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精神生命,方显教师职业本色

时间:2022-08-16 02:25:04

关注学生精神生命,方显教师职业本色

十以来,对教育工作的系列论述,精辟阐明了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其中,关于“立德树人”的重要论述,是广大教师履行“太阳底下最光辉职业”的行动指南和思想武器。笔者认为,学校的每位教师都应关注学生精神生命,以更好地践行“立德树人”的光荣使命,从而彰显教书育人的职业本色。

一、关注学生精神生命是职业赋予教师的第一天职

所谓关注学生精神生命,即教师在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中,把教书育人的目标、过程、方法与学生精神生命的发展相结合,把促进学生精神生命生动发展、主动发展视为第一天职,视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生命价值所在。

在古代,我国学校教育就有“育人优于教书”、“尊德性”优于“道问学”的观点,即教育和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授业、解惑,更要传道(“立德树人”)。这既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又体现追求精神和道德超越的教育指向。因为,人是万物之灵,所以人类追求精神与道德超越的目标成为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所在。而学校是人成长的摇篮,所以,它不仅是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基地,更是陶冶道德情操的圣地。

如今,十报告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据此,笔者认为,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和教师的根本任务在于:充分发掘、发展并整合学生在智力、体力和非智力等方面的潜能,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优化他们的生命质量,从而使他们以健全的心态、充实的精神和完善的人格,诠释生命,服务社会。总之,面对无数莘莘学子,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教学、技能操练,更要注重思想启迪、情操陶冶和道德滋补,也就是教师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过程中强化“立德树人”的意识。2014年,袁贵仁部长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因为,“立德树人”不仅决定教育的目标、功能和本质,更决定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方向、任务和内涵。

的确,对学生精神生命的关注,无疑是教师教书育人的首要体现。因为,精神整合着学生的意志、品质、个性及创造能力,精神“成人”乃生命意义之所在。德国哲学家、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陶行知先生也告诫我们: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可见,教师只有将关注学生精神生命视为第一天职,即在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中以爱的行为,最大限度地培育学生的品德、健全他们的个性、激扬他们的生命,进而发展他们的理想、陶冶他们的情操、完善他们的人格,才能履行“立德树人”的光荣使命。

二、在教育实践中关注学生精神生命的基本方略

1.强化职责操守,是关注学生精神生命的基础

古今中外,人们给予教师极高的赞美。“师道尊严”“天地君亲师”是传统文化的共识;“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家喻户晓的赞誉。强调指出,全社会要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所以,作为教师,既要为社会对教师的礼赞而欣慰,又要对“教师”这一称谓的本质内涵(即“立德树人”)有更多思考。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看重职责操守,坚持为师之道,固守树人之本,从而发挥精神向导和灵魂引领的作用。

2.注重行为世范,是关注学生精神生命的关键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确,知识可以用语言传授,但德行必须以身示范,所以,教师在“立德树人”的实践中关注学生精神生命,其根本在于“行为世范”。具体而言,“立德树人”,即以心育心、以德育德和以人格育人格的潜移默化的“心育”活动,这一过程正是教师“行为世范”的过程。总之,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印在学生的心上。所以,面对各种诱惑,教师要始终秉持高尚洁操,安心三尺讲台,以正确的价值观念,身体力行地影响学生心灵、培育学生品格和引领学生精神。只有这样,才能“行为世范”和“立德树人”。

3.确立激扬生命,是关注学生精神生命的理念

教育是一种促进人的成长和发展的活动,其实质就是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因此,要立德树人,教师就要确立激扬学生精神生命的教育观,即教师必须尊重、敬畏正在成长中的学生精神生命,以引导学生展示生命力量、拓展生命意义和提升生命质量。进一步说,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必须反思职业理念,履行职业行为,以充分认识教师职业的本质(关注学生精神生命),进而在爱的滋养、情的激扬中唤醒、拓展和提升学生精神生命,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4.理想信念教育,是关注学生精神生命的实践

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因此,在包容开放、文化多元和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和道德理想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品德树人方面,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诚信意识和爱国意识。培养道德意识,即引导学生常怀感恩之心,常做报恩之事,可将知恩、感恩和报恩逐步内化为学生的人生品格;培养诚信意识,即让学生在学中悟,悟中醒,醒中行,以体味诚信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培养爱国意识,即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价值取向教育、责任意识教育和进取精神教育,进而形成乐观向上、自强不息的性格品质。

总而言之,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教师是这一事业的重要实践者和创造者。为了更好地学习与践行关于“立德树人”的重要论述,教师应确立关注学生精神生命是职业赋予教师第一天职的理念,才能有效地在“立德树人”的实践中充分唤醒、激扬和提升学生精神生命,让学生精神生命之花美丽绽放。而这种充溢生命情感的“立德树人”的育人实践,也会让教师在辛勤付出的同时,收获精神的满足和享受。

(作者单位:云南省建水县红河州民族师范学校)

上一篇:如何培养好孩子 下一篇:“师爱”的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