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瓶颈与对策分析

时间:2022-08-16 04:33:30

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瓶颈与对策分析

【摘要】太阳能作为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对于我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然而太阳能光伏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却面临着诸多瓶颈,文章在梳理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太阳能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并从国家政策支持和企业自主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关键词】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瓶颈;对策

中图分类号:F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1-088-02

一、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具有较长的历史。至2010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太阳电池生产国,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际知名度的光电生产企业,已形成具有规模化、国际化、专业化的产业链条。我国已经初步形成光伏产业链,从多晶硅、硅片、电池到组件及系统,其中硅片不管是单晶硅还是多晶硅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产业基地,主要分布在辽宁、河北、河南、江苏、浙江和江西,太阳电池与组件主要是江苏、河北、浙江等地,在产量上居世界前列;比较薄弱的是多晶硅和光伏逆变器产业,多晶硅已经有十多家陆续投产,主要分布在四川、河南、重庆、青海、内蒙、湖北、江苏、江西等地,我国从北到南形成了光伏产业扎堆式、井喷式发展。

在相关政策方面,近几年来,政府对于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也给予了一定程度的支持。如2009年3月23日财政部联合住房城乡建设部《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等,展开了对光伏建设行业的支持,实施“太阳能屋顶计划”,开展城市光电建筑一体化应用,并对农村及偏远地区建筑光电利用等给予定额补助。2012年8月6日,国家能源局组织制定了《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对太阳能专题提出相关规划,并订立“十二五”时期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总体目标:“即到2015年,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达到4.78亿吨标准煤,其中商品化年利用量达到4亿吨标准煤,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达到9.5%以上。”

然而,太阳能光伏产业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目前国内光伏市场需求不足,过度依赖国际市场,加大了市场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业发展。为了扭转此局面,在过去的一年里,国家有关部分相继出台了一些光伏应用的鼓励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台也将大大鼓舞了我国的光伏行业,促进我国光伏市场的启动与发展。据统计我国大约有400亿平方米的建筑,其中屋顶面积40亿平方米,南立面约50亿平方米,如果仅仅选用20%面积安装光伏组件,就可以安装100吉瓦。可见我国仅仅与建筑结合的光伏发电市场潜力就十分巨大。如在我国没有耕种价值的山坡、海滩甚至沙漠地带发展光伏发电,那更是不可限量。从光伏产业井喷式的发展再到目前的产业危机,不难发现,我国的太阳能光伏产业一直在跌宕的市场夹缝中艰难发展着。

二、太阳能光伏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过度依赖国际市场

首先,立足全球,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因西方国家削减了光电产品价格补贴,直接导致了中国许多太阳能电池企业的倒闭。近期,欧盟国家对光伏产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减弱,国外市场的利润不断减少,我国的光伏产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随着美国等国家开始对我国的光伏产品进行“双反”,光伏产品在销路上受到了严重的限制。此时,一些光伏企业开始尝试开辟新的国外市场,如向日本等国家市场,然而,这种解决方案依然没有触及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瓶颈之根本,受制于人的模式也不会得到改善。

其次,反观国内市场方面,发展受限也是太阳能光伏产业一直将重心放在国际市场的重要原因。我国的能源结构依旧是以煤炭、石油等传统一次能源为主,而居民用电也是由国有五大电力公司垄断,新能源产业根本无法进入。即使国家在新36条。中指出了,要进一步放开电力市场,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电力建设,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产业建设。但具体实施方案的缺乏也使得民营资本对于进入公共能源领域只能望而却步。

(二)严重依赖政府补贴

由于目前光伏发电的成本高于传统能源发电,因此各国对光伏发电都进行了各种形式的贴补,以弥补企业的亏损。今年我国仅金太阳项目一项需补贴94亿元人民币;此外,国家还需对4GW光伏发电补贴近20亿元人民币。而2011年国家的财政收入是10万亿元,仅以上两项补贴就相当于国家财力的0.114%,且尚未将“光电建筑一体化”补贴、光伏发电输送补贴和往年已建成光伏电站发电补贴等计算在内。

毫无疑问,补贴其实又是把“双刃剑”,在推动光伏产业发展的同时,也是制约其按照市场规律“独立”发展的重要因素。扶持光伏发展是人类探讨新能源过程中必须付出的成本,但是对于这一成本,一个国家只能承担能够承担的部分,并且能够长期、稳定地承担,直至光伏产业完全市场化不再需要承担的那一天。只有合理的扶持,才能加速让百姓用上最清洁能源的进程。

(三)发展产能过剩

我国的太阳能光伏产业目前正处于一个非常微妙的时刻:一方面,太阳能光伏产业属于新能源产业,投资炙手可热;另一方面,近年来许多地方盲目建设,粗放扩张,目前已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2009和2010两年中国太阳能电池板出口量成倍增加,而国外太阳能市场却接连出演企业破产的戏码,其中包括德国、美国著名光伏企业大亨。然而,尽管中国光伏企业全球市场份额的占有率很高,但是中国企业还是不得不直面产业爆炸式增长的严重负面影响——产能过剩。太阳能电池板的产能大大超过全球总需求量,结果导致产品价格直线下降。如今,面对超额的产量,中国太阳能企业挑战“自杀式”价格,为了减轻库存压力,企业一路压低价格。

三、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对策分析

(一)开拓国内市场

我国可以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加快规划和推进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安装。在太阳能资源丰富而有人口稀少的西北荒漠地区,集中建设MW级和10MW级并网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在太阳能资源丰富的边远地区,建设小型离网式太阳能光伏系统,解决当地居民的用电问题。还可以效仿德国和日本等国的经验,推进“屋顶工程”,利用建筑物屋顶和墙壁,建设分散式的并网光伏发电系统。通过因地制宜地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使我国保持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大国地位的同时,成为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安装大国。这不仅能有效地利用清洁的太阳能转化的电力来缓解日益严重的资源和环境问题,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打破目前太阳能光伏电池产业市场在外的格局,提高光伏电池产业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加强自主创新

未来光伏企业要决胜市场,必须拥有“品牌、资源与产品”。首先,应当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行动力。光伏产业的自主创新务必需要每个光伏企业的自主创新。这是一个创新意识和创新行动的双重问题。企业管理者应将企业的自主创新置于公司战略的最前线,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其次,加强光伏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光伏产业自主创新需要专业的光伏人才队伍。光伏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人才储备量相对较少,更应重视人才队伍的培养。当前应努力做好人才队伍的培养工作,形成稳定的人才梯队供应体系,缓解产业发展过程中“人才供应短缺”的瓶颈。国家层面,应通过税收优惠政策、政策性贷款和专项资金,鼓励优势企业进行高纯度硅料等核心技术和薄膜电池等新兴技术的研发,使国内太阳能光伏电池产业发展逐步摆脱核心技术在国外的格局,从毛利水平低的中下游环节逐步向高利润的上游环节攀升。这将会大大提高国内太阳能光伏电池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推动中国从太阳能光伏产业大国跃升为太阳能光伏产业强国。

(三)走“差异化”竞争之路

为了应对太阳能光伏产业的产能过剩,“差异化”竞争,应该是未来光伏企业的制胜之道。各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特色来对企业的长期发展进行合理的规划,寻找新的切入点和主攻方向,才能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另外,政府方面应对整个光伏产业进行规范化整合,使整个行业走出“恶性竞争”的命运。加强制定太阳能光伏电池行业必要的技术经济和环保门槛,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鼓励技术水平高、竞争力强、环境友好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集群和龙头企业的发展。

上一篇:共犯独立性说研究 下一篇:剖析新一代船舶能源动力系统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