洮南市白僵菌防治玉米螟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

时间:2022-10-10 02:59:58

洮南市白僵菌防治玉米螟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

摘要:文章以洮南市为例,介绍了白僵菌防治玉米螟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白僵菌;玉米螟;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20-23-1

1 防治机理

玉米螟是玉米生产中对玉米危害最大的一种害虫,每年在洮南市各乡镇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表现为一至二代或混合生。越冬代幼虫化蛹后,发育成成虫,成虫于玉米生长期在玉米叶背面产卵,玉米螟卵发育成幼虫后,便开始危害玉米植株,一直到冬季滞育。无论是一代或二生的玉米螟都在玉米秸秆内越冬。玉米秸秆(或玉米根茬)是玉米螟第二年发生的虫源地。白僵菌封垛防治玉米螟,主要是利用玉米螟在春季解除滞育后,从秸秆中爬出寻找水源,喝水化蛹活动的特点,在玉米螟活动前喷施白僵菌菌粉,使玉米螟在活动时接触上白僵菌感染致死,从而消灭玉米螟发生的虫源,降低玉米螟种群基数,减少玉米螟的田间危害。

白僵菌是一种广谱性的微生物杀虫剂,其致病性强,杀虫范围宽广,在我国广泛应用于防治松毛虫和玉米螟等多种林业及大田害虫,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白僵菌的防治效果与害虫习性及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所以,在使用时要根据害虫的发生规律及气候条件,因地制宜地正确掌握施用时期和方法,才能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2 防治方法

白僵菌防治玉米螟可以采用两种方法:在中等为害区(螟害率一般在50%以下),主要采用封剁方法,集中于村屯,消灭虫源。其次是在严重危害区(螟害率一般在50%以上,耕作较粗放,虫量大),可以采用封剁加田间撒颗粒剂相结合的防治方法,以期在短期内达到消灭虫源,减轻危害的目的。

2.1 封垛防治玉米螟

根据玉米螟在玉米秸秆内越冬的特点,在化蛹前通过喷施白僵菌而使玉米螟越冬幼虫接触白僵菌孢子来杀死越冬虫源,减少田间危害的一种方法。

2.1.1 封垛时间 玉米螟化蛹前15天~20天, 5月1日~15日或提前,东部5月15日~30日或提前。

2.1.2 封垛方法 用背负式动力喷粉器喷粉,在喷粉前向喷粉器药箱内加入白僵菌防治粉(每克含孢子量25~30亿个的白僵菌菌粉),在玉米秸秆垛(或茬垛)的茬口侧面每立方米用木棍向垛内捣洞20cm,将机动喷粉器喷管插入洞中进行喷粉,待对面(或上面)冒出白烟时或当本垛对面有菌粉飞出即可停止喷粉,再喷第二个位置,如此重复直到全垛喷完为止。最后将整个秸秆垛四周用菌粉系统地喷一遍。大约每立方米用菌粉0.25kg。

2.2 田间撒颗粒剂防治玉米螟

初孵化的玉米螟幼虫大多集中于心叶中为害,心叶内的温度、湿度适宜白僵菌的生长和繁殖,撒颗粒剂便于接触虫体,因此杀虫率高、效果好。

生物制剂厂用稻糠等为载体用配制颗粒剂的高孢粉白僵菌菌粉配制直接使用的颗粒剂。每公顷5kg左右。

制备颗粒剂:用配制颗粒剂的高孢粉白僵菌菌粉0.5kg,与5kg细河沙加水充分搅拌后,再加入15kg细河沙做载体充分搅拌,便制成了白僵菌颗粒剂。

使用时期:最好在玉米心叶期或心叶末期前使用。这时玉米螟幼虫大多集中于心叶中为害,但尚未驻茎,可以集中消灭。为便于掌握心叶期,可以用数叶片法,由下往上数,玉米长到10~13个叶片时就可以使用。一般在7月上、中旬左右。

使用方法:将配好的颗粒剂装在容器里,一手拿容器,一手撒颗粒剂;抓一把颗粒剂,用大拇指捏住食指,对准玉米心叶口松一下,颗粒剂即撒于心叶内。每株玉米约撒颗粒剂2g~3g,每667m2用上述颗粒剂6kg。

3 注意事项

(1)白僵菌粉剂在干燥条件下保存,切忌弄潮弄湿,以免影响使用效果,白僵菌贮存期为10~12个月。

(2)吉林省玉米螟幼虫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即开始化蛹。所以,春季封垛时间,最好在5月中旬左右进行,一般在5月5日至20日,不能过晚,过晚影响封垛效果。

(3)玉米螟成虫有一定飞翔能力及活动范围。因此,利用白僵菌封垛防治玉米螟必须大面积连片进行,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4)在封垛中要求做到喷透、喷好、不漏喷,以免影响效果。

(5)应用白僵菌封垛防治玉米螟时,一定也要把玉米根茬封上,根茬内的幼虫化蛹、羽化为成虫,仍会影响田间的防治效果。

(6)白僵菌为微生物制剂,对人、畜无毒害,但过敏体质的人在应用时要注意皮肤保护。

(7)养蚕区切勿使用。

(8)在使用稻糠等做载体的白僵菌颗粒剂时,在使用时适当拌入些湿细河沙搅拌均匀,增加颗粒剂重量,特别在有风天使用时能够提高防治效果。

作者简介:李海涛,男,大专学历,洮南市福顺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农艺师。

上一篇:《钗头凤》:怎一个“悲”字了得? 下一篇:我国农技推广中存在的问题解析及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