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抢一盗”犯罪的打击与预防

时间:2022-08-15 11:32:10

摘要 “两抢一盗”案件系多发性的侵财类案件,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财产和人身安全,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公众安全感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两抢一盗犯罪也一直是政法机关的打击重点,只有切实加强对犯罪特别是“两抢一盗”犯罪的打击力度,坚持打防并举,才能确保一方平安,才能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

关键词 “两抢一盗”案件 打击 预防

中图分类号:D631.2 文献标识码:A

一、“两抢一盗”犯罪的特点

1、案件具有高发性。据统计,2011年,全南县检察院两抢一盗案件数和涉案人数所占比例分别高达48.1%、51.3%。从上述数据看,“两抢一盗”案件案件数量、涉案人数均已经接近或超过一半,已经成为最多的一类犯罪,该类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可见一斑。

2、犯罪年龄低龄化。在2011年批准逮捕的58名“两抢一盗”犯罪嫌疑人当中,25岁以下的就达31人,且多为十八、九岁的小青年,这些人当中,一些因父母离异或家庭缺少温暖过早辍学,一些是父母忙于经商、务工,对孩子疏于管教,众而养好逸恶劳的恶习,生活无来源,一旦生活拮据,就会通过盗、抢来获得财物。

3、外来人员流串作案多。对2011年案件统计情况表明,我院办理的“两抢一盗”案件中,外来流串作案人员为28人,占比将近一半,由于现在交通发达,不易拦截,这些流串作案人员作案后一般难以抓获。一旦被当事人发现,则采取暴力手段进行抢劫,严重危害当事人员的人身安全,比当地作案人员的人身危险性更大。

4、作案手段多元化。“两抢一盗”犯罪手段已从传统的撬盗、偷盗作案发展到现在的团伙协作、跟踪、技术开锁等高级作案手段、传统作案手段并用。如我院办理刘某等三人盗窃案,嫌疑驾驶汽车通过跟踪汽车,在车主离开后砸碎玻璃,盗取财物。张某等四人入室盗案,选定一户作案对象后,采取两人放哨,一人开锁入室盗窃,一人接应的模式在全南、龙南实施次盗窃多起,盗得财物3万余元。

二、“两抢一盗”犯罪高发的原因

1、就业压力大。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下岗失业人员增多,就业矛盾日益加剧,社会上无业闲散人员群体不断扩大,是“两抢一盗”犯罪多发的社会根源,构成了影响社会治安稳定的重大隐患。

2、打击处理难。“两抢一盗”案件作案容易、防范难,逃跑容易、破案难,销赃容易、控赃难,逃避打击容易、处罚难,侦查破案和打击处理难度加大,致使很多“两抢一盗”案件难以破获,影响了群众参与打击犯罪的积极性与信心。

3、社会不良影响。在“两抢一盗”案件中,青少年团伙犯罪较为突出,这些青少年按年龄都应是在校中学生,因种种原因而辍学,受不良影响,开始小偷小摸,继而铤而走险盗窃抢劫,走上犯罪的道路。这类人群由于年龄小,不够刑事责任年龄,或者盗抢数额达不到立案标准等原因,破案后以批评教育为主,“放了抓,抓了放”,无法有效打击,缺乏行之有效的预防和打击机制,使部分青少年有恃无恐,屡屡作案,成为突出的社会不安定因素。

三、对两抢一盗犯罪的打击与防范

“两抢一盗”犯罪的打击与防范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检察机关要主动加强与公安、法院等司法机关的联系与配合,形成打击“两抢一盗”犯罪的合力,及时协调解决办理“两抢一盗”案件中有关定性和证据适用等方面的问题,做到快捕快诉,保证案件质量和工作效率,力求法律效果、社会效果两统一。其次,要对重大案件、团伙案件、系列案件适时介入侦查活动,提前熟悉案情,及时提出补充、完善证据的建议,把审查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解决在移送法院审理之前。对于不符合条件需要补充侦查的,制作详细的补查提纲,引导侦查机关补充侦查。再次,要加强对“两抢一盗”案件的刑事立案监督工作,依法纠正有案不立、有罪不究、以罚代刑、打击不力等问题。对发现漏犯、漏罪依法追捕追诉,对于量刑畸轻畸重等确有错误的判决、裁定,依法提出抗诉。

在严厉打击“两抢一盗”犯罪过程中还要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

一是严厉查处“两抢一盗”犯罪。要及时分析总结“两抢一盗”犯罪活动的规律特点,预测发案趋势,在“两抢一盗”案件高发区位、高发时段加大巡查、守候、盘查力度,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力争在第一时间抓获现行。同时,对发生的现行抢劫、抢夺案件,迅速组织警力围追堵截,力争当场抓获犯罪嫌疑人,及时打击现发“两抢一盗”案件,切实把“两抢一盗”犯罪率降到最低。

二是做好防范与宣传。一要以控制犯罪为出发点,加强对重点人口和高危人群、特种行业、公共场所的管理和控制,通过有效管理,及时发现犯罪嫌疑人员、可疑物品和案件线索。二要通过加强宣传,提高有关单位和居民群众的自防意识和自卫能力,积极引导和保护群众参与治安工作的积极性。通过对发生在身边的典型案例的剖析,查找防范漏洞,从中吸取教训,引导群众普遍认识安全防范的重要意义,自觉抵制购销脏物,断绝侵财犯罪的后路,鼓励群众积极反映可疑情况、提供破案线索,切实发挥社区群防群治作用。三要加大投入,优化技防,严防犯罪,大力推广应用先进技术防范措施,科学设置监控网络,在案件高发部位安装电子监控系统、在城区主要路口安装电子警察,提高城区技防控制能力。

上一篇:完善委托监护制度于高龄社会之必要性 下一篇:浅议生态文明建设中生态理念的变革