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温室茄子长季节基质袋栽培技术

时间:2022-08-15 11:57:06

玻璃温室茄子长季节基质袋栽培技术

摘要:利用玻璃温室优越的环境条件进行茄子长季节基质袋栽培,可实现茄子的高产高效。从栽培基质、嫁接育苗、定植与管理、采收与贮运、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和介绍了玻璃温室茄子长季节基质袋栽培技术,为茄子基质袋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温室;茄子;长季节栽培;基质袋

茄子是我国主要设施栽培蔬菜之一,南京地区夏季炎热多暴雨、冬季寒冷寡照,设施茄子通常采用1年两茬的栽培方式,且主要是春早栽培,采收期集中,市场供应期短,冬春季节基本没有本地茄子供应。温室茄子长季节栽培是指于第1年8月嫁接育苗,9月定植,第2年6月拉秧的一种种植模式,采用该模式栽培茄子产量高,且上市期正处在市场供应最淡时期,效益非常显著[1]。南京市蔬菜科学研究所利用玻璃温室进行茄子长季节栽培试验,于2011年6月20日播种砧木,至2012年7月1日拔秧结束,所用玻璃温室具备内外遮阳系统、水帘降温系统、管道加温系统、自动滴灌浇水系统等设备条件。通过对试验结果的研究,总结出一套玻璃温室茄子长季节栽培技术流程,为温室长季节栽培技术的应用推广提供了依据。

1 栽培品种

选用布利塔,该品种由荷兰瑞克斯旺种苗集团公司选育,植株开展度大,花萼小,叶片中等大小,无刺,早熟,丰产性好,生长速度快,采收期长,果实长形,平均果长25~35 cm,横径6~8 cm,单果质量400~450 g,果实紫黑色,光滑油亮,绿把,绿萼,味道鲜美,货架寿命长,商品性好,667 m2产量在1.8万kg以上,适合北方冬季温室和早春保护地种植[2]。

2 栽培基质

将进口泥炭、蛭石和珍珠岩按8∶1∶1的体积比混合作为栽培基质,其理化性状见表1。此外,再配合使用营养液浇灌,营养液中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配方见表2。

3 嫁接育苗

3.1 砧木品种的选择

3.1.1 托鲁巴姆

高抗黄萎病、枯萎病、青枯病、根结线虫,耐高温干旱、耐寒、耐湿、耐盐,但种子休眠性强,难发芽,需用催芽剂(如赤霉素)进行浸种处理。托鲁巴姆幼苗4片真叶前生长缓慢,嫁接时需比接穗提早25~30 d播种,在生产上使用最为普遍。

3.1.2 刺茄(CRP)

抗性与托鲁巴姆相当,且耐涝性更强,但由于表面刺多而硬,因此应用范围小于托鲁巴姆。刺茄种子休眠性较强,但较托鲁巴姆容易发芽,幼苗3片真叶前生长缓慢,嫁接时需比接穗提早20~25 d播种,在生产上使用较为普遍。

3.2 育苗日期的确定

2011年6月20日播种砧木,7月15日左右当幼苗长出2片真叶时分苗移栽(最好移栽到12 cm×12 cm规格的营养钵中,以便培育大苗),7月15日播种接穗,8月20日嫁接,9月15日移栽定植。

3.3 种子处理与播种

3.3.1 砧木

由于托鲁巴姆种子休眠性强,播种前需用100~200 mg/kg的赤霉素溶液在20~30 ℃的条件下浸种24 h,处理后用清水将种子洗净。在平底穴盘内装入厚3 cm左右的育苗基质,浇透水,每张穴盘均匀播种2 g,然后盖0.5~1 cm厚的细碎泥炭,喷1遍适乐时(或多菌灵)800倍液,盖上地膜保湿,并注意遮阴,以防膜下温度太高而烧芽。播种后5~6 d,当有2/3幼苗出土时即可揭膜,出苗后立即喷施1遍普力克600~800倍液防治猝倒病。当苗床1 cm厚的表土发干时浇水,保持基质见干见湿。当砧木具有2~3片真叶时,选择晴天及时分苗移栽,在营养钵内装好育苗基质并浇透水,每钵栽1株,栽后浇透定根水,缓苗期(3~4 d)注意遮阴,移栽后15 d左右浇1次0.2%浓度的水溶性复合肥。

3.3.2 接穗

浸种前先适当晒种,可提高发芽率与发芽势,但注意勿让高温灼伤种子,然后用55 ℃的热水浸种30 min,待水温冷却至20~30 ℃后再浸种24 h。将72孔穴盘装好基质并浇透水,打出深1 cm的穴,每穴播种1粒,盖上基质,并覆盖地膜保湿,注意遮阴,以防膜下温度太高而烧芽。播种后5~6 d,当有2/3幼苗出土时即可揭膜,出苗后立即喷施1遍普力克600~800倍液防治猝倒病。当苗床1 cm厚的表土发干时浇水,保持基质见干见湿。出苗后20 d左右浇1次0.2%浓度的水溶性复合肥。

