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时间:2022-08-15 11:39:55

论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摘要:可持续发展是各国发展的新战略,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本文以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的指标数据为例呈现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的关系,观察其是否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从而分析政府在协调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时的难点,并针对这些难点所产生的原因,提出合理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环境污染;博弈

中图分类号:X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5-000-01

一、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爆发了不少的环境问题,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关系已然成为学者们的研究热点。近年来,经济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能保护环境,减少环境污染甚至是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对环境质量有改善作用,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问题。

目前,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对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进行了详细的研究。1991年Grossman和Krueger第一次对收入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他们的研究结果是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呈倒U型特征,即经济发展的初期,环境污染的程度比较低,当经济快速增长时,则环境不断恶化,而经济达到较高水平时,环境污染逐渐减缓,甚至出现好转。[1] 1993年,PaJlayotou正式提出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EKC)这一概念,之后众多学者对EKC曲线进行了研究,对特定的国家或者地区运用面板数据等进行研究来探究经济增长与环境问题是否存在倒U型的曲线关系。

中国学者赵细康等(2005)研究指出,EKC曲线这种倒U型关系在中国并不存在,其研究发现环境污染物的排放量并不是随着经济的增长出现先增加而后减少的趋势,反而是随着经济总量的不断增加,环境污染物也在不断增加,是一种正相关关系。[2]许广月(2011)选取CO2排放量作为环境污染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东、中部地区存在着人均CO2与经济增长的倒U型关系,但在我国的西部地区确不存在环境库兹涅兹曲线呈现的关系。[3]

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关系之所以会呈现出不同的曲线形状以及不同的拐点,是因为学者们选取的研究对象不同,选用数据的时间跨度不同,以及代表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的指标不一,因此结论不同。本文在借鉴学者们研究结果与研究思路基础上,以西部地区的数据论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二、我国西部地区环境问题与经济增长的现状分析

本文用人均实际GDP来衡量经济的增长,用指标人均工业废水排放量、人均SO2排放量、人均粉尘排放量、人均烟尘排放量作为环境问题方面的指标。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与《中国环境年鉴》。

1.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实力有大幅的提高,在统计的1995-2010年的十多年时间中,区域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巨大的活力,西部地区名义GDP由1995年的10588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81408亿元,增长了6.69倍,年均增长15.69%,;人均GDP同样增长了六倍多,从1995年的3127元/人增长到2010年的22570元/人。

2.西部地区环境指标现状分析

西部地区的人均工业废水排放量从1996年以后变化比较平稳,1995年最高为24.23吨/人,到2010年为14.04吨/人。1995年到2000年间,西部地区人均工业废水排放量先降低后增加,呈现出正U型。2001年到2010年,西部地区人均工业废水量维持在一个较稳定的水平。

1995年到2010年间,西部地区的人均SO2排放量也比较高,每年人均排放量超过了16.2千克,整体趋势呈现为先下降,再上升,然后继续下降的趋势,而且从2010年之后处于逐步的下降趋势, 2002年之后人均二氧化硫的排放出现了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趋势,拐点于2006年出现。

十多年间,西部地区的工业区人均烟尘排放量也比较高,每年的人均排放量为7.33千克,看其发展趋势,1998年之前是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1998年以后,总体呈现的是先下降后上升,然后再下降的趋势,第二次的峰值于2005年出现, 2010年的排放量明显远远低于期初1995年的排放水平。

1995―2010年间,工业粉尘人均年排放量为6.4千克,其变化趋势呈现为先下降再上升,再下降,表现为倒N型,而后再上升,再下降,峰值出现在1998年,从2005年开始,人均排放量呈逐渐下降趋势,从其2005年之后,这5年是一种好的发展趋势,在经济增长的同时环境保护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我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虽然带动了西部经济的迅猛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了很多资源与环境问题,这些问题是西部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从上述统计分析发现,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大部分均是呈现倒N型的关系,这与许广月的研究结论相符,在西部地区并不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所呈现出的关系,然而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这种关系为政府、企业等实施环境保护提出了很大的难题。

三、兼顾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途径

为了发挥政府统筹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作用,政府要完善对企业的约束机制,为了阻止企业污染环境,政府必须建立对企业的有效约束机制,政府要完善排污权制度,确定合理的排污总量指标,建立污染权市场;西部地区要实现经济增长与环保双赢,要制定适度而严格的环保措施;政府还要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支持导向,企业生产时对环境的破坏很严重,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粗放的经济增长的方式。因此保护环境,就需改变我们的经济增长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质量、低效益、低产出”方式[4]。改变经济增长中资源消耗率高、污染严重的问题,使经济增长走上节约型经济之路、环境得到改善,政府需制定政策来引导企业。

参考文献:

[1]Grossman G, Krueger.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a 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 [C].National Bureau Economic Research Working Paper 3914, NBER, Cambridge MA. 1991.

[2]赵细康,李建民,王金营,周春旗.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及在中国的检验[J].南开经济研究,2005(3):48-54.

[3]许广月,宋德勇.中国碳排放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1( 5):38-47.

[4]郑小兰,李晓靖.谈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J].商业时代,2007,11:7-9.

上一篇:非正式制度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初探 下一篇:关于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