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地听课、评课

时间:2022-08-16 12:16:41

在听课的过程中,怎样评价一节课的好坏,必须有个评价标准,那么评价一节课好坏的标准是什么呢?我想从以下两个方面谈谈个人看法。

一、听课的重要环节

(一)听

1 听教师是否体现了新课程的方法、理念和要求。

理念:就是多给学生说的机会和思考的机会。

方法:让学生掌握和运用主动学习、独立学习、合作学习、实践性实习、问题式学习、探究性学习等学习方法。

2 是否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不要主次不分,避免平均使用笔墨)。

3 语言是否流畅,避免语无伦次,主次不分,词不达意。

4 是否有知识上的错误。

5 是否有创新的地方,是否有推广价值。

6 教师的课堂是否宽泛,学生的发言是否准确。

(二)看

1 看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A 看教师的教态是否亲切、自然、大方。

B 看教师的板书是否规范合理,新颖独特。

C 看教师的教具利用是否熟练,恰到好处。

D 看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是否得法。

E 看教师处理课堂上的偶发事件是否灵活巧妙、适度。

2

看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A 看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学生是否参与了教学的全过程,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是否得到了充分调动。

B 看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是否养成。

C 看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培养。

(三)记

1 记教学思路。

2 记听者对教者的教学点评是否有指导意义。

(四)思

1 思教师为什么这样处理教材,换个角度如何?

2 对教成功的地方、不足或出现错误的地方,要思考原因,并预测对学生产生相关的影响。

3 换位思考:如果自己来上这节课应该怎样上?

4 如果我是学生,我是否理解掌握了教材内容?

5 新理念、新方法要求等,如何体现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

6 这节课是否体现了这位教师日常真实的教学水平,如果没有听课,他是否还这样讲解呢?

二、评课标准

(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1 体现义务教育的基础性。这一点主要是看教师的课堂是否把应传授的都教给了学生,基础知识学生是否掌握了,有些学校的个别教师,基本上是满堂灌,听完课一测试,学生当堂应该掌握的知识都不会。老师累得疲惫不堪,学生却一无所获。其实责任不在学生,而是教师在课堂上没有讲明白。

2 体现义务教育的普遍性。下去听课时,发现有些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每当讲完一个问题的时候,都问学生对不对,会不会,然后学生就异口同声地回答,对或者会。让这些学和响亮回答问题的声音,把不会或者不懂的学生所淹没,这样的班级肯定会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几乎三分之一的学生到了三、四年级就跟不上了。所以各校领导在听课的过程中要及时纠正这种现象。

3 体现义务教育的发展性。如果不是老师人为造成两极分化的话,还有因为学生本身智力上的原因造成学生成绩上的差异。这样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设计问题的难易程度就要满足大多数学生的需求,让不同基础的学生都有收获。尤其是成绩好的学生,如果每位教师在数学课上思考题、星号题正常传授及时辅导的话,数学竞赛辅导时也就不会有那么大的难度,所以在听课的过程中,一定要看教师在知识点方面的内涵和外延是否讲到位,是否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是否做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4 体现义务教育的个体性。在这一点上,在听课的过程中,要看教师是否做到了我们平时所说的让“尖子生吃饱,让后进生吃好”,就是是否在照顾了全班学生的大多数的基础上,给尖子生出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让这些尖子生发挥他们的特长,或者向他们推荐一些有利于他们的个性、特长发挥的好书,为他们今后特长的发挥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让欢乐充满课堂(这个问题从以下五个方面加以判定)

1 坚持“三个维度”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机结合

a 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所谓的三个维度就是我们以前教学大纲中的知识、能力和思想教育的代名词,只是换一种说法。

b 小学阶段的知识训练包括哪些内容?

概括起来包括以下15个词语:认识、掌握、理解、会用、读通、熟读、感语、积累、欣赏、读懂、有感情、默读、背诵、记忆、课外延伸。学生掌握了这些词语范围内的训练内容,就可以说是落实了“双基”的内容。

2 转变教师的角色:课堂上教师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怎样做才能起到这个作用呢?课改到2003年秋最后这一次已经是第八次,到2005年秋第八次课改结束,虽然课改已经进行了24年,但通过多次听课发现,个别教师是穿新鞋走老路,课堂上教师的讲解承包了有限的40分钟,不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满堂灌,不管学生是否听明白,抄在黑板上或抄在笔记本上就让学生背,在学生不理解的情况下进行机械记忆,一旦出现与教材上的类型一样而不是教材中的内容,学生就说没学过。教师也随着说这种题型超过了教材的范围。这些现象的出现都是教师不认真备课造成的。比如说:一篇文章要求学生进行阅读,课堂上教师应当教给学阅读的方法,掌握要领,否则让学生背段意,背中心思想,纯属给学生造成额外课业的负担。

3 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方面作为领导,在听课的过程中,要看教者设计的问题,是否能够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其中,是否能够让每个学生都积极思考,让每个学生都找到了学习的乐趣。通过到各个学校听课,发现了不少班级的班形特大,班级学苗多就是因为有些学生是因为这个教师的教学水平高,而慕名才转到这个学校来上学的。中心校的娄丽英、薛晓萍、白冬玲、昝艳杰等教师,和平校的张玲、李明、李艳红等教师。为什么学生喜欢这些老师上的课,因为听这些老师上课是一种享受,是在欢乐的气氛中学到了新知。而拍桌子吓“耗子”的课堂容易出现压而不服的恶性循环,是压而不服的一种不良的教学现象。

4 努力开发课程资源。怎样做才叫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呢?在听课的过程中,看教师对教材的处理,例如语文课为了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涉及到文章中的年代、历史背景、让学生查找有关方面的资料,然后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再加以补充,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也要认真地查找有关资料,这样才能让学生感觉到教师有比较渊博的知识,才能引起学生的尊重,从听各种评优课中也发现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就是查找资料时,不是学生亲自查,而是教师查完以后让学生背下来的,如果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这个问题了,一定要及时纠正,彻底改变这种现状,日积月累地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5 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机结合

有些知识内容、情景、景境,如果是学生显而易见的,就不要牵强附会地使用课件;如果是学生看不见、摸不着,教师讲解又很难说清楚的,这样的课就是解暗箱课,这类内容教师可以用形象的、直观的图像展示给学生,例如:名山、大川、人体的内脏器官,宇宙中各大星体之间的关系等。

上一篇:与生物“图解”同行 下一篇:我在磨课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