3.4 嫁接时期与嫁接方法

3.4.1 嫁接适期

当砧木茎粗达到0.4~0.5 cm、具有6片真叶、茎秆嫩绿时,为嫁接适期。嫁接过早,幼苗茎秆细、节间短,不便于操作;嫁接过晚,幼苗茎秆木质化程度高,影响嫁接苗成活。

3.4.2 嫁接用具与场所

嫁接工具主要是刀片与夹子,刀片由双面刀片沿中线折成两半后固定在竹片上制成,夹子为专用圆口嫁接夹。嫁接场所应遮阴并保证一定的湿度,将接好的苗子及时放入苗床小拱棚内,遮阴保湿。

3.4.3 嫁接方法

主要采用劈接法嫁接,嫁接位置在砧木从下往上数第2片和第3片真叶之间,从第2片真叶上方切断茎部(平切),用刀片沿茎中部向下切出约1~1.5 cm深的切口;选茎粗与砧木相近的接穗,在从上往下数第2片或第3片真叶下方切断,并削成楔形,斜面大小与砧木切口相当,随即将接穗插入砧木切口中,注意对齐砧木与接穗的表皮(至少有一侧对齐),然后用夹子夹住接口。

3.5 嫁接后的管理

3.5.1 接口愈合期管理

接口愈合期将温度控制在20~30 ℃,加盖遮光率70%的遮阳网进行降温。嫁接后7 d内,将湿度控制在95%以上,密闭小拱棚不通风;7 d后逐渐通风,但须喷雾保湿;15 d以后除去覆盖物,转入正常管理。

3.5.2 接口愈合后的苗期管理

嫁接伤口愈合后,及时摘除砧木上的萌芽和萌叶,否则会影响接穗生长发育。对于未成活和假活的苗子,要及时清除淘汰,在移栽定植前无须除去嫁接夹。成苗期逐步增加光照,撤掉小拱棚,保持基质湿润不缺水,定植前7~10 d控水炼苗,并注意及时防治病虫害。最佳定植苗标准为:接穗具有6片左右真叶,叶片大而厚,茎粗壮,现大蕾,根系发达,砧木无萌芽。

4 定植

4.1 基质袋的准备

将栽培基质装入40 cm×80 cm规格的基质袋内,使封口后基质袋水平放置时的高度为20~25 cm。将基质袋按照160 cm的行距整齐排放在栽培温室内,方向根据温室走向而定(一般为南北走向),并在每两行基质袋中间铺设具有加温功能的钢管小车轨道,同时备好滴灌设施。

4.2 定植

于9月15日定植,株距20 cm,每667 m2定植2 000株左右。定植方法为:定植前,按照20 cm的株距用专用打孔器在基质袋上打孔,并将定植孔挖成6 cm深的坑,然后把栽有嫁接苗的营养钵的底部用刀削去,将削了底的营养钵直接栽入定植孔内并压紧。定植完后,排布好营养液滴灌设施,将每个滴头分别插入营养钵中,滴灌1次透水,使得基质袋内的基质吸水达到饱和,再在每个基质袋两侧的底部各戳4~6个渗水孔,以便使多余的水分渗出。

4.3 定植后的管理

4.3.1 温度管理

茄子白天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5~28 ℃,夜间为17~20 ℃,17 ℃以下生长缓慢,15 ℃以下会落花,7~8 ℃时会产生冻害。茄子比较耐热,35~40 ℃时尚能生长,但花器官发育不良,45 ℃以上叶面会出现坏死斑点。因此,当白天温室内气温超过30 ℃时,就要适当地利用天窗、外遮阳网以及风机和湿墙等设备进行降温,将温度控制在25~30 ℃;当夜间最低气温降到15 ℃时,就要启动加温设施,将夜间温度控制在15~17 ℃。

4.3.2 光照管理

茄子对光照要求严格,光饱和点为40 000 lx,光补偿点为2 000 lx。日照时间长,光照度强,则植株生育旺盛;日照时间短,光照弱,则花芽分化和开花期推迟,花器官发育不良,短柱花增多,落花率高,果实着色差,特别是紫色品种更为明显。当温室内光照强度超过35 000 lx时,应适当拉上遮阳网遮阴。

4.3.3 水肥管理

由于基质袋内的基质不含营养物质,因此必须每天滴灌营养液以维持茄子正常生长,营养液的pH以6.5左右为宜,EC值以1.5~2.0 mS/cm为宜。由于进口泥炭的通透性和持水性都较好,一般情况下当基质达到饱和持水量时依然具有很好的通透性,因此每天应滴灌营养液2~3次。通常情况下,在门茄坐果前每株每次滴灌营养液100 mL左右,以后逐渐增加,当株高达到1.5 m时每株每次滴灌营养液300 mL左右。定期测试基质挤出液的EC值,若EC值超过2.5 mS/cm,则视情况滴清水2~3次。田间观察时必须密切注意茄子长势情况,避免植株出现缺素症或元素中毒。

