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暖春”

时间:2022-08-16 12:27:18

这个春天很温暖……

契税下调、首付比例降至两成,农历新年之后,政策行情持续宽松,加之去年年末成交火热的余温犹在,2016年的春天,对于开发企业而言,实在是不能再温暖了。

政策“红包”

2月2日,央行、银监会通知:在不实施“限购”措施的城市,居民家庭首次购买普通住房的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原则上最低首付款比例为25%,各地可向下浮动5个百分点。

对拥有1套住房且相应购房贷款未结清的居民家庭,为改善居住条件再次申请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购买普通住房,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不低于30%。

业界期盼已久的首套房二成首付终于落地,二套房三成首付更是“意外之喜”。显然,首付比例的下调对刺激潜在购房者买房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特别是对于大多80后的刚需群体而言,早已经习惯了提前消费的他们,对于购房门槛的降低自然是喜闻乐见。

紧接着,2月17日,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印发《关于完善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存款利率形成机制的通知》,决定自2月21日起,将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存款利率,由现行按照归集时间执行活期和三个月存款基准利率,调整为统一按一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执行,目前为1.50%。

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这个政策是希望通过提高公积金账户存款利率,激励更多人有意愿去缴纳公积金,体现的是公积金政策层面的思路变化。此次政策允许按照一年的定期存款利率进行计算,相当于政府鼓励工薪阶层积极缴纳公积金,并给予等同于理财性质的收益保障。这样做,能扩大公积金缴纳的范围和规模,对于后续公积金利用也能够起到积极的保障。

以往一到第四季度公积金贷款额度吃紧的状况有望改观,与此同时,此次公积金存款利率上调至1.5%,意味着公积金贷款的存贷利差进一步减小,对于购房者来讲,可以进一步减轻还款压力,无疑也将释放出更多的购房置业需求。

时钟仅仅走了四圈,“红包”就又一次来袭。2月19日,财政部的《关于调整房地产交易环节契税、营业税优惠政策的通知》,通知自2016年2月22日起施行。

对个人购买家庭唯一住房(家庭成员范围包括购房人、配偶以及未成年子女,下同),面积为90平方米及以下的,减按1%的税率征收契税;面积为90平方米以上的,减按1.5%的税率征收契税。

对个人购买家庭第二套改善性住房,面积为90平方米及以下的,减按1%的税率征收契税;面积为90平方米以上的,减按2%的税率征收契税。

仔细研究不难发现,此次契税调整,明显是鼓励购房者积极购置大户型住房以及鼓励购房者积极换房,一边去库存一边盘活二手交易市场,可谓一箭双雕。要知道,以往“库存仓库”中的“钉子户”恰恰是大户型。

“这次调整是房地产‘去库存’和稳定市场众多举措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带动刚性需求、刺激改善性需求,还可以促进二手房市场活跃。”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表示,与之前出台的信贷、住房公积金调整等政策一同,此轮调整可谓“多策并举”,体现了持续性,将从整体上提振需求,对住房市场保持持续增长和“去库存”有积极影响。

这一轮政策“红包”的接连来袭,让本应处在传统淡季的楼市立马“春意盎然”。也许你会觉得单凭几项政策就判定楼市将迎来“暖春”有些草率,但请试着问问自己,多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走势与政策的关联性有多大?答案不言而喻。

青岛样本

2015年的青岛楼市着实上演了一把“大圣归来”的好戏。2015年,全市住房销售成交共计18.92万套,新房共计销售13.36万套,同比增长39.09%;二手住房成交5.5 6万套,同比增长57.02%,双双打破历史纪录。

那么,2016年的青岛楼市在政策利好持续推进的前提下,又会交出怎样的成绩单呢?

