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业机械化发展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时间:2022-08-16 03:15:31

论农业机械化发展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摘要:农机机械即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各种农业机械设备的统称。农业生产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农业机械已经完全的走入农民朋友的生产生活当中,为农业生产贡献着巨大的力量。未来农业的发展与繁荣也不可能离开农业机械而存在,因此农业机械也在不断的发展过程当中,国家在农业机械方面也做出了惠民政策,可见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占有着重要地位。

关键词:农业机械;现代农业;农业生产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20-66-1

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业机械功不可没,农业机械有效的促进了农业生产,保证了农业生产工作保质保量、有效稳定的完成,改善了农业生产经营条件,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有效的促进了现代农业的稳步发展,促进了社会繁荣。

本文主要从以下三点来说明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大意义:一是农业机械化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增强农业抗灾能力;二是农业机械化发展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增长;三是农业机械化发展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1 农业机械化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增强了农业抗灾能力

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

在农业各部门中最大限度地使用各种机械代替手工工具进行生产,是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之一。如在种植业中,使用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动力排灌机、机动车辆等进行土地翻耕、播种、收割、灌溉、田间管理、运输等各项作业,使全部生产过程主要依靠机械动力和电力,而不是依靠人力、畜力来完成。实现农业机械化,可以节省劳动力,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强克服自然灾害的能力。

2 农业机械化发展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增长

农业机械化是指农业从使用手工工具、畜力农具转变为普遍使用机器,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根据国情,我国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农业生产均实行人力、畜力、机力、电力相结合以及改良农具、半机械化机具和现代农业机器相结合,生产效率不高,农业机械化的目的就是用机械代替人力、畜力,做到有效完成农业生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还可以使人们利用省下来的时间投入到二三产业当中,提高了农民收入。为农民外出打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农业机械化发展实现了农工双赢的好局面,促进了社会繁荣发展。

3 农业机械化发展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发展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物质,农业机械在现代农业发展的道路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农业机械化不仅仅是机械的利用,更是农业技术的载体,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可以有效的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这对我国发展现代农业至关重要。

如设施农业、深耕深松、高效收获、秸秆还田等技术就只有依靠农业机械才能保质保量并且快速的完成。农业机械将人们从原始的劳作中解放出来,并实现了人工所不能企及的现代农业技术。实践证明农业机械化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推动了农业生产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的发展,增强了农产品的竞争力,加快了现代农业的发展脚步。可以说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现代农业的快速稳步发展。

4结语

毋庸置疑,农业生产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现代农业的快速稳步发展。未来农业的发展与繁荣也不可能离开农业机械而存在,农业机械化的稳步发展必然会为未来的农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卢秉福,胡志超,张祖立.我国农业生产机械化的发展历史・现状・前景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07(32).

[2] 王智才.建设现代农业 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J].农业机械学报.

[3] 舒彩霞,廖庆喜.新时期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推进模式探讨[J].农业装备技术,2003(03).

[4] 吴冠军.发展现代农业的途径――建立机械化农场[J].农机使用与维修,2009(05).

[5] 杨镝鸣,杨星钊,李冠峰,李照美,钱秋玲.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98(03).

[6] 谈爱和自治区农机化局.农机化是现代农业的主力军[J].广西农业机械化,1999(05).

[7] 宋林.现代农业需要发展农机化[J].山西农机,2005(01).

[8] 白人朴.对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几点认识[J].中国农机化,2005(04).

[9] 王硕,泉,王继先,李金才.沿淮地区小麦生产机械化探讨[J].河北农业科学,2008(12).

[10] 李成忠,陈玉娟,初杰.浅谈推进农业机械化的现实意义[J].广西农业机械化,1999(05).

[11] 白人朴.农业机械化与农民增收[J].农业机械学报,2004(04).

[12] 樊日文.农业机械化是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必然选择[J].广西农业机械化,2002(03).

作者简介:王丽芝,女,就职于公主岭市农业机械化学校。

上一篇:甘薯黑斑病的发病及综合防控技术 下一篇:2013上半年吉林省渔情信息分析报告及形势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