4.3.4 空气调节

空气湿度以80%为宜,湿度长期过大易使各种病害严重,湿度过低又会影响果实光泽度。温室内栽培应注意通风换气,避免CO2浓度过低或其他有害气体为害,一般可采用“高温排湿,低温换气”的方式进行调节。高温排湿是指当温室内湿度大时,趁有太阳的时候适当密闭温室,使温度迅速升高至30~35 ℃,之后打开天窗,利用热气上升的原理将湿气排出温室外;低温换气是指在早上温室内温度还没有完全升高之前,适当打开天窗一段时间,利用冷空气下沉的原理使外部空气进入温室内进行气体交换,必要时还可以打开侧窗增加换气速度。

4.3.5 株型管理

茄子采用双干整枝、主干留果的整枝方式,当植株长到70~80 cm高时及时吊蔓,在植株上方顺着行向拉两道铁丝,铁丝间距60 cm左右,用绳子将第1次分杈的两个枝蔓各引1枝到铁丝上,第1分杈以下的侧枝全部打掉,抹杈时不能将侧枝紧靠枝干抹掉,要留下1 cm左右的短茬,使疤口远离主干,避免主干发病。两个主干上的再次分杈只留1个侧枝缠绕在吊绳上往上生长,另1个侧枝留1个果后摘心,并在果实采收后及时剪去该侧枝,主干上的其余侧枝均留1片叶后摘心。当主干长到2.5 m左右高时会变得比较细弱,从而影响坐果大小,此时应打顶摘心,以促使植株下部萌芽结“回头茄”。整枝的最佳结果是所有主干都在一条直线上,植株正面形成一个“Y”字形。

主干上的茄子在采收后要及时摘除该茄子下部的老叶,打老叶时要留1 cm左右的短茬,使疤口远离主干,避免主干发病。摘除老叶一方面有利于通风透光,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养分过多消耗,使养分向上部结果部位运输。

4.3.6 花果管理

茄子主干上每隔2片叶即可着生1穗花序,一般每穗花序由1朵主花和1~3朵副花组成,副花所结果实较小,在主花正常时只留主花坐果,及时摘除副花,以防止养分消耗。用25~35 mg/kg的2,4-D点花保果。经过对比试验发现,在温度正常时,布利塔茄子自花授粉所结果实的质量显著小于点花保果的果实质量,且光泽度也较差;而在低温弱光条件下,植株花粉发育不良,不点花则难以坐果。

5 采收与贮运

判断茄子成熟度要观察萼片与果实连接处的白色或浅绿色的环状条带,当该条带趋于不明显或正在消失,则为采收适期。采收时需用剪刀剪断果柄,以防伤到主干,为降低果实的呼吸强度,减少其水分蒸发,最好在早晨或傍晚气温较低时采收。采收后给每个果实都包上一层纸或装入塑料袋内,然后将茄子头对头、尾对尾一层层地摆放好。盛装茄子的筐不宜过大,茄子应装满并挤紧,这样既能防止运输途中果实相互窜动挤压,又能避免因摩擦而使果皮受到损伤。冬季及早春运输要使用保温车,或用棉被包裹保温;夏季采收的茄子需在装筐后浇冷水降温,远距离运输时应在筐内装上冰块(最好用聚乙烯塑料瓶装清水冻成冰后再装入筐中)。

6 病虫害防治

6.1 主要病害

蔓枯病可用甲基托布津800~1 000倍液喷雾防治或将药剂拌成糊状涂抹在病处;煤污病可通过控制蚜虫与白粉虱进行防治;灰霉病可用速克灵800倍液喷雾防治。

6.2 主要虫害

白粉虱可悬挂黄板诱杀,也可用绿之园4号300倍液或噻嗪酮800倍液喷雾防治;茶黄螨可用73%克螨特1 2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600~1 000倍液、或10%联苯菊酯(天王星)2 000倍液喷雾防治;蚜虫可悬挂黄板诱杀,也可用吡虫啉或啶虫脒各1 500倍液喷雾防治;斑潜蝇可用灭蝇胺1 000倍液或阿维菌素乳油2 500~3 000倍液喷雾防治。

参考文献

[1] 胡永军,潘子龙,赵小宁.日光温室茄子长季节嫁接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中国瓜菜,2011(5): 64-66.

[2] 朱宏华,王发科.布利塔茄子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J].当代蔬菜,2005(8):15.

上一篇:例探“约哈瑞窗”视域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 下一篇:产业转移、技术转移和自主创新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