据房价点评网青岛机构数据中心统计,2月15日――2月21日,青岛市新房成交1153套,成交面积11.75万平方米,环比分别上涨2353%、2194%。其中商品住宅共计成交1016套,成交面积10.35万平方米,环比分别上涨2158%、1976%。新房成交均价为8455元/平方米,环比上涨1.3%。

尽管单纯从周报很难判定市场的整体成交状况,但春节后首周的成绩着实喜人。房价点评网高级分析师邵凯分析指出,“年”后首周,青岛市新房成交量全面回升,基本达到“年”前的成交水平,继2月初降低非限购城市首付比例后,财政部等三部门日前又发文调整房地产交易环节税收,双重重磅利市政策,去年“暖冬”之后的颓势一扫而空。李沧区、市北区、城阳区以及青西新区、高新区、即墨市等重点区域市场被激活,以目前的市场形势而言,大有上涨趋势。

更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一线城市地价高企、楼面价频频超过在售房价、三四线城市面临高库存压力的情况下,二线城市已成为不少开发商布局的重点。

“除极少数超大城市,全面放开落户限制。”国务院总理在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这样宣布。要知道,像北上广深等超大城市已经到了严控城市人口规模的阶段,“全面放开落户限制”的受益者无疑将是一些核心二线城市。

而经济发展较快且人口流入较多的沿海城市青岛,自然将备受青睐。“面粉”价格决定“面包”价格,倘若开发企业纷纷布局青岛,势必将掀起一轮新的拿地潮,房价自然水涨船高。那青岛未来的房价水平会是什么状态?从目前看,全国大中房企早已纷纷入驻青岛,只是眼下青岛库存量仍处高位,尚未出现房价大幅上涨的情况,可一旦库存危机解除,房价上涨定是大概率事件。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不是每个区域、每个楼盘都可以上调自己的房价。因为,随着楼市分化的进一步加剧,房价同样也会面临分化。

不是每朵野百合都有春天

现阶段中国楼市,相去霄壤。

“目前一线城市是因为社会福利高,配套资源优质且丰富导致全国购买力集中于此,供需关系无法平衡,房价一直上涨。三四线城市主要是量的泡沫,无法短时间消化,且开发商大多规模小,资金吃紧。”青岛时代纵横营销策划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百忍说,“而二线城市普遍出现市区好、郊区差的两极分化局面。”

城市间如此,城市中区域间同样如此。

“青岛就像一个微缩市场,不同区市间因地域、人口资源不同,在房价问题上或将继续分化。”在邵凯看来,市南、市北、李沧区相当于需求旺盛的“一二线城市”,土地资源稀缺,房价自然不会降,热点区域或项目涨幅较大也不是不可能;城阳区、即墨市是相对独立的市场环境,对市区外溢需求吸收乏力,主要还是依靠内部消化,房价水平继续维持平稳是基调;高新区、青西新区借力自然资源和价格优势,会吸引部分外来购房者,尤其是青西新区,近年来,淄博、潍坊、甚至其他省市的购房者也会选择来此置业,政策支撑和资源优势是最大吸引点,虽然需求在增加,但这也是少数,地缘需求依然是主力;放眼平度、胶州、莱西市就像“三四线城市”,有大量的土地资源,现有库存量大,需求外溢,内在去化乏力,不可避免开发商以价换量等变相促销动作。不同区市之间房价的分化,是短时间内难以化解的。

房地产市场分化愈演愈烈,而关于分化的原因,业内人士则众说纷纭。不过,主流的观点仍是人口因素,它才是楼市燃烧的柴薪。

在大城市严控城市人口规模的背景下,城市能否吸引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考验的正是其城市的价值魅力。正如世联行《2016年房地产市场的展望》中所说的一样,随着城市价值的回归,起决定因素的,是影响这个城市住房需求的第一推动力――产业创造财富的能力。类似于电子商务之都杭州这样的城市,因为产业转型的成功、城市竞争力逐渐在向一线看齐,加上拿地成本和门槛低于一线,未来会成为开发商的主战场。反之,仅靠单一内生需求的中小城市仍将艰难的去库存。

说到底,房价如何变化,市场如何推演,还得看城市的发展如何,不是每朵野百合都有春天。

上一篇:奇诡和神秘的管理机构性 下一篇:浅议如何优化初中物理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