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货币合作的对策研究

时间:2022-08-16 04:59:30

东亚货币合作的对策研究

作者简介:王云栋(1991.01-),男,汉族,山东日照人,经济学硕士,吉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专业:政治经济学;研究方向:货币政策协调

摘要:作为东亚地区日益崛起的经济大国,中国与东亚地区其他经济体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对东亚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不论是从自身利益出发还是从地区稳定来看,中国有责任也有义务发挥大国的领头作用,积极参与到东亚货币合作中来,使东亚货币合作能够朝着既利于中国也利于其他经济体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东亚;货币合作;模式;人民币国际化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金融国际化的加强,国际区域货币合作成为大势所趋。在此潮流感召之下,包括东亚在内的世界许多区域都加快了本地区货币协调的步伐。中国是亚洲经济大国,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东亚货币合作不仅可以为中国的汇率稳定提供一个安全阀,有利于国内金融体系的改革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和谐友好的地区关系也有助于人民币在周边国家流量的扩大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提高。因此,中国应在“内外兼修”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动东亚货币合作进程,使其成为减少中国汇率波动、实现宏观经济和金融稳定,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有力保障。[1]

一、积极倡导“东亚共识”

“联合才有出路”的合作理念是区域合作的重要前提和保证。1997年金融危机过后,东亚各国逐渐形成了需要联合起来共同防范和抵御金融危机的“东亚共识”,但这种合作理念明显具有短期性。这既与东亚地区一贯缺乏合作的历史传统有关,又与东亚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政治体制、历史文化、和价值观等的多样性和多层次密切相关,但无论如何,地区合作意识的不稳定和不深入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东亚合作的进程。[2]为此,中国作为地区性大国,应充分发挥本国的影响力,通过官方的对话、会晤、协商等机制以及各国媒体及民间交流等方式,特别是可以充分利用高等院校意识形态较为前沿的优势,广泛宣传这种危机感,积极推动使“东亚共识”成为“东亚意识”。对于东亚各国来说,无论奉行的是怎样的东亚共识,欧洲当年所秉持的“合则两利、分则各败”的信念都是普遍适用的。

东亚地区既有着亚洲最快、最高的经济增长,同时又是世界上经济相对落后和较为脆弱的地区,东亚各国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彼此之间休戚相关,“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只有求同存异,谋求互利共赢才能得到对于经济发展来说至关重要的汇率稳定和金融安全。[3]即使如中国一般在1997年金融危机中恪守承诺,为此降低了与货币贬值国产品在相关市场上的竞争力,并导致出口在1998、1999连续两年下滑的情况下,合作的绩效仍然大于不合作。这充分说明,无论是经济发达国家还是经济落后国家,也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国,都首先是一个亚洲国家,只有亚洲的和平与稳定得到维护,一国的经济发展才有保障;只有得到本地区的认可,才会得到世界的认可,一心想“脱欧亲美”的英国最终还是加入了欧盟,一心想“脱亚入欧”的日本最终又回到了亚洲,就是最好的证明。对此,任何想脱离本地区,单纯寻求外部保护的国家发展路径都是不切实际的。当前,东亚货币合作虽然受到各种现实条件的制约,并不能迅速迈上一个很高的平台,但只要东亚各国在共同的理念指引下,携起手来,设计一个行之有效的、符合东亚区情的、有东亚特色的货币合作方案,东亚货币一体化的前景还是大有希望的。[4]

二、构建有东亚特色的货币合作模式

东亚经济体之间在经济发展、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历史传统、文化宗教以及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决定了,东亚货币合作应实行渐进式的路径选择。

