛,可以是单项赛,也可以是综合赛,并评选出技能能手,给予一定的奖励,或者择优推荐就业单位,并在此基础上选拔优秀选手参加省、市乃至国家级大赛,以提高学生实训的兴趣,最终提高专业技能水平。

三、教学模式改革措施

改革教学模式。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加强实践教学,着力促进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衔接。构建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环境。深入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通过数字仿真、虚拟现实等信息化方式,在教学中普遍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一)教学方法改革

1.开放教学法。

以往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学生坐在教室里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各学期学完若干课程考试合格以后,就可以拿到毕业文凭,最后的结果是“教师课上满堂灌,学生课下不会做”。所以,要打破这种“师生面对面,课堂满堂灌”的封闭式、注入式的教育方式,应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开放式教学方法。具体做法是:

请企业相关行业专业人士做兼职专业指导教师,定期到学校指导教学,开阔学生视野,及时获取新的知识和信息。

上一篇:小议建筑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 下一篇:压力管道安装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控制措施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