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记忆成为永恒

时间:2022-02-05 09:48:13

我的奶奶,朋友们都叫她博比,是一个农民的妻子。她一生坎坷,经历过“二战”的洗礼,但动荡的生活并没有迫使乐观、坚强的她放弃自己天然的喜好――奶奶把她生命中认为有意义的物件全部都保留了下来。一封封发黄的信笺,一张张便签和清单;那些破毯子和旧衬衫总能在她缝缝补补的时候派上用场;而最令她欣慰的是我故去的爷爷跟着商船队环游世界时写给她的一封封情书。奶奶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一丝不苟地记录着岁月中的点点滴滴。

临去世前的几个月,奶奶做了一个决定――把自己收藏的东西尽可能多地分享给别人。每次我去看望她,车子总会满载而归。奶奶把她的回忆一点点地从家中搬了出来,包括旧毛线球、旧书、旧饮料盒……她还给家人和朋友们寄出一张张褪色的旧照片以及涉及她个人经历的一封封书信。

那天下午,她给爷爷的一个朋友寄了一封信,信封中装了爷爷和他的这个朋友儿时玩耍的照片。“你必须好好保存这些照片。”奶奶在信中写道。这是一种要求,也是一种请求――这些宝贵的记忆不该被忘却。几个小时之后,奶奶在她心爱的躺椅上安然地离开了人世。

拯救记忆

人类大概一直都希望自己的记忆能够永恒存在。诗人卡尔・桑德堡在他的一首诗《允诺》(1916)中表达了惋惜之情:

大黄蜂翅膀上金色的尘,/女子渴求的双眸中暗淡的光,/变幻的落日余晖里瑰丽的色:/我牵着你,沉浸在回忆的海洋。/可是,死神却会将这无情地破坏。

没错,人类从在岩壁上作画开始,就想要把自己的故事永远流传下去。口述历史、日记、回忆录、照片、电影、诗歌……这些无一不是同流逝的时光作战的有力武器。如今,我们把记忆存进了互联网银行:Facebook记录了生活中的大事件;Instagram抓拍了日常的美好瞬间;Gmail见证着同他人的交流;YouTube以视频的方式将生活动态保存了下来。可见,我们对记忆的收集和整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彻底更全面。

然而,我们仅仅保存了认为重要的东西,但如果这些事情的前因后果丢失了怎么办?倘若能把所有的一切都记录下来岂不更好?包括我们每个心动、心痛的时刻,我们每次成功的快乐和失败的落寞……如果真能把自己的大脑像电脑的硬盘那样保存起来,相信很多人愿意这样做。实际上,科学家们正在研究一项技术,能在很大程度上复制我们的大脑,让记忆永远保存下来。如果他们成功了,这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深远的、不可估量的影响。

我的一个朋友亚伦・森夏恩的奶奶最近也去世了。“最让我伤心的是,奶奶留下的东西实在少得可怜。”30岁的亚伦告诉我,“只留下了一件旧衬衫和一些钱。我常常会穿着那件衬衫在院子里走来走去,可是那些钱却显得毫无意义。”奶奶的离去促使亚伦在一家网站上进行了注册,这家网站试图记载一个人一生的全部记忆。首先你需要将自己的Facebook、Twitter以及邮箱等账号与该网站关联起来,还要上传照片、地理位置变迁经过,甚至Google Glass记录的所有一切。收集到的这些数据首先会被整理和分析,然后转化为人工智能,并把你的长相和个性匹配在一起。当你继续在网站上进行交流的时候,人工智能会更加全面地了解你,以便在你去世后呈现出你一生的轨迹。

“我们在为人们创造一种特殊的遗产,”网站的创立者之一马里厄斯・乌尔萨凯介绍道,“子孙后代们会通过这家网站全面地获得我们的信息,而不是搜索引擎或以其他方式记录的生活片段,无论是家庭聚会的照片还是我们对一些问题的看法,甚至我们从未发表过的歌曲,都会从这里找到。”它能改变我们与死亡的关系。与现在模糊的回忆相比,能留下更加真实的记忆。虽然目前网站的技术还不太成熟,但发展空间巨大,可以让人拥有一段瑰丽的人生。

当人渐渐老去的时候,他(她)的大脑仅仅会清晰地保留一部分记忆,其他的则变得模糊不清,无法描摹。互联网提供的服务保证了记忆的准确性,提供了一种把生活细节固定化的方式。然而,任何Facebook的用户都知道,用网络记载生活的行为是有选择性的,某些细节会被扭曲,重点会发生变化,甚至应有的关系会被忽略掉。

如果不是有选择地记录我们想要的生活片段,而是把人的整个大脑都记录下来会怎样?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有三个突破:首先,科学家必须能够在一个人去世的时候完整地保存其大脑的所有信息;然后,分析、整理这些信息;最后,将这些信息复制到另一个大脑上,并让死者的记忆运转起来。

我们是记忆中的自己吗?

这个领域的研究仍在持续进行中。人类的大脑依靠成千上万个神经元记录思维活动,而欧洲的“人脑工程”正是借鉴了这种模式,试图建立完整的大脑思维体系。

安德斯・桑德堡,人类未来研究所的研究者,在他2008年的一篇论文《仿制人脑:一幅路线图》中描述了相似的工程,说仿制大脑的过程就像走石阶,一步步地在进行,虽然走得很慢,但是每一步都很坚定。

然而,用数据记录人类的记忆是一项很大的挑战。“记忆同电脑上的文件不同,不可能被有序地保存下来,以方便我们检索。”桑德堡说道,“记忆由一些相关联的网络组成,当我们回想起来的时候,这些网络会变得活跃起来。仿制的大脑需要存储人脑中的所有记忆。”

抛开这些关于复制记忆的讨论,我们还有没有真正想要的东西?人类想要保存记忆是因为我们想提醒后人我们是谁。如果记忆丢失了,我们就失去了身份,而所谓的历史也就不存在了。

难道我们所付出的努力仅仅是为了让一个人不会被遗忘吗?实际上,我们的生命会通过我们的子孙后代永远传承下去。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个为人父母的人都加入了一场宏大的接力赛,把基因的接力棒一代代传下去。我们的体貌特征、脾气秉性,都会在我们子孙后代的身上以另一种方式呈现出来。那么,对于我们的精神、情感亦是如此。正如诗人飞利浦・拉金在他的诗歌《阿兰德尔墓》(1956)中所写的:“爱是永恒,超越我们而存在。”

我问亚伦为什么想要记录自己的生活,“其实,我也不太清楚。”他回答道,“实际上,我觉得自己生活中真正美丽的瞬间都太短暂了,不可能被完全记录下来。我死后,既渴望被记住,又希望从世界上消失得无影无踪。”也许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如此,渴望被记住的仅仅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

上一篇:杨澜的青春故事 下一篇:懂得比爱情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