首先,借鉴欧洲经验,东亚应从难度较小、层次较低的经济领域入手,选择能源、农业等一至两个各经济体互补性较强的部门开展合作,在此基础上逐步向深入、复杂、全面的经济领域延伸,最后才将东亚货币合作从低到高逐步推进。[5]可见,根据东亚自身最优货币区标准较低的现实区情,一体化进程中比较务实的做法是经济先行,以经济一体化为货币一体化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使经济一体化成为货币一体化的推动器和动力源,待地区各经济体在各项经济指标较为趋同,条件较为成熟时,再推进货币一体化。在此之前可以根据经济一体化的程度进行相应的货币合作努力,这样既可以利用经济一体化和货币一体化的互动作用,将经济一体化推向高级阶段,使货币一体化水到渠成;又可以为将来实行单一货币积累经验并奠定坚实的基础。[6]

再者,虽然目前东亚整体并不满足最优货币区条件,但某些次区域“达标”情况还是相当好的,有的甚至可以与当年的欧洲相媲美。因此,未来东亚地区货币一体化很可能表现为在条件较为成熟的次区域首先组建单一货币区,再逐步过渡到在整个区域实行单一货币区,即几个小轮子首先转,同时转,最后转成一个大轮子,其中最有可能首先实现的是日元货币区、东盟货币区和人民币货币区,至于各货币区具体的成员,则要取决于各经济体对参与货币合作的成本与收益的比较。此外,东亚虽然不具备立即组建单一货币区的条件,但可以做些货币合作的准备工作,如可以使整个区域范围内较低层次的货币合作与某些次区域较高层次的货币一体化同步进行,并利用东亚地区满足货币合作内生性检验的有利条件,不断优化整个区域的最优货币区指数,以最终实现东亚货币联盟的目标。

三、谨慎面对人民币升值与人民币国际化

当前,处于经济起飞阶段的中国,面临着人民币升值和人民币国际化两个重要问题,二者之间既有一定的互动联系,又可能产生叠加危害,因此,既要积极面对开放经济给中国带来的历史机遇,又要采取有效措施,审慎防范可能的风险。[7]

(一)人民币升值态势及其影响

从当前中国经济走势来看,新一轮宏观调控已经发挥作用,中国经济有望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增长周期。将来如果不受到重大干扰,中国将呈现经济持续增长态势,这种良好的发展预期是人民币升值的主要推动力量。人民币升值既能增加我国的资金融通数量,又有利于人民币走向国际化。因为人民币升值可以增强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能力,加速人民币境外流通。随着国内企业大量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国内产业结构得到调整,一些生产严重过剩但又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便可以藉此通过国际市场寻找出路。[8]这样,人民币持续升值就会带动国内资本掀起一个对外投资高潮,人民币参与国际资金融通的数量也就增大了。

除此之外,同期一种货币如果相对于区域内其他货币拥有更加稳定的币值、使用更方便、保留更安全,就会有很多人愿意持有,也就更有可能在世界市场上履行交换媒介、记账单位和价值储藏的职能,从而成为处于支配地位的国际货币。战后德国马克之所以会一路走向国际舞台,最引人注目的也就是它的信誉。正如西德央行所说:马克之所以成为重要的国际货币,关键在于内在价值稳定,即它一般不会给持有者带来损失。同样道理,稳定的币值也将是人民币取胜国际市场的法宝。近年来,因为币值稳定,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被认可和接受的程度不断提高,流通总量日益增多。[9]可见,人民币要想更快地走出国门、走向海外,就必须一如既往地保持坚挺和稳定的形象,巩固长久以来在周边经济体中建立的信任感,从而为其在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贸活动中更多被使用及更好地行使世界货币职能创造条件。

(二)人民币国际化及其制约因素

发达国家货币国际化的经验表明:人民币国际化将是中国经济发展、金融体系完善及政府政策支持等多种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也包括人民币升值的推动作用。人民币要实现国际化的最终目标,第一步应是走向亚洲化,即人民币通过参与东亚区域货币金融领域的制度性合作而成为区域性关键货币。因为在当今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格局中,“集体行动的逻辑”是一种货币成为国际货币的合理选择。[10]这一点已被欧元国际化成功的经验和日元国际化失败的教训所证明。为此,中国必须加快推进国内金融体制的改革。因为货币国际化的基本条件就是该货币实现完全可自由兑换,然而这一条件人民币至今也未具备。虽然早在1996年中国就已正式接受IMF协定第8条款的义务,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的可自由兑换,但到目前为止,

