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开腹肝叶切除术后静脉自控镇痛中的应用效果

时间:2022-08-16 09:30:46

护理干预在开腹肝叶切除术后静脉自控镇痛中的应用效果

[摘要] 目的 探讨开腹肝叶切除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及护理方法。 方法 选择患者80例,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则实施常规术后护理,如引流管护理、饮食干预等,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和不良反应。 结果 观察组术后12、24、36、48 h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关键词] 护理干预;肝叶切除;术后;静脉自控镇痛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4(a)-0156-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of hepatectomy with laparotomy. Methods 80 cases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each group of 40 cases,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nursing intervention,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he routine postoperative care,such as drainage tube care,dietary intervention,then the VAS score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and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i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pain VAS scores of observation group in 12 h,24 h,36 h and 48 h after postoperative were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 (P

[Key words] Nursing intervention;Hepatectomy;Postoperative;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术后疼痛是不可避免的一种生理现象,尤其开腹手术,肝胆外科手术切口大,术中创伤大,其术后疼痛程度更为明显[1],目前针对术后疼痛最有效的方法是术后镇痛,其中术后静脉自控镇痛常被用于肝胆外科手术的术后镇痛[2]。护理工作对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成功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不仅可以提高镇痛效果,还可以减少不良反应,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80例开腹肝叶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探讨护理干预在肝胆外科术后镇痛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6月本院在全身麻醉下完成开腹肝叶切除术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选择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申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按照数字随机法将80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19~50岁,平均(32.4±4.6)岁;原发疾病:肝叶结石19例,肝肿瘤21例;术后住院时间3~21 d,平均(10.3±3.4) d。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19~50岁,平均(32.4±4.6)岁;原发疾病:肝叶结石21例,肝肿瘤19例;术后住院时间3~21 d,平均(10.3±3.4) d。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疾病及术后住院时间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则实施常规术后护理,如引流管护理、饮食干预等。

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①心理护理:疼痛作为一种复杂的心理和生理过程,尤其是心理因素伴随着患者疼痛的整个过程,术前1 d在床边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沟通,向患者详细介绍使用静脉自控镇痛泵的方法、使用目的及注意事项,告知患者所需经济费用,让患者自主决定,更好的为患者摆脱疼痛恐惧,减少及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烦躁甚至焦虑,达到最佳的镇痛效果。②疼痛的护理:将术后疼痛的评估视为一种常规工作,通过仔细观察、认真调查和询问患者疼痛程度,并使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疼痛评估,以评估疼痛的治疗效果,当患者疼痛>3分,达到中等程度时及时告知病房医师,当疼痛程度>5分时则立即告知麻醉科医师进行术后镇痛治疗的指导。③不良反应的护理:当镇痛效果欠佳或者患者对阿片类受体激动剂极为敏感情况下患者可出现呼吸抑制,此时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律、幅度,并通过心电监护仪了解患者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情况,同时观察患者皮肤、口唇、甲床颜色的变化情况,一旦患者出现嗜睡、呼吸变浅变慢以及血氧饱和度

1.3 观察项目

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均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VAS评分的比较

观察组术后12、24、36、48 h 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3 讨论

肝胆开腹手术期手术切口相对较大,大多选择“L”形肋缘下切口,术后不管是切口还是原发疾病切除后引起的疼痛,均是引起患者术后疼痛的原因[3],如不及时处理,可导致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增加,甚至对中枢神经及机体免疫系统造成损伤,严重的术后疼痛还可导致患者的生理状态出现异常,如引起凝血功能异常、呼吸限制甚至呼吸抑制以及胃肠功能的紊乱,影响术后排便排气[4]。如果术后因为疼痛而不愿翻身、咳嗽,容易增加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不利于术后患者的恢复[5]。术后静脉自控镇痛可以显著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减少术后因疼痛带来的应激反应,减少术后发生血栓及心血管事件,且不对下肢运动造成影响[6]。患者可以随意下床活动,加速肠蠕动的恢复,早期恢复饮食,利于术后早日康复[7]。

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是有效缓解术后疼痛的一种方法,但单纯通过静脉术后镇痛治疗,在镇痛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势必会加大药物用量[8],使得药物不良反应增加,如头昏、恶心呕吐甚至呼吸抑制。本研究通过护理干预以更好地提高患者自控镇痛的耐受性,首先通过心理干预,提高患者对术后疼痛的了解,告知患者术后镇痛的方法及其有效性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9],关键是使患者了解术后疼痛的应对方法以及术后镇痛的使用方法,提高镇痛效果,观察组术后12、24、36、48 h 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本研究中观察组针对术后镇痛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胀便秘、皮肤瘙痒及呼吸抑制等进行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发生恶性呕吐、腹胀便秘、皮肤瘙痒及呼吸抑制的比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术后镇痛的认识程度与疾病种类、年龄、性别、文化教育程度及家庭背景等有关,可直接或间接影响术后的镇痛效果。有研究提示,良好的术前宣教,对患者术后镇痛的使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能显著提高术后疼痛的控制程度,可减少静脉术后镇痛的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提高了患者对静脉术后镇痛的认识和治疗的临床依从性[10]。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肝胆手术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曾峰.肝胆手术后静脉镇痛效果及护理干预[J].当代医学,2012,18(27):121-122.

[2] 辕信芝,卢索芬.布托啡诺与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观察及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7):621-623.

[3] 陈卫平.肝胆手术后静脉镇痛的疗效观察与护理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2,14(4):565-566.

[4] 邵光明,林学武,吕爱俊.氟比洛芬酯与曲马多用于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华全科医学,2009,7(4):349-350.

[5] 苗丽华.肝胆手术后持续静脉自控镇痛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7):23-24.

[6] 赖英娣,梁艳华,黄淑萍.围术期使用静脉镇痛泵的护理体会[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9,28(3):252.

[7] 杨爱梅,刘卫平.持续静脉自控镇痛在肝胆手术的临床观察和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7):1088-1090.

[8] 罩丽锦.开腹术后PCA不同使用方法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0,8(4):33-34.

[9] 万玉屏.肝胆手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分析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7):38-39.

[10] 罗成蓉.肝胆手术后患者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与护理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1):758-759.

(收稿日期:2014-02-26 本文编辑:林利利)

上一篇:SmartPlantP&ID在天然气输气站场的应用 下一篇:基于DSP的工业检测图像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