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性新闻报道原则

时间:2022-08-16 04:18:51

灾难性新闻报道原则

水灾、雪灾、地震等自然灾害和恐怖活动、战争、矿难等社会灾害,严重影响着社会的正常运转和人类的生活。灾难发生后,作为新闻媒体应发挥自身优势,正确把握原则,努力提升灾害报道水平,给人民提供快捷、便利、准确的信息,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灾难往往突如其来,让人难以预料,有极大的破坏性。新闻媒体对于灾难性新闻的报道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灾前准确、及时的预测警示,灾时救灾抗灾、即时对灾民情感抚慰,灾后总结与反思。

灾前――媒体有责任准确、及时预警灾害。面对灾难,新闻媒体必须充分发挥社会“观风使”与人类生活“消息树”的作用,及时全面地作好预警报道。“准确”,就是获取权威信息,而不要偏听偏信;“及时”,就是一旦发现灾害即将降临或正在降临,就要立即跟踪报道,一刻也不能拖延;“全面”,就是要站得高,看得远,预见到灾害可能在某种范围内会造成的种种困难或危害。

灾时――及时全面地报道灾情及抗灾救灾。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做好灾难性新闻事件的报道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时间意识,要在“抢”字上做文章。灾难发生后,新闻媒体要快速反应,迅速“抢占制高点”,同时,新闻工作者要有不怕吃苦的顽强作风,沉下身子,深入一线进行采访。采访过程中要通过仔细观察捕捉细节。新闻报道既做到重点突出,又做到详略得当。

灾后――总结经验,防患于未然。“防患于未然”并不是说灾难可以杜绝,因为自然灾害根本就没法避免,但作好灾后的总结报道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环。

在正确把握以上三个原则的同时,还应注意一些问题。

一是要注意“负面信息的正面效应塑造”

面对灾难性事件,特别是那些看起来是负面信息的新闻事件,媒体不能保持沉默,而应选择最佳的机会使信息得以传播。尽管媒体历来把正面报道作为新闻传播内容的主流,以灾难新闻为代表的负面报道被视为不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但作为为民代言的媒体,不应向群众隐瞒、遮掩,而是要客观地将真实的情况告诉受众,在信息透明公开化、准确的前提下使时效性得到加强,这些都有利于负面消息的正面效应塑造。

二是报道中要彰显人文关怀色彩

灾难带来的是苦难,而人文主义关怀被人们称为人类苦难的“温柔抚摸者”,强调的是人的精神层面、心理层面。因此,灾难性事件报道更应重视人们的内心体验,让大众看到生命在灾难中的真实状态,彰显灾难面前生命的尊严、价值与无私。从人文关怀的角度,把笔墨放在党和政府如何对人民高度负责,想方设法抢救群众,把损失减到最低限度上。

三是要严格新闻职业操守

灾难事件对人们心理上有着较大的冲击力,客观上也增加了新闻报道的难度,对新闻从业人员道德品质和道德修养也是一种考验。因此,在报道中,要坚持实事求是,不能为了求速度而草率发新闻,更不能为了造成轰动效应刊发假新闻,要切实做到如实报道。新闻工作者对灾难性事件拥有大量的报道素材。但是,灾难性事件报道绝非有闻必报,必须紧紧地抓住根本,抓住重点。

总之,在灾难性新闻报道中,新闻媒体不仅仅只是给受众提供信息,而应融入抗灾救灾的斗争中,成为斗争的鼓动者和组织者。新闻工作者一定要恪守职业操守,以阐明真相、弘扬正气、维护稳定为目标,坚持真实、全面的原则,如实反映情况,积极引导正确的社会舆论,成为政府沟通民众的桥梁,为政府更好地制定和安排救灾抗灾工作提供参考信息。

参考文献:

[1]《突发性事件中传媒的传播效应和预警功能》,《城市党报》2007年12月20日

[2]《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观点摘编》,《青年记者》2007年第2期

[3]《国外媒体应对自然灾害报道的五大对策》,《实践新闻》2008年3月1日

[4]刘建明编著:《当代新闻学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

[5]韩景洪等编著:《新闻采写技巧》,山东人民出版社

(甘肃交通新闻信息中心)

上一篇:原创故事类漫画期刊赢利模式 下一篇:民生新闻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