资本项目开放的进程依然非常缓慢。尽管如此,中国国内金融市场的开放却不能操之过急,因为金融自由化的前提条件是金融体系的健全和完善,否则面临着来自全球巨额的流动资本,不仅将使宏观经济决策部门丧失掉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而且还会使国内金融体系面临金融危机的巨大风险,其结果不但无助于人民币的亚洲化,反而会因为货币风险增大而阻碍其国际化进程。由此可见,未来中国金融体系改革的进程将直接决定人民币在东亚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及人民币国际化的成败。

(三)人民币国际化对人民币币值的要求

首先,人民币国际化要求人民币币值稳定坚挺。价值稳定是对于国际货币的内在要求。这种“稳定”是指:该货币不仅目前拥有稳定的币值,而且将来有望持续稳定和坚挺;不仅在本国拥有稳定的购买力,而且在国际市场上也信誉良好。因为只有币值长期稳定的货币,才能在国际交易中出色的执行货币职能、减少传递和获得信息的时间、降低资产保值成本,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也才能获得不同国家交易者的广泛认可和接受。曾经是纸质黄金的英镑和作为黄金符号的美元,在世界货币舞台上都曾首屈一指,雄霸于世,之所以盛极而衰,风光不再,一个关键因素就在于内在价值的降低,即币值的高估。因此可以说,国际市场对世界货币的客观要求决定了人民币要想最终在国际货币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必须依托于中国经济发展,确保币值的稳定。[11]

其次,人民币国际化要求人民币币值反映市场均衡汇率。货币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该货币可自由兑换。因为一般说来,如果不受到投机资本的严重干扰,可自由兑换货币的汇率水平能较好地反映外汇市场供求状况,币值真实可信,这样的货币自然受国际欢迎。就人民币而言,目前已经实现了经常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尚需假以时日。但是,人民币要成为世界货币的过程并不必等到资本项目实现可兑换后才进行,相反,推进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的进程也能为实现资本项目下可兑换创造条件。因为在资本管制之下的汇率水平与真实汇率水平越接近,放开管制的风险越小,期限越短。根据人民币的实际情况,尽管实现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并非一朝一夕,但若真的接受钟伟教授的建议,将人民币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进程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合二为一的话,就应在未来力争使人民币汇率接近其真实汇率。目前国内外大部分学者用各种方法测算的人民币均衡汇率均高于其目前水平,这意味着人民币要加快国际化进程,长期的升值趋势恐怕是难以避免的。(作者单位:吉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涂仁标.国际货币政策协调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0(12)

[2]陈全功,程蹊.开放条件下我国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J].财经研究,2003(11)

[3]李蕊.货币政策的以邻为壑效应与国际协调研究―以量化宽松政策为例[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4]尹继志.经济全球化与金融危机背景下的货币政策国际协调[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2(2)

[5]吴晓霞.东亚货币合作研究[M].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年

[6]张洪梅.东亚货币合作中的中日博弈探析[J].现代日本经济,2009(2)

[7]张洪梅,刘力臻.国际区域货币合作的欧元模式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8]张洪梅,汪晓红.欧元模式与东亚货币合作模式的比较分析[J].东北亚论坛,2009(4)

[9]李晓娟.中国参与货币政策国际协调问题研究[J].未来与发展,2010(8)

[10]贺铟璇.国际协调框架下的中国货币政策选择[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年

[11]崔丽丽.东亚货币合作趋势下中国的战略选择[J].消费导刊,2009(23)

上一篇:审计意见信息含量的相关文献综述 下一篇:概念设计与改良设计的对比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