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艺术教育与创新精神培养路径探究

时间:2022-08-16 07:28:37

高校艺术教育与创新精神培养路径探究

[摘要]高校的艺术教育不同于普通的艺术教育,其重点在于培养高素质的艺术人才,而不是平常的陶冶身心、娱乐生活。因此,高校的艺术教育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形成一种现代化的交际型教育。语言是交际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根据高校创新教育的需要,可以把语言与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形成一种现代化的高校艺术教育模式。

[关键词]现代交际 高校艺术教育 创新精神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6-0250-01

创新作为时代前进的重要影响因素,推动着人类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创新与教育相结合更能发掘出新生力量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形成一种以培养新型人才为目标的新兴教育形式。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推进,计算机等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高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计算机更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常用工具,因此我们更应该将现代化的技术应用到高校艺术教育中,培养现代化的艺术人才。

一、高校艺术教育的现状

艺术教育不仅可以陶冶身心,更能培养个人的素质,提高个人的修养,使学生对美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产生更高的艺术创造力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高校近年来也不断普及艺术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综合素质。20世纪初期我国的高校就已经开始重视学生的艺术教育,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的《以美誉代宗教》被艺术教育者们所推崇,翻开了我国高等艺术教育的崭新一页。我国高校艺术教育总体呈现出现上升的趋势,国家也针对艺术教育问题开展了多种类型的学术交流会,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艺术教育的地位。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各大高校也在原有的艺术教育形式上进行了创新,形成了数字艺术、动画艺术、多媒体艺术等一系列专业课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渐形成了新的艺术教育形式。

但是,在艺术教育创新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首先,艺术教育虽然在地位上得到了提升,也受到了学校的普遍重视,但艺术教育课程的设置却很随意化,教育部没有明确地进行规定,也没有形成完善的艺术教育体制,更没有相对独立的艺术科研机构。其次,艺术教育课程的知识面覆盖狭窄,所谓艺术教育目的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更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内在素养,从而提升学生的艺术价值。现在许多高校只是单一的传授课本知识,授课方式陈旧单一,重视理论教育多于实践教育,不能把课程教育很好地与生活相结合,这种局限的艺术教育方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艺术能力的发展。再次,虽然学校对艺术教育很重视,但教学上的硬件设施还是不到位,师资力量也并不理想,大部分高校教师都是艺术专业的毕业生,并且对教师的培训也不到位。最后,由于高考压力增大,许多考生选择报考艺术专业,艺术专业毕业生的数量日益增长,就业压力也随之增大,整个行业内出现饱和状态,学生对就业失去信心,学习效率自然就会受到影响。

二、高校艺术教育与创新精神培养的发展策略

(一)运用现代创新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的成功不能靠强迫,尤其对于艺术这种开放性较强的专业,五彩斑斓的色彩、美妙的音乐、生动的图画都可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多媒体软件就很符合艺术教学的条件和要求,形象直观地形成感染力极强的教学信息,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

(二)确定学习主体,针对目标进行教学

要确定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调动学生的自觉性,使其积极地进行艺术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从教育学生学习转化为让学生领悟学习,把学生与生俱来的艺术天分培养起来,形成各有千秋的艺术创造力。

(三)组织评比活动,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造

学校应该积极组织艺术作品评比或者艺术方面的展览、展演等,一方面可以把不同的艺术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艺术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一系列学生之间的艺术作品评比更可以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有竞争才有进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挥,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提高学生对作品的综合评价能力和对作品的感悟能力。

(四)完善师资以及现代化教学设施

完善高校的一系列教学硬件设施,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配备符合时代潮流的现代化师资力量和技术设备,普及现代化的艺术教育手段,艺术教育的硬件设施要达到国家教育部的标准,积极开展校园文艺活动,组织高雅艺术进校园,增加学生的艺术实践,美化校园环境,使学生在校园就可以感受到浓浓的艺术气息。

三、结语

总之,高校艺术教育要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培养出与时俱进的艺术创新型人才,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外在艺术表现,更要重视学生的内在艺术素养,培养外在与内在并兼的艺术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学书.新时期高校艺术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探析[J].前沿,2012(04).

[2]王海明.对高校美术实践课程“教产结合”特色教学模式的思考――以东北地区旅游艺术纪念品的市场介入为例[J].美术大观,2014(04).

上一篇: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实现途径与现实意义探寻 下一篇: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